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是克罗地亚的“飞地”,在“佩烈沙茨”跨海大桥建成之前,从克罗地亚的其他地方到杜布罗夫尼克是需要从波黑的涅姆小镇绕行的。它处于杜布罗夫尼克地峡的末端,与意大利半岛隔海相望,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亚得里亚海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分为古城和新城,杜布罗夫尼克老城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国的隋唐时代),城内仍保存着14至16世纪建的古城墙、堡垒和许多古建筑,是欧洲保存最好的古代防御系统。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批就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洛克鲁姆岛和杜布罗夫尼克古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一)古城墙:</p><p class="ql-block">是杜布罗夫尼克的标志性景点。城墙最早可追溯至7世纪拜占庭帝国时期,初为木栅栏结构。12世纪起,城墙开始大规模扩建。13-14世纪引入石质防御工事,增加塔楼和堡垒;15-17世纪强化了城墙的火炮防御能力,形成今日所见之复杂结构。尤其是《权力的游戏》在这里拍摄后,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游览,感受中世纪的雄浑与“君临城”奇幻交织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的古城墙是欧洲现存最完整、最壮观的中世纪防御工事之一,城墙全长约1940米,几乎完整环绕老城,形成封闭的防御体系。面向陆地一侧的城墙厚度达4-6米,而面向大海一侧因地形陡峭,厚度约1.5-3米,城墙最高处达25米,最低点约为5米,整体结构随地形起伏,形成多层次的防御优势,传说从未被攻破过。上图是十七世纪绘制的杜布罗夫尼克城的地图。</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拐角处设计为三角形,是中世纪防御工程学的精妙体现,它突破直角的“防御盲区”,三角形拐角将墙角转化为两个斜面,守军可从三角形的两个斜边同时瞭望和射击,对敌人形成“夹击”态势;同时在工程上利用三角形的力学优势,在多地震、多攻击的环境中保障墙体的长期存续。</p> <p class="ql-block">古城墙有四个城门:普洛切门(Ploče Gate,东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派勒门(Pile Gate,西门)、</span>布尔扎门(Buza Gate,南门)和圣卢克门(St. Luke's Gate,),前两个门供人们出入,<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两个门主要用于港口运输。</span></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东面的普洛切门进城的,大门上方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旗帜左边为S,右边为B,中间画着教皇,这是拉</span>古萨共和国的旗帜。因为历史上杜布罗夫尼克曾是拉古萨共和国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从普洛切门入城需经过两道城门,两道城门间的城墙以巨型石块垒砌,历经数百年风雨侵蚀与战火洗礼仍固若金汤。石块之间严丝合缝,犹如铜墙铁壁,牢不可破,千百年来如守护神般庇佑着城内百姓。</p> <p class="ql-block">这是杜布罗夫尼克城墙上的 “耻辱之孔”(Pile Gate Shame Hole 也称“罪恶之孔” ),是城墙防御体系及司法惩戒设施的一部分,与城墙同步建于14 - 16世纪。它是古代用于惩戒犯人的设施:有罪之人会被塞进这个孔洞示众,让其承受羞辱,起到惩罚与威慑作用,借由公开羞辱来维护当时城市的社会秩序与道德规范 。</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墙东面的第二道门,正对着卢扎广场,与老城的主要街道—斯特拉顿大街相接,主街道两旁是美丽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p> <p class="ql-block">派勒城门(Pile Gate),是老城的西门。拱形城门上方有城市的保护神圣·布雷斯的雕像。通过一座三拱的石桥连接内城门,内城门与城墙相连。</p> <p class="ql-block">作为防御体系的核心节点,古城墙有五个堡垒。照片里的罗维里耶纳克堡垒(Lovrijenac Fortress)和博卡尔堡垒(Bokar Fortress)都在西侧,靠近海边,主要是防御海上攻击。</p> <p class="ql-block">罗维里耶纳克堡垒,又叫圣劳伦斯要塞,最初是十一世纪为了抵御威尼斯人入侵而建,历史上曾多次抵御威尼斯和奥斯曼帝国的进攻,现存12米厚的外墙和60厘米厚的内墙体现了其防御强度,被称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杜布罗夫尼克的直布罗陀。</span>《权力的游戏》中,该堡垒是君临城红堡的原型,剧中瑟曦权力斗争等相关场景都在此拍摄。</p> <p class="ql-block">明切特炮塔(Minčeta Tower):是防御体系中的最高点。最初建于1319年,1463年重建。作为防御体系的制高点,配备多座炮台,可监控陆地和海面的动向,是中世纪火炮防御的典范。《权力的游戏》中多个场景在这里取景,如:龙女找龙的场景、红堡比武大会场景和第三季小恶魔与波隆的对话场景等。