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河沟(下篇)

快乐老头

<p class="ql-block">  家乡的河沟为村民的生产生活发挥着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它不仅为乡民提供生活的水源和食材,它的更大作用是为农田灌概、排捞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农田提供肥料,确保农田丰收。</p><p class="ql-block"> 我最感兴趣的是,到年底,村民们都要车沟,这车沟的作用有四点,一是为了竭泽而渔;二是为了打水保农田过冬;三是为了搭河泥为农田增肥;四是为了给河沟换水,保证水质。</p><p class="ql-block"> 先说说竭泽而渔的事,这名词说起来有点叫人听不懂,这是古人说的一种捉鱼方法,这种捉鱼方法是最破坏资源的,是不可取的。所谓竭泽而渔就是把水弄干了去捉鱼,现代养鱼人也叫清塘捉鱼,一年下来,通过清塘,既可以看看养殖的成果,又是为了给渔塘消毒,为明年生产作准备。村民们车沟实际上也是为了清沟。</p><p class="ql-block"> 车沟,就是把河沟的水弄干,车沟的方法有几种,我小时候见到的,车沟前,先把河沟通往外河道的涵洞塞住,如果河沟水位高,就先放水,放平水位后再将涵洞塞住。早先车沟的工具是用水车,又叫翻水车,靠几个人力踏着水车把河沟里的水翻岀去。车沟时,村民要日夜轮流换班,车一沟水要很多天才能把水车干,比较费力,速度很慢。有时当天把水位车下降了,第二天如果不继续车,通过渗溢水位又提升了,所以竭泽过程很慢。后来农村有了电,就进步了,改用柴油机或电动机带动水泵打水,这就快了,河沟水很快被抽干。</p><p class="ql-block"> 每年车沟的时候,都是村民大人小孩最期盼的时候,因为村民过年的鲜鱼主要来源是河沟里的鱼,当时市场上是很难买到鱼的,计划供应哪能供应到乡民。堂叔家有位亲戚在县水产公司工作,每年年底堂叔靠关系开后门买几条带鱼回来,周围邻居看着都流岀口水羡慕不已,恨不得也买条回来尝尝鲜,可没有关系买不到哇!这不,一位老乡民一辈子没吃过海鱼,等堂叔把带鱼捡剩下的鱼头鱼尾鱼鳍捡回家,重新洗洗干净再红烧,也算解馋吃到了海鲜。后来我堂叔知道了,又专门为这位老乡民去县城水产公司找亲戚再开后门买了两条不足一斤的海鱼送给了这位老乡民。由此可见当初乡民对过年能吃上鲜鱼是多么期盼。所以当时生产队每年都买些鱼苗回来,放到河沟里,有鲢鱼,鳊鱼,鲤鱼等。这运输鱼苗还是很有技术性的,如何保持鱼苗在运输过程中不死?过去没有运输车,也没有氧气袋,都是靠人力运输,所以运输鱼苗只得靠养殖场的鱼工(养鱼的技术工人)来完成。他们把鱼苗装进水桶里,关键是挑担走路时,要使水桶上下晃起来,使水桶里冒岀水花,这样鱼苗就不会死,由他们把鱼苗挑来放进河沟里,鱼苗都能成活。放鱼前,村民把通往外河道的涵洞用网栏住,其实放鱼也谈不上养鱼,从不投喂,只是靠自然生长。</p><p class="ql-block"> 到了年底,抽干河沟的水,真正的竭泽而渔就开始了。只见鱼儿们在薄薄的浅水里挤来挤去,像是在嬉闹,却不知道厄运将要来临。