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摩洛哥之旅(一):卡薩布蘭卡; 藍色山城里不止有浪漫

真善美

<p class="ql-block">2025年六月,我再次踏入非洲大地,摩洛哥是我旅行的第七個非洲國家。我們從香港出發,搭乘阿聯酋航空,經杜拜轉機到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p><p class="ql-block">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面積近4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3700萬,其中80%是阿拉伯人,20% 是柏柏爾人。摩洛哥東及東南部與阿爾及利亞接壤,南部緊鄰西撒哈拉,西部毗鄰大西洋,北部與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p> <p class="ql-block">提起北非國家摩洛哥,很多人會將它與歐洲國家摩納哥分不清。但摩洛哥最大城市卡薩布蘭卡反而聲名遠揚。上世紀四十年代好萊塢經典影片"北非諜影"中動人的情節,及男女主角的個人魅力,令幾代人記住了這個浪漫的地名。其實影片是在好萊塢的攝影棚和洛杉磯一些地方拍攝的。</p><p class="ql-block">卡薩布蘭卡有五百多萬人口,擁有全國70%的現代工業,有摩洛哥最大港口。</p><p class="ql-block">這是卡薩布蘭卡的鴿子廣場,官名是穆罕默德五世廣場,周邊環繞著市政府,高等法院等部門。摩洛哥現任國王是穆罕默德六世。</p><p class="ql-block">到達摩洛哥第一晚,我們住在卡薩布蘭卡。</p> <p class="ql-block">卡薩布蘭卡的邁阿密海濱大道歷史悠久,從法國殖民時期至今一直是受當地人及遊客喜愛的景點。沿著大西洋岸邊延伸,一路風景怡人。兩個月前我在葡萄牙深度遊時,剛近距離觀賞過湛藍神秘的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卡薩布蘭卡被稱為"白色之城",因毗鄰大西洋,在摩洛哥屬於氣候最好的地區。但是除了幾個景點外,街面上看到的建築物大多殘舊擁擠,毫無美感的樓群,外墻掛著陳舊冷氣機,凌亂的電線。原來的白色建築物因年久失修,令市容更加缺乏亮點 ,真比不上咱們內地眾多N線小城市。海邊這些白色小屋是罕有的潔淨。</p> <p class="ql-block">美麗海濱,左邊土地上其實是大片的墓地,凌亂的墓碑,一看就是平民甚至貧民的墳墓。令人難以理解這麼好的地段為何做墓地。</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大太陽下走了半天,來到一個海邊餐廳吃午餐,在徐徐海風中享受海鮮很舒適。</p><p class="ql-block">我們這個團一共22人,除了香港領隊,當地導遊是一位馬來西亞小夥子,他在南京讀的中文系,用國語講解。他舅舅在摩洛哥,我問他為何來這裡做事,他說從這邊去歐洲玩方便,他已經去了幾個國家。我想大概也是為積累工作經驗吧,畢竟讀中文的出路不那麼樂觀。</p> <p class="ql-block">這裡最著名的景點"哈桑二世清真寺",其實是我們從內陸地區遊覽幾日後,再回到卡薩布蘭卡才觀賞的,是我們此行的最後一個景點。</p><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獨特的清真寺,這座大西洋海岸上的建築物,有1/3的面積建在海上。</p><p class="ql-block">清真寺由前國王哈桑二世發起並捐資籌建,1986-1993年施工,耗資近6億美元,在當年屬於巨資。這是世界上規模第三大的清真寺,禮拜殿及廣場可容納十萬人做禮拜。</p> <p class="ql-block">寺內宣禮塔高達210米,是世界最高的宣禮塔。</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邊就是大西洋。</p> <p class="ql-block">我曾看過那些旅遊大咖的影片,對這座海上清真寺印象很深。但在廣場上轉了半天,也找不到合適的拍攝點。