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锣鼓巷的水准点石碑,其历史背景与近代中国测绘体系的建立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清末民初,随着西方测绘技术传入,我国开始建立统一的海拔基准体系。北京作为重要城市,需确立精确的海拔基准点,以服务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及地理测量等需求。锣鼓巷水准点石碑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它可能是当时由专业测绘机构设立的基准点之一,通过与全国高程基准(如后来的黄海高程系)联测,成为北京地区海拔测量的起算依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类水准点石碑在历史上为北京的城市规划(如道路建设、排水系统设计)和地理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是近代测绘技术本土化应用的实物见证,也反映了当时城市发展对科学测量的需求。如今,它作为城市历史遗迹,仍具有一定的地理研究和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水准点石碑</p><p class="ql-block">北京的水准点,是计算测量北京地区海拔高度的基准点,所有地形图、各种建筑物、地下构筑物、管网以及各等高程控制点,都以此为其准。此水准点石碑高1米,宽0.2米为长立方体,采用汉自王制成,石碑左有两做分别族有“实测北京水平”和“京都市政公所字样,现“实”字和“京”年久风化已消失。2006年8月,在南锣鼓卷道路施正时发现此石碑。</p><p class="ql-block">据北京市测绘设计院记載,该点标顺的高程值海拔49米。是当时北京内城最高点,比故宫东北角高出4米。此水准点石碑为1914年至1916年民国期间的广切,当时京都市政公所测绘专科为全北京的水准测量些立花碑80余块,精确度达到1%。目前,北京已经仅存的这样碑不超过3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