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启智·融合共长———探索心理健康理念在学科教学中的自然渗透与价值引领

木子屮水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6月26日,古市片教共体在古市小学开展“润心启智·融合共长”心理健康课堂评比活动。本次以《做情绪的小主人》为课题,两位老师以生动课堂展现心理教育智慧,助力学生掌握情绪管理密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叶基联老师:互动中点亮情绪认知之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叶基联老师的课堂如春风化雨,以“情绪盲盒”互动游戏瞬间点燃氛围。学生抽取生活场景卡(如“考试失利”“被误会”)并即兴表演,老师适时抛出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主角,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除了生气,还能怎么应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问层层递进,从具体情境到抽象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情绪背后的需求。当学生分享“被嘲笑时想反击”,叶老师微笑追问:“有没有更温和的表达方法?”随即带领全班演练“我感到难过,因为……希望你能……”的情绪表达句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堂课笑声与思考交织,黑板上“情绪温度计”记录着学生实时感受,课后问卷显示92%学生掌握了“暂停-觉察-表达”的三步调节法,真正让情绪管理从知识变为可操作的生活技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李萍老师:亲和力架起心灵沟通桥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萍老师的课堂自带“暖场”属性,一句“今天我们都是情绪侦探家”配上可爱的侦探徽章,瞬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她蹲身倾听学生分享烦恼的模样,让后排害羞的孩子也忍不住举手发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情绪画像”环节,学生用彩笔绘制心情故事,李老师穿梭其间,轻声询问:“蓝色颜料画的乌云代表什么呀?”“这个笑脸周围的阳光线条好特别,能讲讲吗?”这种“蹲下来”的沟通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的暖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有学生谈到“和朋友吵架后想摔东西”,李老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递上解压玩具:“试试捏捏这个小熊,再说说你的感受?”课后,学生们围着她分享“情绪日记”,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印证了课堂的感染力——亲和力就是打开心灵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教共体研讨:让心理教育扎根成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课堂评比不仅是教学展示,更是心理教育理念的碰撞。评委组指出:叶老师的课堂凸显“问题导向”,将抽象情绪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法;李老师则用“情感共鸣”构建安全课堂,让学生在被接纳中学会接纳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教共体负责人所说:“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教知识,而是点亮一盏灯。”当课堂成为学生倾诉的港湾、成长的阶梯,教育的温度便真正融入了心灵的角落。未来,教共体将继续深耕心理课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做情绪的小主人,在阳光下自信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