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哭丧作为一种丧葬礼俗,起源于汉朝时期,确切地说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这一时期,哭丧从最初的周礼形式逐渐演变为一种表达哀悼和怀念逝者的重要方式。在周朝时期,哭丧已经有了一定的礼仪规范,成为丧葬文化的一部分。儒家思想的发展对哭丧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其成为孝道文化的重要体现。不同阶层的人在哭丧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社会地位和人际关系的差异。</p><p class="ql-block"> 汉代初期,哭丧开始与儒家礼仪相结合,成为表达孝道的重要方式。到了汉武帝时期,哭丧从一种礼仪形式演变为更具情感表达的丧葬礼俗。在汉晋时代哭丧在社会上层和下层中广泛流行,成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北朝时期,哭丧文化达到了高峰,不仅在汉族中流行,也在少数民族中广泛传播。</p> <p class="ql-block"> 自从去年3月21日父亲去世以来,再也没有听过亲人哭泣声有如此撕心裂肺。父亲去世那段时间,治丧在县殡仪馆,几次看到和听见我的小姑、堂姐等人,在父亲的灵柩前哭泣,这不是一般的哭声,是我们家乡葬礼习俗中最为体现孝悌文化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今年6月21日至26日,我再次返回老家美酒河畔——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义兴酒业分公司总部所在地,习酒镇瓮坪村新寨安置小区,去祭奠我的一位地邻乡亲——小我一岁半的干内兄(以我从小一起长大,长我一岁的干姐姐称),并为其治丧,协助治丧委员会和执事团队,以及我的干姐姐和四个干侄儿侄媳一家人,料理丧葬事宜。再一次听到更为强烈的哭泣声,特别是26日早上7时48分,入殓发丧那一刻,我的干姐姐和两个干妹妹、四个儿媳,以及干内兄的十多位女亲人,围着灵柩两旁,哭声响成一片,持续近半个小时,震憾人心。</p><p class="ql-block">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四个儿子和男儿们眼泪下淌,只是不出声。我身临其境,眼眶湿润。</p> <p class="ql-block"> 从我听出的哭泣声中,梳理中最多的几句,以儿女角度为例,整理出以下哭歌词,也称哭丧词,供大家研究。</p><p class="ql-block"> 一哭爹不见爸,想起父亲泪汪汪。一生操劳为儿女,未享清福归天堂。哭爹不见父亲面,只见白幡空中扬。美味佳肴灵前摆,不见爸爸来品尝。</p><p class="ql-block"> 二哭爹痛断肠,不见父亲屋前忙。往年有我父亲在,好吃先给儿女尝。儿为生计闯天下,很少陪伴父身旁。归来不见爸呼唤,想多唯有泪千行。</p><p class="ql-block"> 三哭爹把家当,省吃俭用为儿郎。残汤剩饭爸不舍,拿作下顿充饥肠。衣服缝缝又补补,几年未换新衣裳。今朝爹去西天路,想见父亲梦黄粱。</p><p class="ql-block"> 四哭爹去西方,爸在阴来儿在阳。养儿育女吃尽苦,两手空空登天堂。深恩似海难报答,空祭灵堂心悲凉。手抱灵牌泪流淌,烧香化纸哭亲爸。</p><p class="ql-block"> 五哭爹夜未央,父亲一别梦一场。人生苦短难尽孝,来生报恩奉亲爸。愿爹逍遥登仙殿,无灾无难乐无疆。保佑亲人都顺利,平安健康福满堂。 </p><p class="ql-block"> 一炷香燃炉中烟,袅袅青丝上九天。父影遥遥无觅处,孝儿灵前哭七关。今朝跪地泪洗面,哭父七关步履艰。</p><p class="ql-block"> 哭父一七望乡关,父影回眸望故园。 自此一别难再返,小院欢歌化旧年。昔日檐下父身影,今朝只剩梦魂牵。空庭寂寂添悲意,泪洒阶前念旧缘。</p><p class="ql-block"> 哭父二七鬼门关,阴风飒飒路漫漫。儿女焚香烧纸钱,愿父买路得平安。纸灰化作蝶儿舞,袅袅飘飘入冥间。祈愿此钱能开路,助父闯过此难关。</p><p class="ql-block"> 哭父三七金鸡关,五谷撒于路两边。金鸡饱食心欢畅,不再阻拦父向前。五谷铺就黄金道,金鸡啄食意绵绵。愿父从此无险阻,一路坦途乐无边。</p><p class="ql-block"> 哭父四七饿狗关,恶犬狂吠声震天。打狗棍儿手中握,恶犬见之胆生寒。棍影翻飞驱恶犬,让开大道父向前。愿父从此无惊扰,平安顺遂过难关。</p><p class="ql-block"> 哭父五七阎王关,阴司森森苦难言。五盆艳花献阎罗,愿父少受苦万千。花绽芬芳映冥界,香飘四溢绕君前。愿此鲜花能解厄,助父安然度此关。</p><p class="ql-block"> 哭父六七衙差关,衙役横棍路中间。扯块素帛披父肩,衙役见礼心自宽。素帛飘飘如祥瑞,护父前行路坦然。衙役见此忙让道,父得畅行无阻拦。</p><p class="ql-block"> 哭父七七黄泉关,自此父得享安然。金童玉女来相伴,一路逍遥至西天。从此远离尘世苦,再无病痛扰心田。愿父安享极乐界,来生再续父子缘。</p><p class="ql-block"> 哭丧词是一种表达哀悼和思念的文体,通常用于悼念逝者。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哭丧词的内容和风格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承载着对死者的敬重和怀念。主要内容是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不舍,回忆逝者的生平事迹和品德,倾诉自己与逝者的关系及逝者对自己的影响,表达对逝者安息的祈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哭丧词的风格和最大特点是即兴创作,在哭声中完成,情感真挚深沉,语言质朴自然,形式多样,既有韵文也有散文,常常融入传统孝道文化和民间习俗。