同时这里也是俯瞰老城全景的最佳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站在制高点,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尽收眼底,红瓦栉比鳞次,城墙巍峨蜿蜒,街巷阡陌纵横,碧海环绕如镜。历史的沧桑与绝美风光相得益彰,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 雷夫林堡<span style="font-size:18px;">(Revelin Fortress</span>也译作雷维林堡)与<span style="font-size:18px;">普洛切门</span>相连,作为陆上防御的缓冲地带,设有护城河和吊桥,曾用于关押战俘和储存物资。</p> <p class="ql-block"> 圣约翰堡在老港的入口处,独立于城墙外,它控制和保护着老港和老城的东入口,在保护杜布罗夫尼克免受海盗袭击和外敌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古城内的著名建筑:</p><p class="ql-block">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内的著名建筑,集中在斯特拉顿大街两侧。听我从卢扎广场四周的建筑讲起。</p> <p class="ql-block">2.1、斯庞扎宫(Sponza Palace):</p><p class="ql-block"> 建于1516 - 1522年,整体呈巨大长方形,有典型的连续拱券柱廊,装饰性花饰和檐口设计精美,采用了各种植物、动物等图案,雕刻细腻,富有立体感。曾作为海关、银行等功能建筑,见证了古城的商贸历史。</p> <p class="ql-block">2.2、钟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也称钟塔,</span>高约31米,建于1444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中世纪,钟楼作为城市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提供瞭望和预警的功能。它一直是杜布罗夫尼克</span>古城的地标,无论你站在古城的哪里,抬头都能看到钟楼。每到整点,塔顶有两个小铜人“Maro”和“Baro”就用小锤子敲钟报时。</p> <p class="ql-block">2.3、奥兰多石柱:</p><p class="ql-block">位于卢扎广场中心,建于15世纪,石柱上雕刻的是中世纪最著名的骑士罗兰,是古城精神的象征。我们抵达时正在维修,四周用印有石柱的围挡遮住,只能借助于网络照片示意。</p> <p class="ql-block">2.4、圣布莱斯教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奥兰多石柱背后,1706年修建。教堂正中顶部的塑像就是圣布莱斯。传说在10世纪,威尼斯人试图偷袭杜布罗夫尼克时,圣布莱斯显灵向市民预警,使城市免遭劫难,从此被尊为杜布罗夫尼克的守护圣人。每年2月3日是圣布莱斯节,自972年首次庆祝以来,已有超过千年历史,是克罗地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5、杜布罗夫尼克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又称圣母升天主教座堂(Katedrala Velike Gospe, Katedrala Marijina Uznesenja),<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192年,1667年地震中被毁,</span>随后由意大利建筑师设计重建,1713年由当地建筑师伊利贾·卡蒂奇完成修建,大教堂也由罗马式改成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2.6、大公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Rector's Palace):</span></p><p class="ql-block"> 又称总督宫、瑞克多宫。大公府早期是防御建筑,1349年开始被称为宫殿。之后1435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建筑及塔楼;1463年,大公府军械库发生火药爆炸,整个建筑结构严重受损;1520年的强烈地震使大公府再次受损;1667年的大地震对大公府造成了更大破坏,多次修建、重建后形成今日规模。</p> <p class="ql-block">大公府曾是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总督的官邸和政府办公场所,兼具政治权力象征与行政功能,内部设有议会厅、审判室等重要空间。如今作为杜布罗夫尼克的历史博物馆,陈列着历史文物、艺术品及历史档案等,供游客参观。</p> <p class="ql-block">大公府中庭的米·普拉查特青铜雕像,这是共和国时期唯一一座为平民建立的纪念像,打破了当时主要为贵族、统治者或宗教人物立像的传统。米·普拉查特作为慈善家,其善举被人们铭记。雕像是对他慈善行为的永久纪念,也激励着后人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友爱。</p> <p class="ql-block">这里陈列的是杜布罗夫尼克钟楼(Sahat Kula)上的报时铜人“马罗(Maro)”和“巴罗(Baro)” 。它们身着古代战士服饰,手握锤子准点敲钟报时,是杜布罗夫尼克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p> <p class="ql-block">2.7、贡杜利奇广场&伊万·贡杜利奇雕像:</p><p class="ql-block"> 贡杜利奇广场位于大公府西侧,曾经是个热闹的农贸集市,广场中央竖立着伊万·贡杜利奇纪念雕像。