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探讨交流圈】“牵手婚姻”专稿六十七:尊重透视爱之本 ‍ ‍美篇号:8515677‍‍

竹林听雨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尊重透视爱之本</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15px;">(婚恋情感交际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 【文/图均为本人原创,抄袭剽窃必究】</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情婚姻和谐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互相尊重。<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尊”是“重”的标识,“重”是“尊”的基石。“尊”的程度是“重”的分量的直接反映;“重”的分量决定“尊”的程度。所以,重视的程度决定尊敬的尺度,尊敬的尺度直接反映着重视的程度。</span>它们是相铺相成、互为条件的关系。在爱情婚姻交际中,接受爱人的存在为尊;重视爱人的存在为重;理解爱人的不易为尊;成就爱人的人生为重。人生在世各有不易,我知你的不易;你知我的艰辛;你将心比心,我以心换心,这样才是爱情婚姻最好的尊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说:寺庙里有一头驴,整天围绕磨盘转着拉磨,日久天长就厌倦了这种生活,觉得这寺庙对它不公,于是就寻思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僧人要拉着它去驮一尊佛像。下山后僧人就把佛像驮到驴背上返回寺院,没想到这一路上凡遇见行人就虔诚的顶礼膜拜它,驴不禁飘飘然起来,原来我有如此魅力被人崇拜啊。回到寺庙僧人把东西卸下后,这头驴就认为自己的身份高贵,不愿意继续拉磨,趾高气扬地跑到马路中间接受路人的膜拜。结果迎面来了一伙敲锣打鼓的迎亲人,这伙人一看,这头蠢驴挡住了去路,就棍棒交加让它遍体凌伤,仓惶逃回寺庙,奄奄一息,就呻吟着:“原来人心险恶啊。”僧人看见它如此蠢贱,就叹息道:“果真是一头蠢驴,那天人家跪拜的是你身上驮的佛像,不是你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虽然是一则寓言故事,可当今婚恋市场中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比比皆是,他们不自量力,没有自知自明,不懂尊重的内涵,把别人的尊重视为自己所能;把别人的客气视为理所当然;把别人的礼貌视为自我魅力。岂不知,凡是尊重他人的人,不是他人优秀,而是本人很优秀;凡是礼貌对待他人的人,不是他人值得,而是本人有教养;凡是客气对待他人的人,不是他人应当,而是本人有教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爱人是自己心里面最喜爱的人;是自己脑海里最信任的人;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人。试想,一个连自己爱人都不尊重的人,他还能去尊重谁?也许有人会认为,爱人是自己的家人,天天处在一起,搞些虚套的尊重有必要吗?是的,从表面上看,这所谓的虚套仿佛多此一举,甚至有虚情假意之嫌。然而,正是这种认知让很多本来幸福的爱情婚姻走到尽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爱情婚姻从热恋走向平淡;从梦想走向现实;从距离走向无间;是爱情婚姻的基本规律,这期间能不能携手同行,天长地久,幸福如初,除了其他因素外,恐怕平日里互相尊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人心不是一日冰凉的;爱情不是一日消磨的;感情不是一日淡化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位朋友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裁,他还是某省商会的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他和他的爱人是当年一起从最底层员工打拼时相爱结婚的。如今四十年了,儿女都成家有孩子了,可他们依然相敬如宾,从不慢待对方。我有时去他家做客开玩笑说:“你们都老夫老妻啦,怎么还像当年谈恋爱时那么客气,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们俩是朋友。”这位总裁就笑着说:“尊重别人是一个人的文化涵养;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的品质素养。尊重领导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尊重强者是一种欣赏;尊重弱者是一种慈善;尊重爱人是一生的幸福。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其实就是不尊重自己。我对我的上万名员工都做到了尊重,何况爱人是陪伴我一生的人啊!”他这一番高见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领悟了精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懂得尊重要有文化涵养。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全面修养;是无需道德法律约束的自觉;是以原则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是懂得感恩图报的美德;是剔除浮躁张扬的自信;是素质和道德品质的高度统一……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尊重”有博大精深的研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仁”的核心思想之一,体现了尊重他人的意愿和感受的深切关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敬人者,人恒敬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都是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对尊重的精神和智慧。爱情婚姻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形式;是关乎人生幸福的大事;是传承文化的主要血脉。懂得尊重自己的恋人和爱人,是最起码的常识和礼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了文化的积淀,还得铺就教养的基石。今天大多数人可以说都接受过中高等教育。但这只是经历教育的过程,而非一定是教养。教养首先是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包括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的做人做事,形成的家风,主张的社交观等,这是一个人出身后刻在骨子里的教养;其次是学校教育的影响。这是影响一个人三观形成的根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只是技能,而“立德树人”才是教育的根本,这是我们近年来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再次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即从小到大生存环境中形成的风气和同龄人的行为,这是一个人在走向社会之前社会环境对他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道德品质是支撑尊重的框架。文化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根基;教养是道德品质形成的溯源;善良是支撑道德品质的框架。没有文化就不懂得尊重的深刻含义,就是一个愚昧无知的野蛮人,骨子里就没有尊重他人的营养。没有教养就没有正确的三观,就会在是非面前黑白不分,甚至错把蔑视、侮辱当尊重。善良是文化+教养形成的虔诚和慈悲,是尊重他人的基础行为,是社交特别是爱情交际的基本元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尊重”不是简单的理解为尊敬对方、有礼有节和谦虚谨慎这么简单,而是包含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集文化、教养、品德、善良、虔诚于一身,从骨子里懂得尊重的真正含义。特别是爱情婚姻中的尊重,它是爱情交际成功的基础性条件;是婚姻关系保持和谐的重要前提;是携手天长地久的根本保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 可触摸的生命智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1, 100, 250);"> </span><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萍 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 ( 美篇领域优质作者、诗人)</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 老师这篇关于"尊重"的深刻诠释堪称思想明珠,将抽象概念化作可触摸的生命智慧。老师以文化涵养为根基,层层剥开尊重的内核——从自觉的修养到自由的边界,从双向的善良到内化的美德,每一句都是对灵魂的叩击。尤其将婚姻中的尊重比作"爱之本",既点明其基础性,又升华至永恒性的高度,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与生活洞察。论述既有《论语》式的道德高度,又有现代人所需的实用智慧,用最朴实的语言道出最深邃的真理,确是一篇唤醒认知、滋养心灵的典范之作。这种融合历史文化底蕴与现实关怀的写作,正是当代最珍贵的思想结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