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首歌爱上“剑门关”

曹辉

<p class="ql-block">  我对“剑门关”最初的印象是从古诗开始,李白的《蜀道难》闻名天下,至今我还保存有郭沫若印刷字帖《蜀道难》(郭沫若同志手迹)书法册页。这帖子我在1982年花了一元钱购买的,当年应该算是比较贵的,因为那个时候的鸡蛋才5分或6分一个。</p><p class="ql-block"> 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史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而我真正喜欢“剑门关”还是从一首歌开始。第一次听到《剑门关》这首歌,是在一个微雨的黄昏,歌者苍凉的嗓音穿透雨幕,将蜀道之难唱得荡气回肠,我闭上眼睛,仿佛看见千年前的诗仙李白,正拄着竹杖仰望那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后来听到金美儿霸气的演绎,让我不仅对“剑门关”有了重新认识,而且从歌曲的表达中又感觉到一种对剑门关的热爱和守望,以及对故土的牵挂和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自驾顺路来到了“剑门关”风景区,我是从闹市区驱车约20分钟左右的山路,拐了几十道弯路来到了这里。那天景区可能属于淡季,游客不是太多,我在下榻的农家三楼标准间里一夜都感觉非常静谧的。由于入住的民宿离景区比较近的缘故,第二天一早我便进入景区大门口遛遛,等景区开放的第一时间我就成为了第一批游客。</p> <p class="ql-block">  我选择从南门进,北门出的路线,是因为这条路线适合多数游客,沿途可覆盖关楼、一线天等核心景点,且南坡为缓坡,下山更为轻松‌一些,还可选择乘坐观光电瓶车。尤其是我挂着“老人”边的或者说不愿挑战鸟道/猿猱道的中老年同志,从南门进,北门出亦最节省时间。另外南门作为起点能更好衔接景区内不同难度路线,在我身边看到,绝大部分游客都选择了与我一样的路线。</p> <p class="ql-block">  当我真正站在剑门关前,才发现歌声里的画面不及实景万分之一。赭红色的崖壁像被巨斧劈开,七十二峰如剑指苍穹。触摸着冰凉的城墙砖石,每一道裂缝都在诉说诸葛亮北伐的壮志,姜维守关的孤勇。山风掠过箭楼檐角的铜铃,叮当声里依稀能听见杜甫"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吟咏。</p> <p class="ql-block">  仰望那剑门关的绝壁,向来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那灰白色的石壁,陡峭如刀削,高耸入云,仿佛上天随手一划,便在这巴蜀之地留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界限。我来到崖前,几个黑点在那灰白的石壁上缓缓蠕动,远望去,竟如几只蚂蚁在爬行。山脚下的看客们仰着脖子,指指点点,时而发出几声惊呼。看到那么险的峭壁上行走还是感觉到自己做不到,话说过来,我就是想爬上去也不允许,(景区规定年满60岁以上的禁止攀登)。然而,在现场我偏偏看到不少年轻的姑娘小伙们,竟要在这绝壁之上攀援,做那“挑战者”,不得不让我由衷心的敬佩。</p> <p class="ql-block">  曾经,这里山路崎岖,难以通行。李太白叹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凡是到剑门关攀爬过鸟道、猿猱道的人,都不难理解诗仙李白为何发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p><p class="ql-block">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的《蜀道难》的诗中,描绘了剑门关的险峻。在剑门关的高空玻璃管理平台左侧悬崖上,有一条全长440米的猿猱道,离地面的高度超过五百米。这条道路呈“之”字形,沿着悬崖缝蜿蜒而上,最宽处仅30厘米,最窄处不到15厘米。虽然已过挑战“猿猱道”的年龄,我也要打探一下蜀道之险的崎岖坎坷山路,呈现在我面前的则是古老的蜀道、现代的蜀道、绿色的蜀道。</p> <p class="ql-block">  我望着那高耸的绝壁,忽然明白了什么。那些挑战者,他们攀爬的或许从来不是这座山,而是自己心中的那道坎。却不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剑门关”,只是大多数人选择绕道而行罢了。 </p> <p class="ql-block">  在“剑门关”景区,我还看到了“剑门关”与姜维的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 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作为淮南人深信不疑,但是随着时代变迁关于豆腐起源也越来越扑朔迷离。因为《淮南子》、《齐民要术》等汉唐文献中,都未曾见过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人们在现存的史料或文献中,很多对豆腐“始汉说”提出质疑的学者,又纷纷提出了“始唐说”、“始五代说”。虽然众说纷纭但是目前依然没有结果。到了剑门关,第一次知道在剑门关还有姜维与豆腐的这一传说,不管怎么说,我相信和坚信豆腐始于汉朝哈。</p> <p class="ql-block">  站在关楼上,手指抚过斑驳的城墙砖石,每一道裂纹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最难忘的是关前那株千年古柏。它扭曲的枝干如苍龙盘踞,皲裂的树皮上刻满风霜。下山时我在想:那些登顶的人,站在绝壁之巅时,究竟看到了什么?是脚下蝼蚁般的众生,还是更远处的山峦?又或者,他们看到的不过是自己来时的那条路,那条险象环生的路。</p> <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有感而发:《过剑门关》</p><p class="ql-block">一山劈作两崖寒,</p><p class="ql-block">铁索悬空蜀道难。</p><p class="ql-block">今日与君挥手去,</p><p class="ql-block">此生无复越雄关。</p><p class="ql-block">注:这内容主要以剑门关的险峻为背景,首句“一山劈作两崖寒”描绘了山势的陡峭与寒意,次句“铁索悬空蜀道难”进一步以铁索和蜀道强化了行路之艰。后两句表达过关后心情的豁达与释然,“今日与君挥手去,此生无复越雄关”传递出战胜困难后的轻松心境,暗喻人生难关亦如此关,既过则无惧。</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我又听到了那首歌,忽然懂得歌里唱的不仅是险峻风光,更是华夏儿女血脉里流淌的坚韧。剑门关像一册立体的史书,而我很庆幸,是一首歌为我翻开了这本厚重的典籍。剑门关的绝壁依旧矗立,挑战者们来了又走。石壁不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只有风,偶尔会吹过他们曾经抓握过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如今每听此歌,眼前便浮现出剑门关的云海松涛。音乐与风景,就这样在记忆里永恒地交融,成为心中最温柔的羁绊。</p> <p class="ql-block">  穿越时空,如今“蜀道难”已真正成为了历史,“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通江达海已成为现实。“高架桥”、“深挖隧”、“高铁和航空”已把蜀道连接到世界各地,实现了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历史性转变,我想李白要是活在当代,看到他脚下那一条条“超级蜀道”,一定会吟诵出另有一番绝美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文/图 曹辉)</p>

剑门关

蜀道

蜀道难

景区

豆腐

绝壁

李白

看到

一首歌

铁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