难忘家乡那片网红水杉林

梦远

<p class="ql-block"><b>王志远丨文</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四十年植根沃土,终成参天大树;四十年向阳而生,自成一片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一”小长假前夕,我回了趟位于豫东南的老家新蔡。期间适逢确山作协一行六人来新蔡采风交流,作为新蔡作协顾问受薛峰主席之邀,有幸参与了新蔡确山两县作协采风活动。一天的采风活动紧张而有序,共安排参观了小李庄烈士纪念馆、问津博物馆、李桥清真寺、孙召张九一纪念馆、北湖水杉林、新蔡文庙、东、西湖公园等景点,领略了大美新蔡厚重的历史底蕴、璀璨的人文风情和妩媚多彩的春色。在整个采风活动中,确山文友对北湖水杉林情有独钟,看着头顶参天笔直的水杉林、脚下曲径通幽的木栈道、一望无际清澈的湖水,耳畔不时传来的百灵鸣叫,再加上身旁如织的人群、商贩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多路网红嘶声力竭的现场直播,让这片原本寂静的水杉林汇成欢乐祥和的海洋,整个林子顿时生动热闹起来,仿佛提早进入火热的夏天。</p> <p class="ql-block">  水在林中流,林在水中生。对于家乡这片网红水杉林我光顾的次数已多得记不清了,也多次为它宣传推介。每次回到家乡,我都会独自或约上三五好友到这片水杉林走一走,看一看,触摸它的脉动,感受它四季的与众不同。今天陪客人再次行走在人工砌成的林间小道上,仿佛穿行在童话般的世界,阳光穿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投射到水面上,微微凉风和身边美景浑然天成,感觉人在水中走,水在脚下流,此时此刻,路、水、林、人浑然一体,别有一番情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搜寻拍摄河南原生态的静美景观,直到今天从空中、水上、地面变幻看到新蔡这片仙境般的水杉林,这震憾、壮观、凄美的颜色,不正是我苦苦寻找的绿野仙踪吗?”确山县作协主席李新华难掩心中的激动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环境跟我们在短视频上刷到的一样,层林尽染,曲径通幽,静谧且有品味,太有氛围感了,我们拍了好多照,非常‘出片’,难怪这么多人慕名而来,把这片水杉林奉为网红打卡地。”确山诗词学会副会长王晶华边走边发出如此感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来自外地的游客和确山文友很是好奇,新蔡作为一个新生的水上城市,这么大规模一片水杉林培育需要时间、空间和生长条件,短短几年新蔡为何会平地“长”出一片这么挺拔、粗壮、茂密的水杉林?难道新蔡有跨越时空的变戏法不成?</p> <p class="ql-block">  除了疑问,还是疑问!而要解开这个疑问,还得从四十年前的1984年说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新蔡处洪汝河的下游,地势低洼,一直遭受水灾的危害,“洪水招待所”成了新蔡县名副其实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对洪汝河进行治理和疏浚,但是依然抵不过大雨和洪汛期。近年来,针对洪水造就的湖泊洼地的特点,政府采取了一些科学的种植方法,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在常年积水的类沼泽地里,栽种了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水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1984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在野里、黄楼、佛阁寺、蛟停湖、孙召、顿岗等乡部分湖洼地带营造以三杉(水杉、池杉、落叶杉)为主栽树种的生物排水林,片林面积不断增加,至1988年,全县共有各种片林19066亩,植树203.5万株。现在能看到和保留下的北湖水杉林、顿岗乡至平楼村千米水杉景观带就是那个年代的“产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北湖水杉林是现在的叫法,四十年前这里叫三里桥洼地。三里桥因距离县城三里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4年,我当时在新成立的新蔡农校上学。有一天班主任通知我们说,今天不上课,全体到三里桥义务植树。三里桥离农校直线距离也就二里地,一溜小跑就去了。</p> <p class="ql-block">  四十年过去了,至今忘不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栽树现场旌旗猎猎,人声鼎沸,个个挥汗如雨,除我们学校外,还有来自县直各局委的几百名干部职工,听说还有书记和县长。挖坑、抚树、浇水、培土,一系列栽树动作行云流水。当时对栽种这片水杉林也没啥概念,多年后才知道这片水杉林有200多亩近万棵。三里桥水杉林的种植,为美化县城环境、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起到了很大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杉有植物界大熊猫和活化石之称,树种可追溯到中生代白垩纪和新生代时期。