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全市辖2个区、1个县级市、9个县,2024年,户籍人口385.89万人。</p> <p class="ql-block">🔺🔺🔺6月21号从鄂尔多斯来到榆林,下车后匆匆忙忙离开车站,24号从榆林去延安又来到车站,抓紧时间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镇北台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台,南北长64米,东西长82米,总高29.7米。镇北台作为明代防御体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有效的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碑上刻有明代刘敏宽的《镇北台》诗,重镇秋声霁色开,巡行不是为登台。千山远向云霄列,一水还从沙漠来。戍阁崔嵬天阙近,塞垣缭绕地维回。凭高极目狼烟靖,恍是逍遥阆苑偎。</p> <p class="ql-block">🔺🔺🔺这是进入镇北台的入口,从这里刷票就进入镇北台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镇北台外围的景色,士兵后边石碑上刻着毛主席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p> <p class="ql-block">🔺🔺🔺这个红门中是大夏嘉平陵研究会,嘉平陵又叫赫连勃勃墓,是十六国时期大夏国的开创者赫连勃勃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嘉平陵墓地占地3万平方米,墓地原有七家已不存在,现存二座,封土夯筑圆丘形,相距17.5米,残高10米左右,周长60米,2014年,嘉平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统万城遗址是东晋时南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都城遗址,也是匈奴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距今近1600年。</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夏国龙升七年(公元413年),竣工于公元418年,由汉奢延城改筑而成,整个城池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又分东城和西城两部分,由东向西依次为外城、东城和西城,遗址全部为夯土建筑遗存。</p> <p class="ql-block">🔺🔺🔺榆林民俗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7月,是陕西省第二批免费开放博物馆,,馆藏文物3249件,从古朴的农耕器具到精美的传统服饰,从栩栩如生的民间手工艺品到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这是馆内展出的老榆林比较出名的几家商号。</p> <p class="ql-block">🔺🔺🔺民俗博物馆中展出的本土书法家的书法和民间技艺。</p> <p class="ql-block">🔺🔺🔺展出的部分雕塑及相关的绘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哪朝皇帝穿过的龙袍和戴过的皇冠,也不知道榆林是不是坐过皇帝,更不知道皇袍还有红色的,知识匮乏呀。</p> <p class="ql-block">🔺🔺🔺榆林民间的木雕,铜匠作坊,生产出来的铜器,还有普通人家的住房陈设。</p> <p class="ql-block">🔺🔺🔺陝北民歌博物馆位于榆林市金沙路陕北民歌文化广场内,建筑面积11800㎡,布展面积约5680平方米,2017年年初开始筹建,2018年5月23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由人民音乐家贺敬之为博物馆题写的《陝北民歌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外边有一组走西口的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这里和这组塑像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千年老根黄土里埋”是博物馆的第一篇章,博物馆分为陕北民歌展区、革命民歌展区、建国以来陕北民歌展区、新时期陕北民歌展区、陕北民间音乐艺术展区等区域。</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陝北工作过的音乐家,有冼星海,吕骥,李焕之,贺敬之,李季,马可,安波,张鲁,郑律成等。</p> <p class="ql-block">🔺🔺🔺李有源(1903年-1955年5月10日)歌曲《东方红》原作者,《东方红》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挥了巨大作用。李有源也因其卓越的创作成就和对民间艺术的贡献,被人们铭记和敬仰。</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歌以其质朴的歌词、豪放的曲调,展现了陕北人民豪爽直率、热情奔放的性格特点,这种质朴豪放的风格也是陕北文化的重要体现。</p> <p class="ql-block">🔺🔺🔺黄土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瘠的土地,铸就了陕北民歌的苍凉悲壮,但其中又蕴含着一种大气乐观的精神情愫,体现了陕北人民在艰苦环境中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p> <p class="ql-block">🔺🔺🔺陕北民歌内容丰富,涵盖了劳动、爱情等诸多方面,是陕北人民生活的镜子,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算盘博物馆位于榆林市夫子庙步行街,展出算盘9999件,馆内所有算盘藏品均由赵占明先生从他的收藏中甄选提供,从唐代到现代时间跨度1000多年,材质以金银铜铁、玉骨木瓷为主。</p> <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的石质算盘,那时的算盘很简陋,一块石板上开几条槽子,槽内放几颗石珠,滾动石珠完成加减法运算。</p> <p class="ql-block">🔺🔺🔺展示古计算工具,如西域出土以及巴蜀地区使用的圆形算盘,这是当时的精品算盘。</p> <p class="ql-block">🔺🔺🔺这种算盘寓意着吉祥如意,财运亨通,虽然不很实用,作为家居摆设,显示主人的尊贵。