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雅集·采风·游学集》(七十)浙江丽水行(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遂昌印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仲夏夏至前一日,师友八人两部私家车,计划联袂游一次浙江的丽水地区。于我来讲,丽水邻近江西,前年与师友浙闽游时,只到过缙云县的仙都风景区。留下风景殊美,人文历史深厚的印记。今天重游丽水地区,不知会又有何见闻呢?!以往的亲身经历证明,与良师益友同行,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p><p class="ql-block"> 进入浙江省遂昌县境,两点印象极其深刻:漫山遍野的竹林与修整一新的茶园。遂昌有2500多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划面积,毛竹一山连着一山,延绵不绝。我市浮梁县境内的金竹山竹海已非常壮观,若与遂昌的竹海面积比起来,那也是小巫见大巫了。遂昌的竹林,满目清翠,阡陌之间,无所不在。</p><p class="ql-block"> 其次,当属茶叶林,当“高山茶第一县”的巨幅广告词映入眼帘时,让我诧异,过去怎么就没听说过遂昌的茶叶呢?但是,掩映在竹海之外的山山岭岭、平地山坡遍野皆是的茶林,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有空地,就是茶叶树栽培之所。茶叶林修整的美观与抢眼,过去我以为只有婺源县,但与遂昌来对比的话,显然还略逊一筹。去风景名胜大柯村五十公里的省道沿途两旁,所见都是修的极其规整的茶叶林,令人咋咋称奇不已。 </p><p class="ql-block"> 遂昌境内有许多风景名胜区,今天我们选择去了遂昌县蔡源乡的大柯村【大柯村位于遂昌县西南部,距离县城约50公里,海拔560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缠绕,是天然氧吧、清凉世界和避暑胜地。大柯村建村已有200多年历史,村内古树、古建筑繁多,有典型浙南民居特色的黄墙黛瓦原始古村落,层层叠叠的梯田和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豆包为我如是提供大柯村的资料,但现场游览下来,感觉言过其实、差之甚远。“布达拉宫”我未去过,无法比较。即便如此,拿它与安徽歙县的“阳产”风景名胜区比较,也不在一个挡次上。当然,尽管“大柯村”美景名不符实,心有遗憾。但不妨碍我对遂昌山清水秀的喜爱。尤其是竹海与茶园的美景,很难有地方让我如此着迷。</p><p class="ql-block"> 另有一个遗憾点,是未能如愿参观汤显祖纪念馆,听说是今日闭馆。去年与师友临川之行时在汤显祖纪念馆得知汤翁在遂昌当政五年,政绩卓著,遂昌百姓为其立生祠。可见汤显祖在此深得民心,且“牡丹亭”的素材在此收集、在此酝酿、在此构思,得天地精华之气,为日后《牡丹亭》的创作灵感打下了基础。未能一见汤显祖纪念馆,可惜也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5.6.20于松阳县君悦时尚酒店</p> <p class="ql-block">《雅集·采风·游学集》(七十)浙江丽水行(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松阳古街烟火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为古典文学的爱好者,采风、游学都愿意去各地的古街逛一逛。因为古街代表着历史。譬如我市原中山路的前街,是最能代表着景德镇的历史面貌的。但是,历史的变迁也很魔幻,这条街先是乱迁乱改,成为一条商业步行街,尔后又听说欲改回陶阳十三里,糊里糊涂的至今尚未见“庐山真面目”,对景德镇的历史定位损害极大。当然也不止景德镇如此,全国很多古街亦大抵如此。人去楼空,面目全非,只剩一具空壳而已。</p><p class="ql-block"> 但昨晚到浙江的松阳县,与师友逛“松阳古街”,感觉就大不一样。虽然说,松阳古街也曾遭到部分拆迁,但目前保留的部分却是很有烟火气的古街。从主街进入其间,一路便见百业兴旺,传统的五行八作充斥其间,游人感受到的是历史的氛围。譬如各种非遗项目依然在此扎根。这些匠作生产出来的产品能不能维持生计?暂且不论,但老街的沧桑感是满满的。一些弄堂名号取得很有意思,譬如那“水迁面弄”,就与这条街上娘嫁女儿的故事紧密相联。还有那“火腿卵鳖”便与这条街的一道传统美食相联系……这条街上最抢眼的一处老宅是“王氏祠堂”,寸土寸金之地,却尽显祠堂的豪华与气派。尽管祠堂目前内部已改为了一处民宿,但外观并无多大改变,一望而知是祠堂的格局。晚上再路过地处,祠堂前的空地竟然变成了文化娱乐的演出场所,可谓物尽其用。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晨6时,我独自一人从松阳古街的横街逛过去,竟然见到一户可能是给人打卦算命的人家,门板上贴着稀奇古怪的招贴画。一些人家已开门,开启了一天的新生活。在主街拐弯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已经坐在那儿静静地抽烟开门迎客,我上前与之搭讪,得知老者姓黄,祖上从温州带手艺来此创业,已历三世。如今依然靠着这片店舖维持生活,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守着祖宗的基业安详度日。关于古街的改造利用,亦有自已的一番见解。我们象是很谈得来的一对老朋友呢。</p><p class="ql-block"> 古街的烟火气,松阳古街最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乙巳年夏至草于云和县五悦•悦心酒店</p> <p class="ql-block">《雅集·采风·游学集》(七十)浙江丽水行(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通济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没来浙江之前,根本不知道此处有闻名于世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由于一无所知,得上网收点资料,据百度搜索提供的资料:【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碧湖平原,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通济堰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以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大小概闸、湖塘等部分组成。