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瑰宝数石窟

胡新华

<p class="ql-block">  是时光的穿越,打开了杭州山峦封存的历史底蕴,释放出雕凿艺术的风华。让闯入的行者,在杭州西湖南山造像间感受佛教信仰的奇妙。纵然这是一段未解之谜的旅程,可依然有云云众生甘愿走进这通幽曲径,启发思考生命的真谛,寻求内心力量的觉悟,给人生旅途留下禅的行囊。</p> <p class="ql-block">  沿着玉皇山慈云岭古道,拾阶一路往北,不远处就能看到一个环境清幽的小院落,门前匾额上写着“吴越瑰宝”四个大字。这里原本是一座寺庙,叫资延寺。慈云岭石窟造像,就是寺内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进门,岭南山坡上有五代吴越国时期(公元942年)前后的造像两龛。主龛内圆雕“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7尊。造像上部及龛楣中,雕刻有飞天、七佛、金翘鸟、文殊、普贤菩萨等。北侧较小的地藏龛中,是代表“六道轮回”的人物。</p> <p class="ql-block">  六道:众生轮回的六个去处,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在佛教的哲学中,六道轮回描述了众生因业力所牵引,在六道中不断流转生死的情境,提醒人们行善积德,以善和人,以善施人,以善救人,当是修禅者达到至物我两忘的境界,以求解脱轮回之苦。</p> <p class="ql-block">  在西湖诸石窟造像中,慈云岭造像是最古老、精美的石刻艺术之一,为国保级单位。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时光流转,自然的风化没有太大改变它们的模样。千百年前遗落在这里的神圣、禅意,如今还能找到。可惜的是,北宋末年,寺院改名永寿院,又把吴越国王钱弘佐的造像题记凿平,改成仁宗皇帝“佛牙赞”覆刻于碑上。钱弘佐造像碑记,只留下“新建镇国资延禅院石像之记”12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慈云岭造像的院子里,在手边有一扇侧门,穿过古树滕蔓掩映下的石径,步行约8分钟,就到了石龙洞造像,这里人迹罕至,有杭州地区唯一的千佛龛。</p> <p class="ql-block">  根据现场解说石碑介绍,石龙洞造像开凿于北宋年间(1101年)。有最新专家研究推断,开凿年代还要更早,可能是五代时期,是慈云岭造像的后续。石龙洞造像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下面为三世佛雕像,还有罗汉、观音、力士像等。</p><p class="ql-block"> 依岩势而凿成,壶门式龛高1.7米,宽1.96米。3平方多米的地方有500多尊佛,号称“千佛”。大的约手掌大,小的只有拇指大小,这样密集型,整齐排列壮观的佛龛,在南方并不多见。另有一菩萨像和金刚力士像,身后背光饰火焰纹,披甲站立,右手作无畏印,左手执宝钺,风格与慈云岭造像主龛十分相似。这就是专家们判定这组造像为五代吴越国开凿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  石龙洞造像崖壁上,有宋代年间(1053年)草堂僧微刊刻的《心印铭》一篇。是有关佛教哲理的一篇长达300余字的文章,此碑字体楷书,清丽逸秀。佛龛边还有十八罗汉造像,有两尊损毁,有人称十六罗汉。石龙洞造像雕刻与岁月冲刷,赋予了历史沉淀的味道,虽然历经千百年风霜雨雪的侵蚀,但还依然轮廊分明,也正是因为这里是一处难得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  落叶空山,苍苔小径,移步来到天龙寺。公元965年吴越国王钱弘俶建。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所镌刻的三处造像仍保存较好,皆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其精致细腻,圆润饱满的风格,颇具江南特色。</p> <p class="ql-block">  天龙寺石窟造像,共有三龛佛像。主龛居中,一堂7尊,主尊弥勒佛,着敞胸通肩袈裟,左手扶膝,右手举胸前。主尊左右是无著和世亲,双手合十,脚踏覆莲座。再两侧是法花林菩萨和大妙相菩萨。最外侧是金刚力士像,皆戴盔甲,左手作无畏印,右手执斧钺。龛楣上浮雕二尊飞天,上体昂起,下体平舒,由两侧向主尊弥勒佛飞来。