水杉的适应能力很强,能忍受零下30度的严寒,又不怕热带高温,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引种栽培,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现已成为这一地区的速生造林树种和人们喜爱的园林绿化树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多年蛰伏少人问,厚积薄发为今朝。近年来,新蔡县委县政府为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以水系连通为主线,以“一环一库”“五湖四带”“十一个功能区”为建设格局,着力提升西湖、黍河、东湖水库、今是大道引水渠、西外环截洪沟、月亮湾湖公园、北湖公园、东湖公园等河湖绿道、景观绿带和环境治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经过对大、中、小河湖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新蔡县境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已成为新蔡县河长制工作的一大亮点,全县河流“水环境安全、水资源清洁、水生态健康”的良好局面已经呈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新蔡的北湖公园同东湖、西湖、南湖公园一样,把原地貌景观纳入县城水域整体规划之中,既注重创新出彩,又注重历史传承和人文基因保护,尽量原汁原味地保留住这片水杉林,保留这个珍贵的绿色资源,保留这张珍贵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  走进水杉林,呈现在眼前的一排排水杉生长在北湖南侧的水塘中,它们长得笔直高大,一根根树干直插云霄,水杉的枝干没有旁逸斜出的小枝,只是在最上部的枝干上,长着新发的嫩叶,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水杉林修建的供游人行走的七折八弯型木制栈道,使游人通过栈道能更好地欣赏这片水杉林。走在栈道上,看到经过治理,水杉林周围环境优美,水质优良,水中鱼儿众多,白鹭成群结队地在湖水中觅食,鸟儿不停地在水杉林间飞来飞去……进入水杉林深处,太阳透过密密的枝叶射向林中的光线,那一束束阳光不禁让人联想到北方的原始森林,使人有种置身原始森林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春天,当万物复苏时,高耸的水杉如期冒出了黄绿色的针叶。一场春雨过后,整个水杉林便披上了绿装。斑斓的阳光映照下的水杉林,像一副水墨画,“落地垂针仍献毯,穿林曲水可流觞”就是它最好的写照。林中的浅水被一层初生的幼萍浮盖着,以若一张翠缎玉锦;露出水面的枯枝上,或独立,或成双的鸟儿欢唱着;枯叶合着淤泥,自然堆起的“小岛”上长满了花草,群居着大大小小的鸟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午的阳光普照进林中,和煦而柔暖。你听到和嗅到的不单单是鸟语花香,还有蝶舞蜂唱。若刚好遇见,又有谁能不醉倒在这仙境一般的杉林之中呢?</p> <p class="ql-block">  夏天,这里又是人们悠闲乘凉的好去处。高大挺拔的水杉树,远远望去,像一座座绿色的宝塔,又像一把把收拢好的绿色巨伞。遮天蔽日的水杉林,好似一个清幽的天然氧吧。炎炎的夏日里,在这里晨练的人们,披红戴绿,舞剑弄刀,唤醒沉睡一夜的杉林为其制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没有阳光的日子,这里的空气中带着些许湿意,只看见从远处竹林飘荡着而来的灰白色精灵,带着水汽而来,飞舞着环绕你,拥抱你,带上一个个湿湿的吻落在你的发梢和衣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天,尤其是深秋和初冬季节,这片水杉林更是仙境一般的美。所有的针叶都变红了,红的通透,红的诱眼,红的像燃烧的火焰……</p> <p class="ql-block">  冬天的水杉树虽然叶子落了,挺拔的身躯却不带丝毫的萧瑟感。细弱而倔强的手臂伸向灰蓝的天空,深褐的枝干深深扎进地底,像站岗放哨的战士与严寒作斗争,无声地守卫这个林子。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地上积了厚厚的白雪,又松又软,踩上去舒服极了。水杉树的枝条上也挂上了白雪,就像披上了白色的大衣。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树上,五光十色,美丽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体验一座城市的温度就看它的文化脉络,测量一座城市的厚度就看它的历史延续。如今,洪殇之地的新蔡站在了历史新起点,49.2公里的水系连通工程喜迎八方游客,蓄水成景的东、西、南、北、中五个湖泊,融“水、园、林、路”为一体,形成了“魅力水城,繁荣新蔡”城在水中、城在园中、城在林中、一园一景一特色,一步一景皆醉人的大美景观格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新蔡县找到了“诗和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