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歐洲教堂有很多教堂都可以免費參觀,但因為「聖母大教堂」裡頭展示有多幅『魯本斯』(Rubens)的作品,需要購票才可以進入(非常值得的十欧)</p> <p class="ql-block">↑ ↓ 佛兰德斯最有影响力的画家鲁本斯在这间教堂的杰作之一——《Raising of the Cross(升起十字架)》,看名字就能知道这是耶稣正在钉上十字架时的情景。鲁本斯用了一年时间创作这幅巨作,并倾注了他在意大利8年游学的所有收获,提香的色彩表现力、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画法、米开朗基罗的力量感,以及丁托列托的戏剧化构图等等。而且巧的是,鲁本斯在1610年完成这幅画时正好33岁,与耶稣受难的年龄相同。</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幅祭坛画是三联作品,左翼描绘的是福音书作者约翰握紧着痛苦万分的圣母的手,下面是因耶稣受刑而痛不欲生的耶路撒冷的妇女和儿童们。右翼描绘的是罗马士兵逮捕将和耶稣同被钉上十字架的左盗和右盗时的情景。这幅画原本是教会委托鲁本斯为圣沃尔布加教堂(St. Walburga)画的,后来被圣母主教座堂买下</p> <p class="ql-block">译:</p><p class="ql-block">你能做到嗎,再一次相信嗎?</p><p class="ql-block">你需要什麼?我能做什麼?</p><p class="ql-block">我能否握住你的雙手,深深地凝視你的雙眼,凝視你靈魂的鏡子?你能承受嗎?</p><p class="ql-block">我能否小心翼翼地、溫柔地擁抱你?</p><p class="ql-block">某些事或某個人正在看著你,了解你的痛苦、你的憤怒、你的悲傷。</p><p class="ql-block">你並不孤單。永遠不孤單。</p><p class="ql-block">在英格麗羅斯查特的雕像前,為天主教會內性侵受害者獻上祝福:存在即被感知。 2013-</p> <p class="ql-block"> ↑ ↓精美的木雕忏悔室</p> <p class="ql-block">精美绝伦的玫瑰窗</p> <p class="ql-block">↑ 鲁本斯于1626年创作的主祭坛画《Assumption of the Virgin Mary(圣母升天)》。↓</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令人肃穆的唱诗班席位,阳光洒在繁琐而精致的胡桃色木雕上,宁静又神圣。</p> <p class="ql-block">与《升起十字架》位置对称的《Descent from the Cross(下十字架)》。这幅画是鲁本斯在画完《升起十字架》一年后,受他的好友,也是当时安特卫普的议员尼古拉斯·洛考克斯的委托,为公民卫队、火枪手行会创作的三联祭坛画。</p> <p class="ql-block">↑ 主画中右上角的老者是向处死耶稣的比拉多请求放下遗体埋葬的信徒若瑟,下方的红衣人是约翰,他在《升起十字架》的左翼图中也有出现。约翰对面的蓝衣女人是悲痛的圣母玛利亚在向儿子伸着手,她的下方是用肩托着耶稣脚的抹大拉的玛利亚和流着泪的革罗罢的玛利亚。右下角的铜盆里盛着荆棘冠和血水。</p> <p class="ql-block">↑ ↓ 左右两翼分别是身怀耶稣的圣母和抱着婴儿耶稣高唱赞歌的西缅。</p> <p class="ql-block">三联后的这幅画也是鲁本斯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基督的復活》是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於1611-1612年創作的一幅油畫三聯畫, 面板是鉸鏈的,兩邊都畫了兩個翅膀,到這個日期,這種格式相當過時。</p><p class="ql-block">在「開放」檢視中,中央面板描繪了復活的耶穌勝利地從墳墓中走出來,周圍是受驚的羅馬士兵。 左側面板描繪了施洗約翰,而右側面板描繪了羅馬的瑪蒂娜。 這些聖人分別是普蘭丁出版社的印刷商揚·莫雷圖斯(Jan Moretus)和他的遺孀瑪蒂娜·普蘭廷(Martina Plantin)的贊助人和同名,後者委託製作了三聯畫。↓</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中殿的南侧还有一个精美华丽的木雕讲坛,它原本是雕塑家米歇尔·范·德尔·沃特(Michiel van der Voort,1667-1737)为安特卫普南部的圣伯纳德修道院(St. Bernard's Abbey)制作的,上面繁琐多样的花鸟、植物雕刻都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摄于2025年4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