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宏村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古称弘村,它素有“画里乡村”的美誉,截至2014年,全镇完好留存着140余幢明清民居。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景点,各具风情。宏村巧妙运用“镜中画,画中镜”的美学意境,澄澈如镜的湖面映射出古建筑的优美倒影,建筑与水景浑然交融,令人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宏村镇整体地势平坦,部分区域沿山脚依山势向上延展。村落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其独特风貌。宏村以别出心裁的“牛”型结构布局闻名,将自然地势与人文巧思完美融合,别具韵味。</p> <p class="ql-block">南湖之上,一座造型优美的石板桥宛如新月般优雅地横跨湖面。石桥与水中倒影相映成趣,巧妙地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圆形,成为南湖景致中最为灵动的点睛之笔,令游人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感之中。尽管平日里排队过桥的游客比肩接踵、人潮拥挤,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依然纷至沓来,只为一睹宏村的绝美风光。值得一提的是,这座石桥正是电影《卧虎藏龙》中李慕白牵马过桥经典场景的拍摄地,电影的加持更让它声名远扬,吸引着无数影迷与游客驻足打卡。</p> <p class="ql-block">公元14世纪中叶,生活在皖南黟县的汪氏家族还在筚路篮缕,以启山林之中。因居住的村庄屡次遭受火灾,几经搬迁,他们终于在雷冈山下,找到了一处与祖先遗言中相似的安居乐业之地,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东西两条河流环抱左右,在祖先的遗梦中,牛是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为此,家族的女头领胡重娘根据对祖先遗梦的解读,把新建的村庄规划为一个牛形村落,凿清泉引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古人的聪明才智令人景仰。</p> <p class="ql-block">宏村镇是一座经过严谨规划的古村落,其选址、布局与村内美景都与水息息相关。村内外人工水系规划设计精巧绝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智慧完美融合。专家盛赞宏村“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世界罕见的古代详细规划村落” 。中外建筑专家更是将其誉为“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和“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史的活教材”,足见宏村在建筑与水利规划领域的非凡价值。</p> <p class="ql-block">南湖的四周,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鳞次栉比,马头墙高低错落,与南湖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启蒙阁是南湖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末时期,宏村人在南湖北畔建六所私塾,称“依湖六院”。是宏村幼儿启蒙读书之处,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教授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基础读物,为孩子们开启知识之门。从这里走出了曾任大清内阁中书汪康年,民国时期驻英、日公使、代理国务大臣汪大燮,当代著名科学家、澳星发射研制专家之一李小娟等众多学者。启蒙阁承载着宏村的文化教育传统,体现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理念,对传承徽派文化、弘扬尊师重教风气起到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宽和堂采用古法上梁建造,徽派建筑风格,用料讲究、雕刻精美,飞檐翘角、粉墙黛瓦,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细和文韵。“宽和”二字取自汪氏宗族承光祖德当从宽处积,传子孙福须在和中求的家训对联,强调胸怀宽广与家族和谐。</p> <p class="ql-block">宽和堂大门上的木雕皆由徽派三雕的非遗传承人手工雕琢而成,题材丰富多样,寓意深远。荷花与河蟹组合,取谐音暗喻“和谐”;成双成对的鸳鸯,象征“和和美美”;青蛙形象,则寄寓“和鸣天下”之意;河蚌孕育珍珠,寓意“和气生财” 。尤为精妙的是荷花之上栩栩如生的小鸟,取“荷”与“路”的谐音,寄托着“一路登科”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志道堂是书院六大核心建筑之一,与文昌阁、启蒙阁等共同构成书院的文化空间。其命名取自“志同道合”,作为讲学授课的重要场所,充分彰显了徽商“贾而好儒”的独特传统。堂内梁柱精选白果木与香樟木打造,木材散发的天然香气兼具驱虫功效,历经近200年岁月,至今未结蛛网。徽商秉持“读书、做官、经商”相融的理念,而志道堂的设立,正是“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这一崇文传统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在古代,文人墨客尤爱以诗会友、吟诗作对,这无疑是一桩风雅之事。而凝雪斋,正是古时文人常聚首于此,挥毫泼墨、切磋诗艺的雅地。</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椿和堂建于道光年间,原是一栋三间楼带花厅的住宅,还曾是清末秀才住所。属典型徽派风格,木雕、砖雕、彩绘有特色。天花板有松鹤、花开富贵等彩绘,寓意美好;门窗木雕工艺细腻,虽部分为复建后新雕,但保留传统韵味,展现徽派三雕技艺 。</p> <p class="ql-block">“椿”在古代是对父亲的尊称,“椿和”蕴含祈愿父母健康喜乐之意,承载着传统孝道与家族对长辈的美好期许;厅堂陈设遵循“东瓶西镜,钟声太平”(东放花瓶、西置镜子、中摆座钟 ),寄寓家人平安、生活顺遂,是徽派建筑文化与传统民俗融合的体现 。</p> <p class="ql-block">古朴典雅的石墨茶巷,内有众多与茶相关的店铺,他们专门经营黟县石墨茶的茶庄。这些店铺不仅售卖石墨茶,还会为游客展示石墨茶的制作工艺,让游客了解从茶叶采摘到炒制加工的全过程。茶巷中常常弥漫着淡淡的茶香,游客可以在这里放慢脚步,找一家茶馆坐下,品尝一杯石墨茶,感受宏村的宁静与美好,体会古徽州的韵味和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小隐于市位于宏村景区内正中心位置,处于闹市却隐而不喧,毗邻“牛胃”月沼,出门便是最繁华的宏村街道。周边有众多景点和店铺,如宏村1983徽菜、宏村得月楼、半朵悠莲咖啡馆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宏村牛头有两颗古树 红杨树和银杏树。红杨树学名枫杨,树龄约500年,属于一级保护古树。树高19米,树围6米,需四五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按照宏村过去的风俗,村民办喜事时,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三圈,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洪福齐天。</p> <p class="ql-block">白果树:又称银杏树,树龄也约为500年,同样是一级保护古树。树高20米,树形古朴苍劲,像利剑直刺天空,被称为村口“瑰宝”。