他是克罗地亚诗人和剧作家,其史诗《奥斯曼》是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艺术与文学繁荣的杰出成就。</p> <p class="ql-block">2.8、大欧诺佛里欧喷水池:</p><p class="ql-block"> 位于古城西门(派勒西门)内小广场南侧,建于1438年,原来上下两层,在1667年大地震中损坏严重,现在遗留的只是下层,仍免费提供直饮水。</p> <p class="ql-block">2.9、圣救世主教堂:</p><p class="ql-block"> 位于派勒西城门内小广场北侧,建于1520-1528年,是1667年大地震中幸存的为数不多建筑之一,其结构稳定性至今仍为建筑史研究提供样本。</p> <p class="ql-block">2.10、圣方济各修道院(Franciscan Monastery):又称方济各会修道院教堂,始建于1317年,其附属的药房被誉为“药学活化石”。药房与修道院同建于1317年,至今仍按中世纪配方制作药品。它是欧洲现存最古老的持续运营药房,也是全球仅存的一座最古老药房。</p> <p class="ql-block">2.11、多米尼加修道院(Dominican Monastery):</p><p class="ql-block"> 常被称为“多明我会教堂和修道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4世纪 ,1667年的大地震遭到严重破坏,之后进行了重新修建。</span>由圣多明我堂、钟楼、回廊、三座修道院楼及四座小教堂(圣巴斯弟盎堂、圣路加堂、圣母领报堂、玫瑰圣母堂 )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靠近普洛切门( inner Ploce gate ),与城墙相连。</span></p> <p class="ql-block">2.12、圣母领报东正教教堂(Holy Annunciation Orthodox Church):</p><p class="ql-block"> 一座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建于1877年。杜布罗夫尼克曾是一个天主教国家,过去曾不允许东正教徒(或穆斯林)在城内过夜,更不允许他们在杜布罗夫尼克建造教堂。19世纪初,杜布罗夫尼克共和国灭亡后,1877年,在奥匈帝国占领当局的许可下,他们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贡杜利奇家族的破旧老宫殿基础上开始</span>建造了这座东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2.13、斯特拉顿街(Stradu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它是杜布罗夫尼克的“心脏”,</span>连接着东面的普洛切门(Ploče Gate)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面的派勒门(Pile Gate)</span>,全长约300米,全部由条石铺成,经过几百年的打磨路面平整光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2.14、杜布罗夫尼克老港:</p><p class="ql-block"> 位于老城东门外,主要停靠私家游艇,也有小型轮渡从这里出发,将游客送往附近的洛克鲁姆岛和卡夫塔特镇。老港是杜布罗夫尼克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面对湛蓝的亚得里亚海,背靠坚如磐石的古城墙和橙红的大片古建筑,风景如画,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三)苏拉德山顶(Mount Srd):</p><p class="ql-block"> 想观赏杜布罗夫尼克全城(包括古城和新城)的最佳方式,莫过于坐缆车到苏拉德(Srd)山顶,从这里可以360度全景观看。立于Srd山顶,老城红瓦层层叠叠,城墙巍峨古朴,新城建筑错落有致,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新旧交融,动静相宜,一幅绝美画卷。</p><p class="ql-block"> Srd缆车建于1969年,连接山脊和山顶车站,海拔405米。</p> <p class="ql-block">Srd山顶的堡垒于1806年开始建造,当时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杜布罗夫尼克,由于战争方式的改变和远程火炮的引入,原有防御体系不足,于是决定在Srd山顶建造堡垒,以保护城市免受来自北方的攻击。该堡垒于1812年建成,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站在Srd山顶,杜布罗夫尼克古城墙如巨龙盘卧,<span style="font-size:18px;">蜿蜒雄伟地</span>包围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鳞次栉比的</span>红顶建筑,湛蓝的海水波光潋滟。与海天相映成趣,古城与美景交融,令人无比沉醉。</p> <p class="ql-block">再见,杜布罗夫尼克。下一站:克罗地亚的第二大城市—斯普利特。</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5u20la?first_share_uid=401126&share_depth=1&first_share_to=copy_link" target="_blank">https://www.meipian.cn/5e5u20la?first_share_uid=401126&share_depth=1&first_share_to=copy_link</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