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雨中漫步上海虹口,无意之中走到多伦现代美术馆,看到其中正在举行一个名为“东西汇梦”的中意当代版画交流展,移步一观。</p> <p class="ql-block">大城市的一个好处,就在于不时可以沐浴于艺术之光。展馆三层,除工作人员外没有他人,可以静静欣赏。这幅画是一个骑士踽踽独行之貌,颇有中世纪风格。</p> <p class="ql-block">秋天的湖,山岭红遍,水波潋滟,阳光朗照,引人入胜。容易让人产生许多与湖有关的情思:苏轼的,张孝祥的,钱穆的,梭罗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p> <p class="ql-block">一个眼看将要到达目的地的朝圣者的形象。其人头戴毡帽,衣服褴褛,手执树枝,而目光坚定。想起一副名画《朝圣者的终结》。</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在夜晚的狂野奔跑,月光给他投下长长的影子,看去好像他在倾尽全力地追逐自己的影子。四周景物有点狰狞。许多时候,我们都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一个梦的呈现,混乱之中又有着条理。仿佛唯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将梦境予以完整展示。黑与白的线条,深刻展现出一种迷乱、惶惑、挣扎。梦如人生!</p> <p class="ql-block">一个中年男人,歪头看着自己的鞋底。此画名为《自然的姿势》,这里的自然可以理解为不勉强,不局促,不做作,不呆板。独处时的常态。</p> <p class="ql-block">几个人爬在沙滩上背影,特意突出了其中两个的臀部。样子很放松,故而肌肉不紧张。一种闲暇方有的姿态。能够无心地发呆也是一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将背景制造成碎布样式,然后让一个僧人雕像立于其中。构思颇为精巧,甫一看去,僧人如生,似乎在默默诵经或祈祷。感觉格外安谧。</p> <p class="ql-block">一九八六年的一个梦,下面是文字说明。我们也有过各种真实的梦,却无法用合适的方式表达。感谢作者,一九八六年应该做过许多梦,那时刚上高中。</p> <p class="ql-block">背景是大海的景象,波浪腾空,众多的水鸟正在搏击风浪。一只鸟儿,好像静静地将之作为一幅画来看。它是向往呢,还是沉思呢?</p> <p class="ql-block">此画名为《叫喊》。一个女子,张臂仰望,似在呼唤。画作有点抽象,看得不是特别明白。似乎四周充斥各种生活用品,物质充裕的情况下,应该叫喊什么?</p> <p class="ql-block">各种几何图形,构成一个立体空间,两个模样一致的人在空间最深处,好像处于电视之中一样,手指前指,旁有英文“没有出路”。什么意思?尽可联想!</p> <p class="ql-block">《互相看法》,表达极为形象。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彼此的看法,但这看法很难全面客观,而要么只鳞片爪,要么纷杂错乱,甚至似是而非。也许在说理解的同时已经大谬。</p> <p class="ql-block">像这样的作品,会带来很多解释,不同的人看出不同的意思。后现代的风格,这一点上,各种艺术手段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马,很是简洁,无论是马,还是骑者以及他背着的弓,只露出一半,但完全可以让人想见全貌。色彩和线条搭配合理,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毕竟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还是喜欢这样的场景。城堡,柴垛,树木,休息的女孩。这样的情节,很容易让人想起阅读过的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情节。</p> <p class="ql-block">又遇见一个湖,和前面的不同,它显得幽冷,远离纷扰和喧嚣,沉静一如一个秋天的梦。忆起许久以前一句呓语似的叹息:那里人烟稀少,那里湖泊处处!</p> <p class="ql-block">好像思维还停留在这样性质画面的影响之中,不觉却已步入到如此现代的表达之下,就像从未想到有一天会走到这里,会享受到这样的艺术历程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