</p> <p class="ql-block">🔺🔺🔺特色展品算盘,有罕见材质如翡翠、象牙制成的算盘,以及东汉青铜器游珠算盘、东晋青铜框琉璃珠算盘、唐代珠算陶丸等,兼具艺术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算盘博物馆中展出十多家老字号牌匾,拍照了其中四家,组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陝北民俗博物馆位于榆林古城夫子庙A区二楼,展厅面积约1800平方米,于2019年9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老榆林迎亲队伍的塑像,最前面是吹鼓手,随后是媒婆,接着是新郎官,新郎后面跟着他的叔父或者舅舅,队伍中间是八抬大轿,里面坐着新娘子,轿子装饰得十分精美,体现了传统婚礼的隆重。</p> <p class="ql-block">🔺🔺🔺灯在传统文化中本身就具有吉祥、光明、繁荣等美好寓意,博物馆中的灯海,通过各种吉祥图案和象征物的灯组,向观众传递着美好的祝福和祈愿,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在陝北地区,清明节有蒸面燕的习俗,蒸熟后彩画好串成串,寓意留住春天,也有纪念介子推等说法,这一习俗带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是当地清明节期间颇具特色的传统活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陝北的民间娱乐,陝北窑洞的木制窗户和陝北皮影。</p> <p class="ql-block">🔺🔺🔺黄土之裳,主要展示陕北传统服饰,包括羊皮袄、肚兜、鞋垫等,通过精美的刺绣、独特的裁剪和样式,体现陕北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生活之居,以实物和场景还原的方式,呈现陕北窑洞的内部陈设和生活场景,展示炕头狮、桌椅、柜子等生活用品,反映陕北人民的居住文化和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这三个博物馆位于榆林市榆阳区长城南路夫子庙B区2层,<span style="font-size:18px;">博物馆属于个人所有,</span>三个博物馆连在一起,从这里进去依次参观,从另一处出来,不走回头路。</p> <p class="ql-block">🔺🔺🔺陝北红色藏品纪念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1200平方米,</span>2019年9月正式开馆。馆内陈列着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大量文物,如抗日战争时期穿过的军服、用过的武器装备、训练时用的木枪等,还有许多红色文献、历史照片等,生动展现了陕北地区的革命历史。</p> <p class="ql-block">🔺🔺🔺古代碑刻艺术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厅面积1350平方米,2019年9月28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span>馆藏从魏晋南北朝、隋唐至近代三百余块碑刻文物,种类丰富。</p> <p class="ql-block">🔺🔺🔺这是北周的拓跋慎墓志、隋代的梁脩芝墓志、唐代的李百药墓志等,还有镇馆之宝为双语的《大唐故安优婆姨塔铭》。</p> <p class="ql-block">🔺🔺🔺馆中藏品综合了雕刻、书法、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是集实用性、观赏性与文献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古丝绸之路脱模艺术馆于2020年5月1日开馆,展厅面积300平方米,展出藏品约1500多件。</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示了400多件善业泥、擦擦及擦模等古代脱模泥塑艺术品。这些展品是茶马丝路上佛教造像艺术流传、发展的重要遗存,也是研究古代生产方法的重要历史文物,兼具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与学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位于榆林市古城区新建南路,占地95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它始建于唐代,目前的建筑群主要是清代所建,为典型的明清宫廷建筑风格,2017年开街运营。</p> <p class="ql-block">🔺🔺🔺夫子庙的孔夫子塑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5.6米,台高1.8米,用汉白玉雕砌而成,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绘画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线条细腻流畅,色彩鲜艳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注重细节刻画,使壁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榆林夫子庙夜市是夫子庙文化旅游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完善,是当地人和游客夜间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p> <p class="ql-block">🔺🔺🔺在榆林夫子庙地摊上看到的地摊物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用的耍的都有。</p> <p class="ql-block">🔺🔺🔺在夫子庙街看到这么个医馆,不知道牌匾上的字是什么意思?<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帝内经》中提到</span>“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他这是什么医?</p> <p class="ql-block">🔺🔺🔺鼓楼是榆林老街“六楼骑街”中最北端的楼阁,南北长22米、东西宽21.8米、通高18.5米,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文革中曾改名为人民楼,1975年被拆除,2005年复建。</p> <p class="ql-block">🔺🔺🔺怀德门建于明弘治五年(1492年),现改楼名为“凯歌楼”,1975年被拆毁,2005年在原址上复建,凯歌楼内设有榆林民俗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钟楼总高24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8米,门洞上方石匾,依南北东西顺序分别为“南控乌延”“北临雁塞”“驼峰险峻”“芹水流芬”;这是民国时期榆林著名书法家李棠、白介徵等题写的,笔力雄浑,意蕴深长。