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的堰史、堰规、筑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来到通济堰风景区时,景区正在大规模修整。车辆只能停在当地老百姓的院子里(要收费),但有一个好处,主人另收一点服务费,可免门票带我们进景区参观游览。民谚:“小鸡不拉尿,各有各的道。”中国人解决各类问题从来不缺智慧。</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站在通济堰观景台上见到这项古代石堰水利工程时,与何澹的关系极大。【何澹(1146-1219),字自然,南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即副宰相),观文殿学士,赠少师。开禧二年(公元1205年)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疏浚通济堰;开凿洪塘和改木筱堰为石堰。清《丽水志稿》亦云:“梁詹南二司马创始于前,宋参政何澹垂久于后。”】因此,在堰坝旁的一座凉亭中,就塑有一尊何澹坐像,供后人瞻仰纪念。正如百度搜索中所说那样,除了何澹塑像,历朝历代凡有功于通济堰修筑管理者,均有塑像纪念之。凡我见到者,都怀着谦卑之心留在我的相册里。</p><p class="ql-block"> 如今,景区称之为“古堰画乡”,如画的通济堰,我只浏览了石堰周边,而师友们欣赏更多如画的风景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5.6.23晨草于金华喜莱福至酒店</p> <p class="ql-block">《雅集·采风·游学集》(七十)浙江丽水行(4)</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和梯田:魅力无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和梯田景区,是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崇头镇境内的旅游景区。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兴于元、明,已有1000多年历史,海拔跨度为200米~1400多米,垂直高度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具有体量大、震撼力强、四季景观独特等特点,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被称为“中国最美梯田”。景区内拥有梯田、云海、山村、竹海、溪流、瀑布、雾凇等自然景观。云和梯田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千三万”。所谓“三千”,是指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所谓“三万”,是指万亩杜鹃、万亩云海、万亩竹林,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恕我直言,百度搜索有溢美之词,起码于我来说,“三万”说法无法感受。也许是来的时候不对吧?</p><p class="ql-block"> 但云和梯田风景是绝对值得一看的。尤其是“九曲云环”区域梯田的夏日美景,诚如女作家张抗抗描述的“夏梯田,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绣品。”这样的美景用眼睛来扫描的话,一点不差,用手机、相机来拍则未能完全体现。但这次同行的豹哥学友用他的无人机飞上天空拍到的景致,“夏梯田,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绣品”那是完全当的起的。张抗抗不愧为当代作家,文字选用的如此精妙,我不得不在心里头佩服她。</p><p class="ql-block"> 在云和,如果仅欣赏高山梯田,我建议到“九曲云环”这个景点就足够了。虽然“七星墩”也有高山梯田,且如今还在花巨资打造了豪华观景台,在我眼中此处梯田是不值一看的。如果游客对采矿业好奇,谷底的“坑根石寨”可去一游。这座石寨如今无人居住,形同展示区,我看过后多少觉得有些乏味。</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新化也有梯田,叫紫鹊界梯田,前几年我故乡行时与戚友专程去过一趟,那时我惊叹劳动人民高山种稻耕作的艰辛与分水的智慧。今天到“美如画的云和梯田”旅游,我是又惊叹了一回。这种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与力量,才是我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根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5.6.23晚草于陋室</p> <p class="ql-block">《雅集·采风·游学集》(七十)浙江丽水、台州行(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神仙居山顶好风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台州地区的仙居县,境内有座五A级风景名胜区“神仙居”:【神仙居古名天姥山,又称韦羌山,主峰大青岗,海拔1271米,其人文历史最早则可以追溯至晚唐时期。神仙居景区地质构造上隶属华南古板块,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流纹岩地貌集群。主要景点有西罨慈帆、结义峰、飞鹰道、九思亭、南天桥、蝌蚪崖、护惜湖、象鼻瀑、九天飞瀑、虎背崖、天马行空、观音洞、问天台等景观景点。】游山玩水,这些热门景点本不是我们首选,但架不住如今网络的影响力,那架在两山之间高低起伏魔幻般的玻璃桥,实在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因此我们被吸引来了。</p><p class="ql-block"> 用脚力来攀登“神仙居”,如今我是不敢想了,还是乘缆车上山吧。南、北两山的缆车上下加上刚出炉不久的两部登上电梯,票价120元,似乎还算价格公道,毕竟是帮助我们省却了多少登山脚力呀!