後來看到街邊這個觀景台,那裡才能拍攝到浩瀚大西洋旁的這座壯觀建築。可惜離觀景台最近的清真寺廣場上,是被圍起來的。旁邊的警衛跟我說 "我可以放你出去,但回來需要出示票",我跟他說我們是團體票。如果不能從原路回來,要繞個大圈,時間不夠,跟團遊不能隨心所欲。無法拍攝到海上清真寺的奇景,真是非常遺憾的事。</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雖然9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但並不規定婦女外出要包頭等,也沒有一夫多妻制。女性進清真寺無需包頭。</p><p class="ql-block">與教堂相比,清真寺內部一般是比較簡樸的,這座清真寺已算相當豪華。幾個月前我看過阿布扎比耗資四十億美金建造的超豪華清真寺,真是靚瞎人的雙眼。</p><p class="ql-block">這座清真寺內部設計裝潢像皇宮,大氣又不乏精緻。</p> <p class="ql-block">令人讚歎的工藝。</p> <p class="ql-block">摩洛哥的首都是離卡薩布蘭卡90公里的拉巴特。從1912年被法國統治,到1956年摩洛哥宣佈獨立,直至今日這裡都是首都。拉巴特舊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皇宮外觀。</p> <p class="ql-block">皇宮廣場。</p> <p class="ql-block">這裡有拉巴特最著名景點: 哈桑塔及穆罕默德五世皇陵。</p> <p class="ql-block">哈桑塔是拉巴特最重要的遺址之一,是阿爾默哈德王朝時的建築。哈桑塔本是哈桑大清真寺的宣禮塔,象征著當時的宗教權威和建築藝術。</p><p class="ql-block">哈桑塔始建於1196年,由於經費問題和地震頻發,清真寺的建設被迫中斷。1775年,一場大地震摧毀了清真寺的大部分建築,但哈桑塔倖存下來,成為唯一保留至今的建築遺址。</p><p class="ql-block">哈桑塔高44米,四周雕刻的圖案展現了摩洛哥傳統建築風格。如今遺留下來的312根大石柱,仍能令人想象其昔日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城墻上的洞是為鴿子休息棲身準備的。</p> <p class="ql-block">哈桑塔廣場上的穆罕默德五世皇陵於1971年落成,安葬有穆罕默德五世和他的兩個兒子,國王哈桑二世及他的兒子。</p> <p class="ql-block">我們離開拉巴特,前往"藍色山城"舍夫沙萬。</p><p class="ql-block">摩洛哥是以第三產業經濟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去年人均 GDP 只有三千多美金,在非洲排第五,經濟發展以旅遊,漁業和磷酸礦出口為主。在生活方面,許多資源要從西班牙和法國進口。</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萬是摩洛哥西北部一座山城,海拔564米,三萬多人口,1471年建城。市內多數建築和民宅門口,階梯和墻壁都被塗繪成藍色,像童話世界一般,是世界三大藍城之一。這個藍色山城,是眾多來摩洛哥的遊客,特別是年輕人心目中排首位的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因為晚上我們要住在半山一個酒店,旅遊巴無法開上去,領隊讓大家除了隨身的重要物品,其他東西都集中放在車下行李倉中,由酒店人員負責拉上去。我們的行程中因為有些酒店沒有電梯,每人要交32美金的行李搬運費給酒店服務生。</p> <p class="ql-block">小鎮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阿拉伯風情及地中海風貌。領隊和導遊都告訴我們,這裡允許種植大麻,作為醫療用途,但禁止公開買賣。店鋪裡可能有兜售大麻的小販,其中有警察臥底,所以一定不要被表面上安靜的小巷,純樸的民風迷惑,以為這裡彷如童話般夢幻。我在網上也看到一些國內自由行遊客的文章,描寫在摩洛哥被坑的遭遇。</p> <p class="ql-block">為了躲避團友們的瘋狂自拍,我會問清導遊路線,然後先行到拍攝點。