</p> <p class="ql-block">  西龛——无量佛龛,作全跏跌坐式,闭目禅定,坐像高1.10米。身后和头顶各有圈光一道,上饰火焰纹。</p> <p class="ql-block">  东龛——水月观音龛,像高0.60米,宽颈挂璎珞,发髻高耸,脸形丰润,文静多姿。</p> <p class="ql-block">  沿满觉陇路往北走约一公里,便来到烟霞三洞之一的石屋洞。据《湖山便览》载:“广运中,吴越王建,名石屋寺”。这是石屋洞最早出现的寺庙。五代后晋年间(944年),洞内最先开凿了石窟造像,此后又先后在四周洞壁凿罗汉516身,中凿释迦佛、诸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石屋洞窟,从宋代至近代多次损毁,特别是小罗汉头尽毁,中间菩萨像也残缺过半。1995年11月,由海外华人与政府共同出资开始修复完成。总体形象逼真,布局合理,疏密有致,精致与粗犷恰到好处。</p> <p class="ql-block">  出石屋洞沿满觉陇路来到水乐洞。洞旁旧有寺,名西关净化院,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吴越国王钱弘俶建。</p> <p class="ql-block">  由水乐洞拾级而上,四周奇峰壁立,岩石峥嵘,著名的烟霞古洞就在眼前。烟霞洞为五代后晋时的弥洪和尚所发现。公元944年,僧人弥洪在此岭结庵参禅。根据烟霞洞原有题记中“吴延爽舍三十千造此罗汉”的记载,烟霞洞石窟造像正是起于五代末期。吴延爽是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的母舅。</p><p class="ql-block"> 烟霞洞造像在洞内东西两壁,利用天然岩山,以不相等的距离和不一致的方向,镌刻造像。现存15尊较大的造像,即13尊五代罗汉?像及洞口的两尊北宋菩萨立像。</p> <p class="ql-block">  当寻觅的脚步站在了另一处遗迹,忘不掉的依然是那惊艳的情结。回望石窟造像,承载了唐以前的北方石窟艺术并与之相衔接,使我国的造像无论在历史风格和雕造艺术上都得以延续。开创了后世艺苑隆盛之先河。</p> <p class="ql-block">  由凤凰山东麓笤帚湾,经宋城路上山,这一路峭石幽林,清泉涓滴,环境优美。这里就是圣果寺遗址。一旁有吴越国王钱镠于后梁开平四年(910)开凿的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像于寺右壁。三石佛是西湖群山石窟造像中最大者,主尊阿弥陀佛残高6.2米,两侧观音、势至各高5.12米。旧时石佛上建有阁,阁后平地上有佛祖亭,蒋之奇有“岿然三石佛,若在嘉州岸”之句。</p> <p class="ql-block">  你只要带着禅心来,就可以看到,那么多石窟造像在风化老去里骨肉丰盈。佛本是一种超凡意境,倘若你悟懂了其间的精深绝妙,在人生如流的风景里,你可以让已经老专的再度年轻,让不能回头的再度重来。</p> <p class="ql-block">  石佛院造像位于吴山云居山南麓。五代后唐年间(935年)吴越国王钱元瓘建瑞隆院。历经千佘年,现存石佛造像五尊,中为西方三圣,居中者为阿弥陀佛,高6.09米,两侧分别为智者大师和修行大师,高4.51米。虽然风化严重,但能感受到它们当年的风彩神圣。是如今杭州城区最高的摩崖立像。</p> <p class="ql-block">  鲜为人知的九曜山石窟造像,有三龛造像和一方经龛。近年被发现,经专家调查考证,是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吴越国时期开凿的。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一组七尊。壁刻经文《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是五代吴越国天然崖壁摩崖刻经原物,与造像一起出现,在东南地区尚属首例。2022年9月确定为市级文保,一下子在2023年入选省级文保,可见弥足珍贵。</p> <p class="ql-block">  杭州的石窟造像,作为最后一批皇家造像,传承着文化,印证着历史,承续着宗教信仰,在中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探索杭州石窟造像,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艺术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