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徒步探秘竹子庵 鬼斧神工阴阳石

天路

<p class="ql-block">竹子庵又称“玄阳观”,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戴家村北山的山腰中,为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依山而建,这座历史悠久的道观,可以追溯到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那时它作为道教“北七真”之一孙不二所创立的全真“清净派”的道庵而诞生。在初建之际,由于采用就地开采的山石垒砌而成,其外观颇似古时的铃铛,因而被民间亲切地称为“铃铛石屋”。清乾隆年间重修,有石刻为记。</p> <p class="ql-block">6月15日 初登崂山竹子庵 恰逢2025咔哒寻山精英赛 山间雾气氤氲,似轻纱笼罩,为这场徒步之旅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竹子庵是道教建筑,分东殿和西殿,道观西侧有五级石塔。竹子庵周围翠竹茂密,山奇林秀,峰峰是竹,岭岭皆翠。原址尚余银杏树一株,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木。</p> <p class="ql-block">东殿分三殿,分别供奉关公、王母、三清,王母娘娘放在正殿,突出女性地位,也有纪念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之女弟子孙不二之意,因为竹子庵旧时是孙不二所创全真“清净派”道庵。</p> <p class="ql-block">殿前是高大的银杏树,粗须三人合抱,1600岁,高40余米,是青岛最高的银杏树。道观早前种了两棵银杏树,一雌一雄。雄树于日本侵占青岛时砍伐,从那时起,雌树不再结果。后来从法海寺嫁接一株雄枝到雌树上方才每年开花结果。见证着竹子庵的岁月历史,诉说着竹子庵的沧桑往事。</p> <p class="ql-block">得道长生,亭在庵上 </p> <p class="ql-block">出院拾级而上是观音殿,殿西有苏东坡用四种字体书写的《金丹早成》石刻,巨石下有石洞,远处的山峦被浓雾层层包裹,只露出模糊的轮廓,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朦胧而又充满诗意。</p> <p class="ql-block">这座古庵在雾气中显得格外古朴幽静,红墙灰瓦若隐若现。庵前的竹林在雾气的轻抚下,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踏入庵内,袅袅香火与雾气交融,弥漫在空气中,让人的内心瞬间平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越野赛心里一直跃跃欲试,但一直未敢付诸行动... </p> <p class="ql-block">洞天第一”石刻,有点疑惑,查阅资料证实三清洞是崂山七十二洞穴之第一,</p> <p class="ql-block">三清洞位于青岛李沧区东部戴家村北山。此洞为天然一体石洞穴之一,洞高2米,宽4米,进深10米。洞内原供奉三清神像。洞外清修道庵,始建于清代,四周群峦环抱,仿佛置身于盆地之中,进门处有“虎(摩崖石刻字)龟(石龟)把门”,庵前有石刻“洞天第一”。</p> <p class="ql-block">阴阳奇石,非常形似,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有点行走在雨林中的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竹子庵虽然名字听起来像是佛教寺庙,实际上却是一处道教圣地。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全真道教时期,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红墙灰瓦的造型,都展现着道教天人合一的神韵。在这雾中的崂山竹子庵之旅,仿佛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沉浸在大自然的静谧与神秘之中。这场雾中徒步,不仅领略到了独特的自然美景,更让我寻得了内心的一片宁静之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