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年前,2022年8月23日下午,我怀揣着罗校的信任与嘱托,踏上了房山良乡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热土,走进了这所美丽的校园。那一刻,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也暗下决心,要在这一方天地中,书写属于自己职业生涯最后阶段的精彩篇章。三年来,我风雨无阻,每日往返于海淀与房山之间,清晨五点多便出门,搭乘地铁赶往学校,晚上到家已是近八点。这一切,只为心中那份对教育的执着与热爱,从未动摇。</p> <p class="ql-block">三年后的今天,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不仅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成就了一段值得铭记的教育旅程。这里应该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从最初仅有6人的小学语文团队,到如今壮大至14人,我带领团队深入课堂,听评课、开展讲座、进行个别辅导,一节一节地打磨,一句一句地雕琢。平均每天三到四节课,从最初的生涩到如今的成熟,我与年轻教师们一同成长。我所有的讲座都在这里讲完了,《课程标准解读》《单元设计》《课堂提问》《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学情分析》等,我还邀请了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和首师大初教院副教授,海淀区学校的语文精英们我的挚友为她们专题讲座、课堂指导。《文本分析》《朗读指导》《命题指导》等,我也是收获满满。每天我都在课堂上听青年教师上课,共同打磨出50节以上的精品课程,每位语文教师都拥有了一至几节代表作。这份心血与智慧,在带领老师们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练就教学基本功,这些课研磨的过程也深深印刻在年轻老师的心中。更令人振奋的是,在房山区“启航杯”比赛中,5位小学语文新教师荣获区一等奖,其中两人成功进入北京市级复赛,我终于将房山的孩子带上了市级赛场!十四个年轻老师每个人都非常努力,每人都在迅速成长着,这是对“名师工作室”这块牌子最好的回应,也是我三年来最欣慰的成果。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圆满完成了罗校交给我的任务,这份嘱托我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动。珍惜在这里的每一天,每一课时,总想着给青年教师多一些,再多一些!感谢首师大初教院陈薇,张凤霞副教授,房山区周生利,田小将,张海滨,刘冬辉,张兰波老师,海淀柏春庆,牛玉玺,王化英,刘莉老师,给予这个学校太多的支持与帮助。</p> <p class="ql-block">在这三年里,我有幸为三个班级授课——53班、54班和33班,二十多年了,一直在进修学校指导教师上课,给孩子们上课真是幸福,又享受了做一名语文教师的快乐,下课了,课还没讲完,孩子们也听的津津有味,这真是几十年的积累,无论是在校园的哪个角落,只要他们看见我,总会飞奔而来,热情地喊一声“梁老师好”。他们还期待着我给他们上课。这份纯真的师生情,孩子们眼中的光,是最珍贵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除了教学,我还担任了校办主任一职,尽我所能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是统筹协调,还是处理具体事务,冷静应对突发事件、解决疑难问题,我都全力以赴,力求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一个孩子进学校了,没进教室;一个孩子大腿卡进楼道暖气管子;一个不讲理的生病老人在学校传达室八个小时,我陪她聊了8个小时,还给她买了牛肉火烧……三年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永远铭记。感激这里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厚爱,在这里我特别温暖幸福!这三年,我不仅带出了一个团队,也参与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值得回味。希望这所学校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每个地方都曾经留下我的足迹,留下美好的回忆。从校门、校园、操场、教室,到1112会议室、2204研修室,每一处都承载着难忘的故事。</p> 我的办公室和办公桌 <p class="ql-block">这里留下了我的足迹,依依不舍。为了这所学校,为了这里的孩子们,为了每一位青年教师,我倾注了全部心血,付出的一切都无比值得!感激海淀进修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感激这所学校的干部老师们对我的厚爱。感激我的89岁的老母亲,在我工作的第三年她得了重病,却始终忍受病痛,最怕耽误我上班,让我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工作。第一天来到这里的情景历历在目,三年的时光永远铭记于心。三年了,我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收获了成长、感动与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