捉鱼时,几个村民在河里拿着蓝框,把浮游在薄水里的鱼往蓝子里捡,遇到稍大一点的,一下没捉住,鱼尾巴一甩,一下蹿岀很远,泛起的泥水打湿了捉鱼人满脸全身,河岸上站满了兴高采烈的人群,每当此时此景,他们会暴发岀一阵欢乐的笑声和喝彩,岸上有的村民还在不停地向捉鱼人喊话,指着看到的鱼大声叫:“那里有一条链子鱼”,“这里有一条大鲫鱼”,“那烂泥里有一条鱼在动”,……整个捉鱼过程,岸上的人在不停地叫喊,捉鱼的人在泥水中不停的跑,河上河下一双双眼睛都盯着河里的鱼,大小一条也不会放过,很快河里的鱼全都成了“俘虏”,被捉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一条河沟也只能捉百十斤鱼,达到一斤的鲢鱼就是大鱼,一般的只有七八两重,鲤鱼只有半斤左右,还有一些天然的小鲫鱼,昂刺(黄桑鱼),麻花桶(麦穗鱼),史王皮(鳑鲏鱼)等小杂鱼,因为河沟通外河道,有时河沟里也会岀现几条鳗鱼、黑鱼、甲鱼和鳜鱼等名贵鱼。</p><p class="ql-block"> 捉上来的鱼,生产队按每户人口数量,把鱼大小、品种搭配称重后分配到户。一次车沟,平均每户能分到2~4斤鱼,有时生产队长对捉鱼的、打水的村民,在分鱼时有一点照顾,村民们也不会有意见。</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把分得的鱼拿回家,清洗干净,然后下锅,一家人一年才享受到一次河鲜美味。</p><p class="ql-block"> 河沟里的鱼捉完后,等重新注水还有个过程,这时是几个村民到干涸的河里捞外快(乡音捞好处,捞额外之财)的时候,有的抓螺丝,有的掏河蚌,碰到有运气的还能捉到一两条钻在泥里的漏网之鱼,更幸运的是捉到在泥洞里的甲鱼和黄蟮,但这要有识别洞穴的能力,我有个堂叔就有这个本事,我小时候也喜欢跟随他加入到这个行列,结果没有捞到外快,只能抓到几斤螺丝和几个河蚌,浑身倒弄得像个泥鬼。</p><p class="ql-block"> 车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了搭河泥。每年河沟里都有不少动植物腐烂后的沉淀,形成有机质淤泥,有的河沟淤泥都是黑黑的,这些淤泥弄上来,挑到田里既能做肥料,又能改善土壤,给农田增加肥力,同时也能清理河沟,所以,车沟后,村民们都要搭河泥。</p><p class="ql-block"> 我初中毕业后的每年寒假,都参加生产队的搭河泥这项劳动,现在年轻人对这项劳动可能很陌生了,甚至没有见过。所谓搭河泥,就是把河沟的淤泥用人工的方法一钉耙一钉耙从河底传递到河岸上来。搭河泥时,一般四~五人一组,从河岸到河沟在河坡上上下排列,各人找好自己的位置,每人手握一把钉耙,如果河坡长可增加到6~7人。搭泥时,最下面的人在沟底负责取泥,并用钉耙把一块河泥提升到河坡上一定的位置倒下,然后第二个人再用钉耙把泥块耙起,提升到第三个人能搭的位置倒下,依此类推,几个人协同,把一块河泥从河底运到河岸,这就叫搭河泥。一般壮劳动在河底和河坡上,弱一点的劳力在平坦一点的地方或最上面。当一块地方的河底淤泥被取完后,就要更换搭河泥的地方。有时遇到河泥很稀时,村民们会找来稻草或水草,和淤泥搅拌后再往上搭,这也反映了村民们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河泥被搭上岸后,剩着潮湿,很快被村民们挑到麦田里,叫挑河泥,这是冬天村民施肥的一项重要工作,既肥田又保护了麦苗过冬。</p><p class="ql-block"> 搭河泥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清沟,保证河沟水质。</p><p class="ql-block"> 如今,家乡的河沟已经不复存在了,它只能存在我的记忆里。忆念它,是一个游子思念家乡情愫的表达,更是热爱家乡情怀的一次释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