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解放碑 (纪功碑) </p><p class="ql-block"> 解放碑,它(指碑)最先的名字叫“抗战精神堡垒”,简称精神堡垒,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更名为“抗战胜利纪功碑”,简称纪功碑,1949年后又被改为“重庆人民解放牌”,简称解放牌了。此碑早已成为了如朝天门般的重庆的象征和重要地标,也成为了重庆城最中心的这一片繁华闹市区域的地名,并且这一片街区即以前的督邮街更是被誉为如今重庆的客厅。</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5月5日,被5月3日、4日连续两天日机炸毁的重庆所有报社:《中央日报》《大公报》《新民报》《新蜀报》《扫荡报》《时事新报》《商务日报》《西南日报》等,联合出版的《重庆各界联合报》,用大字标题和照片刊登了如下消息:</p><p class="ql-block">“原本于5月1日由委员长亲自主持召开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誓师大会上通过的在市中心建立“抗战精神堡垒”的决定,将于今日实施,委员长将亲临现场,破土奠基。人们相信,日本侵略者的轰炸罪行,将更加激起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全国军民的抗战意志将更加坚定。”抗战精神堡垒(见下图)被建立了起来。“精神堡垒”建成后,一直是陪都各界及当局举行庆典、集会的场所。抗战中“抗战精</p><p class="ql-block">神堡垒”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重建,并定名为“抗战胜利记功碑”, 成为重庆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1949年后又被改为“解放牌”。 2016年起,重庆一批民间人士再次联名提出恢复其“抗战胜利记功碑”的历史碑名,让这一珍贵抗战文物名副其实 。</p><p class="ql-block">如今的解放牌这一带,明清时期叫“督邮街”(老重庆人发音为都邮街,正如重庆人把磁器口说成磁鸡口,此乃方音之故),这“督邮街”之名我最早便是少年时从母亲口里听来的,因为这里那时设有晚清时期一官办邮局而得名。如今的这一片,早已成为重庆的商业、金融、美食、旅游、购物中心,也是最有吸引力的步行街。这里有着重庆最著名的多家大型商场、超市、百货公司,有著名的大都会,有着各大银行,有着各种美食。重庆的商家、厂家、店家,无不以自己的企业、铺面、产品能进入解放碑这一寸土寸金的黄金商圈而提升企业形象并感到荣耀与自豪。在重庆最繁华的步行街解放碑,你完全可以领略到现代都市的繁华风貌,并亲眼看到古老的“督邮街”三个字和这一段街道。</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区域的四周,遍布着重庆城自古至今无数珍贵的老街老巷老地名,重庆人无不将此视为重庆城的百宝箱,这一块重庆城的黄金地标宝地,处于大梁子、好吃街、依仁巷(已被大都会覆盖)、大阳沟、会仙桥(今已不存)、罗汉寺、筷子街、小什字、棉花街、江家巷、鲁祖庙、石灰市、四贤巷、较场口、十八梯、磁器街、木货街(已被得意商业城覆盖)等的围绕之中。 </p><p class="ql-block">督邮街创建于19世纪90年代,是东川(重庆)的官办邮政之地,其面积包括现在的纪功碑一带,抗战之前是没有纪功碑即今解放碑这个地名的。1891年重庆开埠后,重庆便成为了西南商贸经济与邮政重镇,官府设邮政督办于此。1897年,即光绪23年,重庆海关寄信局更名为大清邮政官局,为四川第一家官办邮局。同时设立重庆邮政总局,督办西南地区邮政,自此开启了近代重庆邮政的百年辉煌。而重庆古老的邮政历史,却可以从春秋时期的邮驿追溯至清代的邮政,其时间长达2000多年。</p><p class="ql-block">一一摘自我的《今古重庆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