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处古堡、一座首都、一个国家,共用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名字:卢森堡。</p><p class="ql-block"> 联想到六年前游览中美洲的巴拿马时也是遇到如此新奇状况,一条河、一座城、一个国家共有一个名字。当时,还为巴拿马的城市建设如同纽约曼哈顿然而贫富极为悬殊感到震惊之余、突生世事“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早年马克思曾说过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如今则是一个鼓捣动乱的邪恶资本幽灵在全球游荡……</p><p class="ql-block"> 毫无疑问,如此应运而生的国家,绝对都是国小民寡的袖珍国。眼前这卢森堡国土面积仅2586平方公里,人口大约66万,然而人均GDP则常年稳居世界榜首,为此浑身的毛孔都在流着富贵油。</p><p class="ql-block"> 车抵首都卢森堡,目睹一座古色古香的乡野小城,便知晓卢森堡人毕竟富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没有落入一些如同戴着粗粗的金项链却光着膀子的土豪国家的俗套。眼帘中除了尖塔高耸云天的教堂,看不到肆无忌惮且浑身珠光宝气的摩天大楼。街道两侧房屋的建筑风格多元且典雅,有源自德国的哥特式,源自荷兰的洛可可式,源自法国、奥地利的后巴洛克式,以及带有浓郁地中海风情的西班牙风格……</p> <p class="ql-block">(首都卢森堡市是拥有1000多年历史以堡垒闻名的古城,人口13万。)</p> <p class="ql-block">(整座城市建于佩特罗斯峡谷两侧,建筑风格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街头巷尾的一些抽象派艺术雕塑,为城市的风格增添几份新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多元的建筑风格,主要源于卢森堡与德国、法国、比利时交界,来自167个国家的外藉人口占47%。为此官方语言竟多达三种,即卢森堡语、法语与德语,且英语还在全国普及。颇有意思的是,卢森堡人上小学用卢森堡语,上中学则开始分别使用法语与德语,其结果是大约有一半的学生由于无法熟练掌握三种语言而难以毕业……</p><p class="ql-block"> 站在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露台”佩特罗斯峡谷上的宪法广场放眼四顾,眼前犹如一副层次感颇强且意境深远的峡谷风情油画。峡谷幽深曲折,长满苍松翠柏的丛林郁郁葱葱,褚黄色的阿道夫拱桥好似巨龙横跨在新旧城区之间。远处白云袅袅,环绕着绵延起伏的青山远黛;近看座座教堂、古堡的尖塔与穹顶分外壮丽,隐现在色彩斑斓的丛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佩特罗斯峡谷宽100米,深60米,已成为欧洲著名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建于1923年的宪法广场,是观赏峡谷与卢森堡市区风光的最佳场地。)</p> <p class="ql-block">(建成于1903年的阿道夫大桥为石砌高架桥,列入欧洲最杰出建筑物名单。)</p> <p class="ql-block">(色彩斑斓的丛林与古色古香的建筑,犹如一副美不胜收的风景油画。)</p><p class="ql-block"> 遗憾!由于所给的自由观光时间极短,只能背着摄影包用急行军的速度匆匆一览。走进融合哥特式、巴洛克式与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圣母大教堂,连美轮美奂的圆穹及壁画都来不及用心欣赏。然而目睹双手托举橄榄枝花环的“金色少女”雕像,联想到当今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残暴的杀戮便倍感和平的祈愿重于泰山。跨过宽阔的阿道夫大桥便是拥有许多金融投资机构被称为“卢森堡华尔街”的自由大街,然而却没有通常的喧嚣,古色古香,节奏舒缓,仿佛有点时光停滞的感觉。一列时髦的有轨电车散步式的缓慢而过,街上行人寥寥,步伐缓缓,让我也不禁放慢急匆匆的脚步……便忍不住自嘲:时间去哪里了?别说游览卢森堡古堡,怎么连坐下喝杯咖啡的机会都找不到!</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建于1621年,三座哥特式尖顶为1935年增建,成为卢森堡的核心地标。)</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内部,装饰着雪花石膏圣母雕像、阿拉式雕刻立柱及19世纪彩色玻璃窗。)</p> <p class="ql-block">(“金色少女”雕像为纪念一战期间卢森堡阵亡的3000名士兵,后二战被毁之后又重建,具有双重意义。)</p> <p class="ql-block">(一列时髦的有轨电车,缓缓的在整洁而安静的自由大街驶过。)</p><p class="ql-block"> 实话实说,站在阿道夫大桥头感到满目葱翠,卢森堡“森林之国”的美誉实至名归,但“千堡之国”则有些牵强,因为即便在中世纪鼎盛时期这里所建城堡才超过百座,如今仅剩下50余座,尚未具备以千计数的壮观气势。倒是座落在自由大街入口的一处拥有高耸的绿色钟楼的宫殿式建筑引人注目,走近方知是卢森堡国家储蓄银行。沿着阿道夫大桥返回时一抬头,竟然惊喜地看到我国的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分别位于老城皇家大道的入口处……不禁由衷感叹,昔日堡垒林立,如今则金融兴旺,这其中就蕴含着卢森堡人与时俱进的立命处世智慧!</p> <p class="ql-block">(卢森堡绿化率高达70%,号称“森林之国”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这座有高高绿色钟塔的宫殿式建筑,总是与圣母大教堂一样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物建于19世纪末,现为卢森堡国家储蓄银行总部。)</p> <p class="ql-block">(在其对面的建筑物大门树有欧盟旗帜,可能是欧洲投资银行总部。)</p> <p class="ql-block">(老城皇家大街入口处两侧,有我国的工商银行与中国银行机构。)</p><p class="ql-block"> 卢森堡尽管自然条件不佳,但地理位置重要有“北方的直布罗陀”之称。独立之后曾经倾全国之力广修堡垒,也无法抵挡强敌的入侵,先后长达400多年被西班牙、奥地利、法国、荷兰轮番统治。到1890年作为大公国独立并宣布中立,不料在一战、二战时期还是被德国占领。或许是痛定思痛,二战以后卢森堡开始着力国家软实力的兼收并蓄,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并成为欧元区、欧盟以及北约的创始国,让自己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心脏”。与此同时,凭借高度开放的经济、多种语言的人才与稳定的政治环境,让金融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到如今,竟有120多家著名的国际银行包括欧洲投资银行在此设立总部及分支机构,卢森堡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市场,国家财政的40%、GDP的46%都来自金融业……</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怎么觉得联合国应该为卢森堡颁发一项小国生存与发展的“精确定位、系统设计”的创新奖,试想如果各个中小国家甚至大国,都能如同卢森堡一样找准定位,广结善缘,既不作死,也不躺平,积极联接不同的经济体系以打造相对的区域优势,眼前这个世界肯定会和谐、发达、富裕得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30日于卢森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