</p><p class="ql-block"> 哭丧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孝道和家族观念,哭丧词通常融入二十四孝等故事,表达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在我老家赤水河习酒瓮坪一带,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哭丧词更多地涉及作者与逝者的个人品质和对生者的影响,特别是二者之前的亲情表达。</p><p class="ql-block"> 比如在老家治丧这几天,特别是守灵那晚上,凌晨一点过,从祭坛声中惊醒,彻夜难眠,躺在灵堂旁边姨夫肖德家的床上,可以说是哀歌长叹,回忆从小一起长大的同伴,望着即将孤独终老的姐姐,已成家立业的侄儿,尚未成年的孙,干姐兄就这样过早离世,即兴为四个侄儿写下这段《哀歌长念》之词:</p><p class="ql-block"> 昏暗灵堂烛光闪,您的音容浮眼前,往日温暖还在心田,如今阴阳已隔远。曾记家中笑语甜,您的关怀如阳暖,厨房烟火饭菜香,怎想如今再不见。</p><p class="ql-block"> 呜~呜~ 哭声传,心中悲苦泪涟涟,从此世界缺一角,再无您的庇护伞。</p><p class="ql-block"> 呜~呜~ 肝肠断,思念如刀割心间,天堂路遥您慢行,来生再续这亲缘。 </p><p class="ql-block"> 田间小径脚印浅,您的身影渐消散,教诲声声犹在耳畔,指引人生的航线。</p><p class="ql-block"> 岁月偷走您容颜,病痛折磨您身倦,想要陪伴时间短,只剩回忆在蔓延。 </p><p class="ql-block"> 孝儿泣泪跪灵堂,忆父音容意惘茫。为子肝肠皆寸断,情如万箭刺心房。 儿呼父影无回应,哭父一声梦断肠。戴孝披麻心破碎,哀文祭奠泪流长。</p><p class="ql-block"> 痛忆父归云路远,空余鹤影天际翔。从此呼父音信杳,相见无期泪满裳。千言万语难表意,一章祭文诉衷肠。愿父天国无病痛,逍遥自在福无疆。祷愿来生再相聚,续写父子情绵长。</p> <p class="ql-block"> 哭泣声后,我在为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担忧,随着时代的进步,六零后以上这代人的消失,恐怕不会再有这种哭丧习俗,因为七零后八零后长大后已经改革开放,打工浪潮的兴起,让她们背景离乡,很少有这样的文化传承,自然就只会哭不会诉。九零以后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丢失,家庭的个性化相处,更为严重,连哭声都很少见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众多传统丧葬习俗中,哭丧以其独特的情感宣泄方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民间丧葬仪式中一道别样且庄重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哭丧并非简单的悲痛哭泣,它有着严谨的程序与规范。在老人即将离世之际,家中亲属就要提前做好准备。一旦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哭声便即刻响起。这哭声像是一种宣告,向邻里乡亲传递着家中有人逝去的消息。</p> <p class="ql-block"> 哭丧的主角往往是逝者的直系亲属,尤其是女儿和儿媳。在一些地区,当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出嫁的女儿需一路哭着赶回家中。边哭边诉说着对亲人的不舍,细数老人一生的艰辛与对自己的疼爱。而儿媳在哭丧时,除了表达悲伤,还要通过哭声展示自己对长辈的敬重和孝道。她们的哭声有起有伏,节奏分明,犹如悲歌一般。这悲歌,歌词多是即兴创作,从老人的养育之恩到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关怀,一桩桩、一件件,都化作了哭声中的倾诉。</p> <p class="ql-block"> 哭丧还有着特定的场合和时段。在停灵期间,每到特定时刻,如早晚祭奠时,亲属们都要围聚在灵柩旁放声大哭。此时的哭声交织在一起,气氛哀伤而凝重。到了出殡那天,哭丧更是达到高潮。当抬棺的队伍准备出发,亲属们会紧紧拉住棺木,哭声震天。这哭声里,不仅有对逝者的不舍,更有对其踏上另一个世界旅程的担忧与牵挂。</p> <p class="ql-block"> 哭丧习俗之所以能流传千年,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从情感层面看,它为亲属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悲痛的出口。亲人的离世带来的巨大痛苦,通过哭声得以释放,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心的哀伤。在传统文化里,孝道是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哭丧作为一种表达孝道的方式,通过公开的、充满情感的哭泣行为,向外界展示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哭得越悲痛、越符合规范,就越被认为是尽了孝道。</p> <p class="ql-block"> 此外,哭丧在民间信仰中也有着特殊意义。人们相信,逝者的灵魂在前往另一个世界的途中,能听到亲人的哭声。亲人们悲痛的哭声会让逝者感受到自己被深深眷恋,从而安心离去。同时,哭声也能起到某种沟通阴阳的作用,让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得到慰藉,保佑在世的亲人平安顺遂。</p> <p class="ql-block"> 在现代社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念的更新,一些传统的哭丧习俗在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哭丧所承载的对逝者的怀念、对亲情的珍视等核心情感与文化内涵,依然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它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生命的敬畏、对亲情的传承永远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