当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时,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三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p> <p class="ql-block">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其村落布局呈牛形,以雷岗山为牛头,村口的这两棵古树为牛角,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九曲十弯的水圳为牛肠,民居建筑为牛身,四座古桥为牛脚,两棵古树是宏村牛形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宏村的“风水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革命志士舒绣文原名舒彩云,1915年出生于安徽黟县九都舒村(今宏村镇屏山村) 。作为中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她在艺术领域成就斐然。在经典影片《骆驼祥子》中,舒绣文凭借精湛的演技,将虎妞泼辣、精明又富有悲剧色彩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成为影视表演艺术中的经典塑造,为中国影剧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p> <p class="ql-block">安徽宏村承志堂是清末盐商汪定贵于1855年建造的私家住宅,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被誉为“民间故宫”。其以徽派建筑风格为核心,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布局包含9个天井、60间房间及多种功能空间,体现了徽商儒贾结合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管家住的房间,利用三角形余地建成,有小客厅和小居室,空间虽不大但功能齐全,旁边还有厨房,楼下设有鱼塘。</p> <p class="ql-block">管家住的房屋墙上有双面镂空的精美石雕漏窗,雕刻着“四喜登梅”图案,四只喜鹊姿态各异,寓意人生四大喜事。</p> <p class="ql-block">礼仪门</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木雕以“渔樵耕读”“百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官图”等为主题,镀金工艺耗时四年完成,耗费黄金100两,堪称徽州三雕的巅峰之作,它被誉为“民间故宫”,融合了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汪氏宗祠,又称乐叙堂,是一处建于明代的家族祠堂建筑,位于宏村月沼北侧,处于宏村的中心位置,是宏村风水最好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由宏村汪氏七十六世祖汪思齐主持修建,历时四年完成。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为典型的徽派三进间建筑,目前第三进已毁。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祠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承载着家族的历史记忆和传承精神,见证了汪氏家族的兴衰历程。</p> <p class="ql-block">家族灵位</p> <p class="ql-block">宏村汪氏宗祠在建筑与文化层面均彰显深厚底蕴。在文化传承上,其以朱熹家训为精神内核,强调儒家伦理道德,传递家族修身齐家的价值理念,宗祠楹联“基开雷岗绵世泽,绪承越国萃簪缨”,则通过文字追溯家族渊源,展现宏村汪氏自雷岗肇基、传承越国荣耀的历史脉络 ,承载着家族绵延不绝的文化记忆。</p> <p class="ql-block">作为宏村八景“月沼风荷”的重要组成部分,汪氏宗祠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在宗族生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既是祭祀祖先、传承家族文化的神圣殿堂,也是商议族中事务、举行婚丧嫁娶等重要典礼的场所。步入正厅,汪氏初祖、徽州始迁祖及宏村始祖的画像庄严供奉于此,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家族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见证着一代又一代汪氏族人的繁衍生息,成为维系宗族情感与传承的精神纽带。</p> <p class="ql-block">徽商故里的“三立堂、乐叙堂”,保存完整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卢村有由志诚堂、思齐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保持较为完好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屏山有光裕堂、成道堂等7座祠堂,还保存有三姑庙、红庙、长宁湖、舒绣文故居、葫芦井、小绣楼等名胜古迹。宏村、卢村和屏山的古村落的徽派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内部装饰和环境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和人居环境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在建筑艺术方面,汪氏宗祠的木雕、砖雕精美绝伦,充分体现了徽州三雕技艺的精湛水准。工匠们以刀代笔,在木石之上雕琢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刀法细腻、线条流畅,既装饰了建筑,也为徽派建筑艺术研究留下珍贵范例,将实用功能与艺术美感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月沼建筑图</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月沼是宏村的核心景观和标志性景点之一。月沼老百姓称月塘,因池塘形状为半月,当月亮倒映其中时,宛如一轮弯月,故得名“月沼”,也被称为“月湖”。</p> <p class="ql-block">月沼的开挖体现了“花开则落,月盈则亏”的哲学思想,反映了宏村先人谦逊、留有余地的处世态度。</p> <p class="ql-block">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周围的徽派古建筑都倒映其中,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白天与夜晚景色各异,极具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月沼四围是人们的共享空间,是“风俗民情”的露天舞台,老人聊天、妇女浣纱洗帕、顽童嬉戏,塘中鹅鸭嬉戏,空中炊烟氤氲,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水系,堪称中国古代村落规划的杰作。“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牛形水系科学而巧妙。月沼如半月,湖水碧绿,清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古建筑和天空云彩,美轮美奂。南湖则似一把巨大的弓,画桥如箭,横卧其上,构成了独特的景观。水圳九曲十弯,穿家过户,流水潺潺,不仅为村民提供了生活用水,还增添了村落的灵动之美,让宏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宏村,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漫步宏村,仿佛踏入了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古韵与诗意交织的体验令人沉醉。这里是徽州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儒家文化、宗法文化、风水文化等在这里交融碰撞。南湖书院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仿佛在诉说着古人对教育的重视,汪氏宗祠中供奉的祖先牌位,彰显着家族的传承与延续。古村里的每一条小巷,每一扇门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