這裡無論主要街道還是住家小巷都非常狹窄。</p><p class="ql-block">關於舍夫沙萬呈現藍色的主要原因有多種講法,如藍色在猶太教中象征天空,天堂與神的庇佑,在15世紀後逃離西班牙和歐洲的猶太難民遷居舍夫沙萬後,使用貝殼製成的天然顏料將房屋塗成藍色,表達信仰和尋求精神慰藉,後來引發全鎮居民模仿。另一通俗說法是藍色防蚊子。</p> <p class="ql-block">這裡的野貓特別多,我們好幾位團友很有愛心,有一位買了十幾美金的貓糧到處餵流浪貓。</p> <p class="ql-block">活在當下?</p> <p class="ql-block">佈置最好的景點都要收費拍攝,這個位置一個人上去拍攝不知收多少錢,攤主還規定要由他親自操刀,下面的同伴和路人都禁止拍攝。其實既然已經收了人家錢,何必那麼苛刻。我看到這個攤位至少有兩,三個同夥在維持秩序,真沒少養人呢。</p> <p class="ql-block">現在去的地方越多,看當地紀念品和土特產越沒興趣,這次甚至沒有兌換當地貨幣。摩洛哥多數洗手間是收費的,差不多一個人相當 0.5美金,可付美元,比歐洲便宜些。實在有需要購物可以到正經地方刷卡,這次行程三餐基本全包,沒必要的東西一概不買。我感覺好多東西都像義烏出來的。</p> <p class="ql-block">這種發麵餅有點像新疆的馕,但沒有馕那麼多種類。在這裡用餐時當做主食比麵包更普遍,如果是熱的也很可口。</p> <p class="ql-block">無論大城市還是鄉鎮,到處亂拉的電線真煞風景。</p><p class="ql-block">我們幾個團友都說,這些地方遊客看看就好,住在這裡即吵鬧又狹窄,影響心情。</p> <p class="ql-block">從山上下來,到了中心地帶大廣場。這裡是當地人和遊客最集中的地方,餐廳,攤檔數不勝數。人稱摩洛哥是歐洲的後花園,因為離歐洲,特別是南歐太近了,交通方便,消費比歐洲便宜很多,所以這裡以歐洲遊客為主。在摩洛哥整個行程中,我們沒有看到多少內地遊客,雖然這裡對國內遊客是免簽的。一年多前我去東非肯尼亞旅行時,遇到很多中國旅客,看來動物大遷徙對內地遊客更加吸引。</p> <p class="ql-block">舍夫沙萬的古城墻,給漫遊舊城的遊客帶來厚重的年代感,依山而建的古城真的很美。</p> <p class="ql-block">這是網上照片,摩洛哥特色"塔吉鍋",陶制的烹飪器具,葷素一鍋燴。我們都吃不慣裡面的阿拉伯香料味。我們有個團友後來還買了個塔吉鍋。</p> <p class="ql-block">廣場旁邊的小巷口,這房子都快塌了吧,像危房,上面還整得挺藝術。如果在中國,著名的旅遊景點一定不會出現這種情況。</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總是躺著幾隻野狗,一點不怕人。看來這裡沒人傷害它們,也餓不著。</p> <p class="ql-block">我們一直玩到晚上八點多才集合,還要回酒店吃飯。這裡落日遲,很晚才天黑。</p><p class="ql-block">導遊帶路,領隊說去酒店要上山,讓大家在下面買飲用水,山上條件較差,不像其他酒店會提供一兩瓶飲用水。我們折騰了整天已經夠累了,還要爬山,看著山下的酒店,心想一定是旺季價格貴,旅行社不肯訂。</p><p class="ql-block">終於到了酒店,上山的小路髒兮兮的。這裡的衛生條件真不能苛求。</p><p class="ql-block">本來說住的是民宿,到地方後領隊說是酒店,幸虧有人給帶路送行李。山上一層層坡狀的房間真是別有風味。</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去吃早飯,一路拍攝。酒店雖然交通不便,但景觀極美,遙看對面山景,十分漂亮。這裡房間不多,處處精心佈置,像花園一樣。</p> <p class="ql-block">早飯後出發,領隊大發慈悲,說他請大家搭的士下山,人和行李都別再折騰。我還以為這裡山路崎嶇無法通車呢。估計是我們基本上都報名參加了 85美金的兩個自費項目,領隊開心,終於良心發現吧。</p><p class="ql-block">下山後看到我們的旅遊巴,有點回到家的感覺。在路邊觀景台告別了藍色山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