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68级跌水瀑布位于贵州省荔波县小七孔景区响水河谷,是喀斯特地貌演化的典型产物。瀑布群沿1.6公里弯曲河道分布,形成68级不同落差的跌水景观,总落差达110米,最宽处约40米。其形成源于第四纪以来高原间歇性抬升导致河流快速下切,在狭窄山谷中塑造出密集分布的阶梯状瀑布群。作为小七孔景区核心景观,瀑布群与原始森林、钙华地貌共同构成动态水景系统。</p> <p class="ql-block">瀑布群位于小七孔景区涵碧潭上游响水河谷,河道全长1.6公里,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起始端毗邻拉雅瀑布,终端衔接水上森林景点,平均河道宽度25米,最宽处达40米。河床由白云岩、灰岩等碳酸盐岩构成,岩石表面覆盖黄色钙华沉积物与绿色藻类。</p> <p class="ql-block">形成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密切关联:</p><p class="ql-block">第四纪晚期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起,导致荔波地区间歇性抬升。</p><p class="ql-block">响水河为黄后地下河下游明流段,年均径流量8.03立方米/秒,350-500米的剧烈下切作用形成多级裂点,配合差异溶蚀形成阶梯状河床。谷坡保留三层溶洞遗迹,印证区域三次显著抬升事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