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海的名人故居很多,主要集中于静安、徐汇、黄浦、虹口等区域。这些故居,有些对外开放了,有些暂未开放,这些名人故居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展现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与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夏衍旧居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建于1932年,三层砖木结构,1949年至1955年间,夏衍先生与家人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2014年4月4日,夏衍旧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p> <p class="ql-block">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沈乃熙,幼年家道中落,父亲早逝。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p> <p class="ql-block">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并创办进步刊物《浙江新潮》。</p> <p class="ql-block">1920年公费留学日本,就读于明治专门学校(今九州工业大学)电机科,期间接触马克思主义,参与工人运动,1927年因革命活动被驱逐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1929年与鲁迅共同筹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任执行委员,后组织“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期间主编《救亡日报》,创作《法西斯细菌》《芳草天涯》等话剧,宣传抗战。</p> <p class="ql-block">夏衍被誉为“中国左翼文艺的旗帜”,其生涯贯穿中国现代文艺革命史,兼具革命家与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作品与思想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历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推动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p> <p class="ql-block">20世纪上半叶的左翼文学运动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五四文学革命后最重要的文学运动。它所形成的文学理论在新文学界举足轻重,保持着强大的、主导性的影响。无论是话剧、电影还是文学,左翼的光芒开始逐渐照进中国文艺界。其中,以夏衍为代表的左翼文学家们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卧室</p><p class="ql-block">此间是夏衍的卧室。入住安亭路寓所后,夏衍专门添置了这套卧室家具,饰面由桃花心木镶嵌,是当时最流行的款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衍年表(节选1955-1995)</p><p class="ql-block">1955年到文化部工作,任副部长、党组成员、党组副组长,负责电影与外事工作。</p><p class="ql-block">1956年将鲁迅原著《祝福》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署名夏衍。影片《祝福》,北京电影制片厂1956年摄制,桑弧导演。</p><p class="ql-block">1957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4月,当选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理事。</p><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9月,任中国捷克斯洛伐克友好协会会长。(副会长许广平、崔义田,总干事司徒慧敏)</p><p class="ql-block">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夏衍为文化部党组成员,并任党组副书记。</p><p class="ql-block">1962年影片《革命家庭》获《大众电影》首届“百花奖”最佳电影编剧奖(编剧:夏衍、水华)。</p><p class="ql-block">1963年根据小说《红岩》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烈火中永生》,署名夏衍。影片《烈火中永生》,署名周皓,北京电影制片厂1965年,水华导演。</p><p class="ql-block">1978年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4月,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副会长,党组副书记。</p><p class="ql-block">1979年当选为第四届中国文联副主席。</p><p class="ql-block">1983年7月7日,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p><p class="ql-block">1988年9月,将珍藏清代文学家纳兰成德诗翰手卷捐赠给上海博物馆。10月,获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交流奖”。</p><p class="ql-block">1989年10月,将珍藏明清以来的中国文物字画94件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91年1月,将自藏邮票珍品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p><p class="ql-block">1994年6月,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1995年</p><p class="ql-block">2月6日凌晨4时55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5岁。</p><p class="ql-block">节选自沈芸《夏衍年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房</p><p class="ql-block">此间是夏行的书房。自上海解放后至1955年离沪赴京前,夏行一直在此处理公务、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电影剧本《人民的巨掌》、话剧剧本《考验》等诸多经典作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解放战役打响之前,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在北京召见了潘汉年、许涤新、夏衍,交代了中央接管上海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夏衍主要承担文化方面的接管工作,在陈毅及当时华东局各位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文化接管工作圆满完成,夏衍的文管会工作也开展顺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慢慢的才懂得,人生没有彩排,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精彩。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完美。你可以不够漂亮但一定要有修养。你可以不够温柔但一定要善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