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偶而翻出一个老u盘,里面保存了1998年7月骑游苏州写的多篇小文,恍若隔世,又似见旧友,颇觉亲切而有趣,现转发于此,与您分享骑游之乐。</span></p> <p class="ql-block"> 原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著名画家黎鲁先生送我一本他骑自行车巡游十八省后出版的一本画册,精到的速写配以简短的文字,读来很是有趣,既养眼又养心。不由得也起了骑车出游的兴致,第一站就选在了苏州。其实,在苏州呆了这么多年,有很多地方都未曾光顾过,或光顾得匆忙未及细细品味。骑车出游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尽可随了心情慢慢品赏眼前的风景,有着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苏州也确实是个值得您放慢脚步,慢慢品味的地方。此行我也不拟定具体的时间表,自个儿时间也有的是,兴致所至,提车便可出门,回来即可为文,将新鲜出炉的游记放到博客上让大家一起分享。因是新鲜出炉,文字自然也会比较粗糙,容后再慢慢修改。如果诸位朋友来苏州玩时,尚有多余的时间,不妨去看看我骑游过的地方,这些小文或许也可为您起个导游的作用。再往远处想,将来如有机会出本骑游苏州的小册子,那也算是一种意外的收获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骑游苏州第一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人民桥一觅渡桥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南环桥-都市里的村庄</b></p><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钟的光景,骑车行至人民桥南拐了个弯,顺道上了东行的路。过南门小学、南园桥,一路骑下去直至觅渡桥。这条路紧贴运河,与我经常散步的小道只有一路之隔,两岸的风景自然也是熟悉的很。没有改造之前,这一路原本是米粮批发市场和木材市场,整日车水马龙的,很是热闹。改造以后,路面宽大整洁,由原先沿河的破旧小屋变成的绿化带好似一条青龙般随你一路蜿蜒而去。</p><p class="ql-block"> 车至觅渡桥,信步来到刚刚落成的苏州市青少年中心看了看。这里原是日租界,也是民国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这个中心便利用民国时期的日式建筑改建而成的,红色墙面也很有些古意。大概是地方有些偏,加上又是开张不久,门口除了几个保安外,只有零星的人进进出出。</p><p class="ql-block"> 进了旋转门,就看见大厅里布满了少年儿童的书画作品,林林总总,稚气十足的,原来这里正在进行青少年书画作品展。听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活动中心占地19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5千平方米,总投资超过2亿,是目前国内功能最齐全的校外活动场所之一。中心共有四层,一层是机器人互动区和模拟世界;二层是各种运动场馆;三层是各项艺术培训教室;四层是图书馆等设施。一圈走下来,给人整个印象还是蛮清爽的。</p><p class="ql-block"> 从四楼回到底楼大厅,正要出门时不经意间透过玻璃向西看了看,两座别致的西式小洋楼立马映入眼帘,象两个小兄弟似的并排站在一起,每个小洋楼都高高低低地错落着几间红墙尖顶的小屋子,顶上还立着四只高高的烟囱,仿佛小姑娘头上翘立的四条小辫,很是有趣,也很有些古堡的情调。没想到中心后面还有这么两幢古朴有趣的小建筑物,真可谓是金屋藏娇了。本想进去看看,但见古堡门前有不少建筑垃圾,一些工人正是楼下忙进忙出地干些清理屋子的活儿。看看天色不早,一时也看不完,便压下了探究的欲望,等到将来有空时再来好好把玩一番。</p> <p class="ql-block">人民桥</p> <p class="ql-block">觅渡桥</p> <p class="ql-block">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p> <p class="ql-block"> 出了青少年中心,向右拐了个弯,五分钟不到便到了南环桥。从外观看南环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苍白的桥身仿佛一只泡沫纸版被人从中间挖了个弧洞放到了河上,及至进了桥下才发现六个宽大桥墩和桥面竟然是互不相接的,仿佛巨人伸出的六个指头,阳光从指间泻下来,在河面上留下六道斑马线。穿过桥洞,来到一座年久失修的小桥回头北望,南环桥与它上面的环城高架桥错落有致,并在运河东岸同时叉开,沿南北东三个方向形成道道孤线。看到众多疾驶的车辆到桥头后四散的情形,我的脑海中不由得浮出了“分道扬镳”这么个成语来。倘若失恋的人站在我这个位置,又恰逢夕阳西下之时,相信一定会伤感不已的。恰在此时,大桥上空有数朵白云驻足,并有十来只飞鸟在河道上空盘旋,此番景致倒是别有一番情趣呢。</p> <p class="ql-block">南环大桥</p> <p class="ql-block"> 南环桥两边虽然只是一桥之隔,但风景却是完全两样。与桥北精致的风景相比,桥南的风景简直可用“野豁豁”三个字来形容了。河东距大桥不远一处厂房里野豁豁地立着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青皮铁桶,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河西野豁豁地挺着一片疯长的野草,显然这片征地已是抛荒多年了。路边卖西瓜的小贩,赤膊光膀的,扯着野豁豁的嗓门见人就喊。路上的车子也是野豁豁的,风驰而来,电掣而去,全然没有城中的那种小心和谨慎。骑车走在这样的路上的我自然也没有了城中骑车野豁豁的感觉。为安全起见,我以骑自行车的速度继续南行,稍顷便见到由许多废旧的小船沿岸排成一长串。看到船上各色衣物随风飘荡,便知这是个外来人家的“水上船村”了。随意走进一个船家,里面倒是很整洁,饭厅、卧室、客厅一有尽有,仿佛一个微缩景观,真个儿是“螺丝壳里作道场”了。与“船村”一路之隔的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村庄。走过这个小村庄,映现在眼前的又是一片高楼林立都市风光。没想到城市中还有这么一道野豁豁的风景,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朝鲜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都市里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便掉了车头打道回府,见一路向西延伸便立马溜了上去。现在的交通也真是四通八达,只几分钟的功夫,便又回到了人民路。这么短时间却经过了都市乡村两重景,恍若梦中,思想一时还真转不过弯来,想到不久身后这片“都市里的村庄”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心中不由得起了些许惆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98年7月写于苏州南门静远斋</span></p> <p class="ql-block">船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骑游苏州系列</p> <p class="ql-block">骑游苏州园林</p> <p class="ql-block">骑游苏州街巷</p> <p class="ql-block">骑游苏州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