</p><p class="ql-block"> “神仙居”山与山、峰与峰互不勾连,真亏了景区架设的各式各样的桥樑、栈道,否则高山之巅的“神仙居”,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是真的到达不了。如今天堑变通途,整个景区游览胜似闲庭信步。虽然如此,走遍景区马不停蹄前后也花了四个小时,一万五千多步。对于我来说,亦是一次重大的体能考验。今后这类的登山活动还是得慎重选择为宜。毕竟是年岁不绕人啊!</p><p class="ql-block"> 现代科技助力高山美景,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5.6.24草于陋室</p> <p class="ql-block">《雅集·采风·游学集》(七十)浙江丽水、兰溪行(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中游学八卦村,别有情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次师友出游四天,前三天爬山涉水风和日丽,艳阳高照,而今天游兰溪的诸葛八卦村,到达景区时大雨如注,经历了一场冒雨游学八卦村的历程,可谓别有情趣。</p><p class="ql-block"> 幸好是在古村落游学,到处都有避雨之处。雨大时进入祠堂、庙宇、民居……观赏古建筑中的砖雕、木雕、斗拱、飞檐翘角,欣赏古文、诗词、楹联、书法……雨小时抓紧时间察看八卦村的神密布局。所谓八卦村,是诸葛亮第27代裔孙诸葛大狮按九宫八卦设计布局的,这种以九宫八卦布局的村庄,据说在我国的村落中,仅属首例,整个村庄以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封;而钟池则完全按照道家的阴阳鱼设计而成,惟妙惟肖。更为神奇的是村外八座小山环抱整个村落,形成外八封。迄今为止“九宫八卦”村落格局一直未变,其“青砖、灰瓦、马头墙、肥梁、胖柱、小闺房”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古村落、古民居典范。</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风俗方面,诸葛八卦村贴门联的方式与众不同,家家用红方纸贴门联,贴于对开门的两旁。文化底蕴也极为深厚,在江南唯一的武侯公纪念堂“大公堂”上,韩老师指着大堂前的一幅楹联:“伊吕允堪俦若定指麾岂仅三分兴鼎足 魏吴犹并峙永怀匡复尚余两表见臣心”说道,这才是对诸葛亮一生功绩最公允的评价,细读深思之下,击节称赞之。在诸葛八卦村外新建的“隆丰禅寺”,我们见到供奉关羽庙两旁的楹联:“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这近似猜迷联,问住持和尚与导游此联何意,均茫然不知,师友驻足良久,谜底还是由韩老师解开,师友拊掌开怀大笑而去。雨中游学诸葛八卦村,别有情趣矣。</p><p class="ql-block"> 回程时见村外湿地上有双鹭在雨中翱翔,可见雨中欢娱之情不仅仅是我们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5.6.26草于陋室</p> <p class="ql-block">代后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写游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写游记从何时开始的?已很难界定了。年青时记日记,凡是到过的地方,时间、地点、气候、与何人同行、见过那些景致,这些基本要素那都会写入其中。那时用笔记,完全属私人空间,自已看看罢了。大约到快退休的时候,互联网发展迅猛,最早出现在电脑中的QQ软件,可以用文字在文友之间交流时,于是开始将过去游历的地方,整理成文,发表在QQ里,与QQ的文友们相互交流,客观上积累了一些游记类的文章。从此以后的出游活动,开始以日记体的方式来记录我的出游活动,类似于流水帐,有闻必录,实时报道。由于这种方式近似于写实,不讲究文采,偏重于猎奇,没有多少内涵。属游记中的“快歺”体。</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我写游记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尝试着用一种文学性的文字来写它。当然,这也是因为进入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的缘故,也因为交通工具的便利,能够日行千里,景区景点时空变化大,有足够赏心悦目的素材可供选择,没有这个前提,每天都能写出不一样的游记文章,那也是不可能的。“存在决定意识”嘛,在日新月异的变幻中,写出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已是完全做的到的了。时代让已进入古稀之年的我还有游记创作的原动力,给我带来异彩纷呈的老年生活,我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与我同行的师友。</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废寝忘食的搞游记写作,值得吗?的确,在别人享受生活时,我却苦行僧似的,一到宾馆酒店放下行李,除了吃饭、洗涮清洁,剩下的时间就坐下来写游记至半夜,凌晨一觉醒来,再接着修改、定稿。为了不影响同伴的休息,我经常搬张凳子坐到卫生间里打开电灯来写作。此中甘苦只有本人体会的到。与我多次同行师友,知道我的习惯,均不拉我逛街、娱乐,尽量为我写游记提供方便。对此我始终怀有感恩之心。</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暂,最好的年华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也为了一日三餐的温饱而奋斗,结果一事无成。进入迟暮之年才有了自己生活的空间与自由,享受生活快乐的同时,也一定要有点付出。没有“苦”何来的“甘”,这才是公平的,我懂,所以我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若愚</p><p class="ql-block"> 2025.6.30于陋室</p> <p class="ql-block">撰文:若愚</p><p class="ql-block">照片:若愚 豹哥等</p><p class="ql-block">视频:若愚</p><p class="ql-block">制作:若愚</p><p class="ql-block">2025.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