</p> <p class="ql-block">🔺🔺🔺星明楼为纯木结构,高18米,楼基为四墩大青石砌筑,每个石基墩上竖7根巨柱,共28根支撑起三层楼体,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2006年榆林市政府对楼抬升基础、落架大修。</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建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楼长29.6米,宽18.4米,高9米,万佛楼内原曾供上千个大小不等的佛像,现南院中殿供奉佛母大孔雀明王,左右殿分别供奉普贤和文殊,二层供如来三身佛;北院一层为千手观音殿,二层为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位于榆林古城“六楼骑街”的南端起点,楼高19米,楼体由28根巨柱支撑,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1754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维修过,1951年被拆毁,2005年在原址重建。</p> <p class="ql-block">🔺🔺🔺夜游榆林老街,老街从北头鼓楼起至南头文昌阁止,大约2点2公里,街道两边店铺毗邻节次,人间烟火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榆林老街晚上灯火通明,一段和一段不一样,无有雷同,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中国音协陕北民歌研究会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下属的唯一区域性音乐研究会,成立于2006年,首任会长为作曲家赵季平。现由尚飞林为会长,杜朋朋、王二妮等为副会长。</p> <p class="ql-block">🔺🔺🔺2018年,榆阳区文化馆原址改建为榆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2020年1月对外开放,展陈面积3407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部分木雕作品。</p> <p class="ql-block">🔺🔺🔺木工雕刻师徐正福在工作室内雕刻他的作品,外人看不出端倪,徐师傅是成竹在胸啊。</p> <p class="ql-block">🔺🔺🔺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出的手编,铁制品,铜器,服装,剪纸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非遗展馆中另一个展室展出木刻印版画,画中展示的是当地美食,画中的喜羊羊体现了现代风潮。</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展室中展出的书法作品,书法是2009年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的。</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2008年9月,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其独特的砖雕工艺、巧妙的结构设计,成为建筑学家们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样本,也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描绘它的雄浑与古朴,摄影师用镜头捕捉它绝美姿态,作家则以文字书写它的历史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凌霄塔是榆林古城“南塔北台中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清同治年间寺毁塔存,该塔占地80平方米,为楼阁式八角砖石结构,共十三层,总高30米,底座八边周长33米。</p> <p class="ql-block">🔺🔺🔺榆林又称驼城,北依驼峰山,地形东高西低,从远处眺望,整体轮廓形似两峰骆驼,给人直观的视觉感受,仿佛两峰骆驼行进在榆林大地之上。</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因山上都是红色石头而得名,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榆溪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西夏国王李继迁派人在此凿石为穴,埋葬祖先。1472年,余子俊派人在此凿石为渠,引海子水流入,当时把凿开的石峡叫红石峡。</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融合了边塞雄风、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是明代军事防御、民族融合及文化交融的见证,1982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峡谷崖壁上分布着34座石窟,洞窟大小不一,见证了宗教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的传播与发展,其中东崖的雄山寺,石窟庙宇错落有致,承载着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p> <p class="ql-block">🔺🔺🔺河谷两岸崖壁上有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和洞窟,现存明清摩崖石刻160余幅,涵盖楷、隶、行、草等多种书法,字大者约6米,小者寸许,内容多赞颂山河壮丽或记述戍边豪情,被誉为“塞上碑林”。</p> <p class="ql-block">🔺🔺🔺红石峡东崖有宋元古刹雄山寺,庙门在峡南,内有石台阶。寺依山傍水,复道飞檐,殿宇都是悬崖上凿的石窟,约十多个,寺内有石刻佛像,工艺精巧。</p> <p class="ql-block">🔺🔺🔺这是榆林老街的免费观光车,共设置镇远门站、万佛楼站、星明楼站、钟楼站、凯歌楼站及鼓楼站6个停靠站,为市民、游客提供免费服务,方便大家在老街观光通行。</p> <p class="ql-block">🔺🔺🔺榆林这座城市干净整洁,药店少书店多,物价普遍不高,鸡蛋每盘30颗卖12一13块,<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作坊的饼子价高且难吃,</span>公交车不方便,出站走很远才有公交,去景区下了公交也得走一二公里到景区,卖自行车的商店多,街上不见骑车人,总之,对这座城市印相不错。</p><p class="ql-block"> 写于榆林市榆阳区雅城宾馆</p><p class="ql-block"> 2025.6.2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