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油茶

户外之马

<p class="ql-block"> 故乡的油茶</p><p class="ql-block"> 油茶,一种小众食品,离开故乡后就很难吃到。今早闲来无事,煮了一锅,没人稀罕,只有自己吃。</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食材的差异,在他乡煮的油茶,终究没有故乡油茶的那股醇香味。</p><p class="ql-block"> 在故乡,煮油茶是件极讲究的事。一般是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者是有客人来的时候,才煮油茶。每次煮油茶,母亲都起得特别早,一切准备就绪后,母亲会把我叫醒,让我负责烧火,她有事须暂时离开时,也让我搭把手炒炒米。</p><p class="ql-block"> 炒米是煮油茶最关键的工序。炒米得用一双特别的筷子,我们叫它“爵极”,意为油茶筷。“爵极”粗细如手指,有两尺多长,用一根绳子把两只筷子的顶端拴在一起。“爵极”用变婆树的枝条制作,变婆树与乌饭树长得特别像,传说如果误采它的嫩叶做乌米饭,人吃了就会变成变婆(野人的一种)。但它的果实却特别好吃,而且枝条又硬又直,无毒无味,非常适合做茶筷。我们寨上家家都有一双“爵极”,平时不用的时候,挂在火塘边,让烟熏得黑亮黑亮的。</p><p class="ql-block"> 用这么一双巨大的筷子炒米,得有一定的功夫。像拿筷子一样,必须单手把持。炒米的人坐在火塘边,隔着从锅边冒出的火苗和烟子,通过“爵极”远远地搅动翻炒锅里的米,劲道小了搅不动,米会糊;劲道大了,米会飞出锅外。母亲一会顺时针、一会反时针,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地搅动“爵极”,米粒随着“爵极”在锅里沙沙奔跑,均匀地受热,由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色,变成黄色,再变成褐色。待到锅里的米褐中带黑时,放两勺生茶油进去,等油炒熟了,再放几片老茶叶或接骨茶(学名草珊瑚)一起炒香,最后放井水,㝩上锅盖,便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 等锅里的水煮干后,再放一次水。第二次水煮开,油茶就熟了。煮的过程中,会根据时令物产,放一点嫩玉米、嫩黄豆或番薯丁。</p><p class="ql-block"> 母亲盛油茶的时候,我的任务就是挨家挨户地请房族人来吃油茶,好在大家都住在一个山头上,一会儿功夫就请完了。回来端起一碗就迫不及待地要吃,母亲急忙阻止道:还没敬祖宗!于是我只好把油茶端到堂屋的神龛前敬祖宗,然后端到屋外台阶底下的大树脚敬土地公。回来时房族亲戚都到齐了,然后大家一起吃。</p><p class="ql-block"> 如果是过年,油茶里还要放上一片烤糍粑,这时的油茶可谓“硬货”了。油茶和烤糍粑,那可是绝配,吃的时候,先呼地一声,啜一口清香而苦涩的油茶,再咬一口外脆里软的烤糍粑,不紧激活了口腔里的所有味蕾,而且让咀嚼肌发挥出全部的作用。古人说的“大快朵颐”,应该就是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从油茶里放的糍粑,可以见到人家的“哈数”:家景不好的人家,一般没有糍粑,放点番薯颗算是“爱好”了;条件一般的人家,放半个糍粑,这种情况比较普遍,有的条件虽好,为了低调也只放半个;只有特别牛的人家,才放一个梗的。</p><p class="ql-block"> 但在放半个糍粑的人家里,有时候也会吃到一个梗的。主人家如果看中某个小伙子或姑娘,会悄悄地在他(她)的油茶碗底放一个梗的烤糍粑,吃的人自然心领神会,躲着悄悄地吃。我的一个堂哥,去姑妈家吃油茶时,发现别人都是半个糍粑,唯独他碗里是梗糍粑,于是吃得脸红耳热,异常艰难。一位长者问他:你喝油茶还是喝酒,咋搞的满脸通红?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原来是已远嫁他乡的表姐,知道我堂哥脸皮薄,故意放个梗糍粑逗他玩。</p><p class="ql-block"> 吃油茶也并非都是快乐的事,家乡的老辈子都记得一件挑盐巴时吃油茶的苦事。</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家乡吃的盐巴主要来自番禺,盐商沿都柳江把盐运到贵州与广西交界的一个叫富禄的码头起岸,然后靠人挑马驮运往各地。挑盐巴不仅是件“苦差事”,还是一件“要命事”。从我家乡到福禄码头,路途遥远,需翻山越岭,过府穿州,遇到山洪猛兽还好,想想办法就对付过去了;遇到土匪强盗就麻烦了,不仅血本无归,还性命难保,家乡至今还把人去世讳称作“挑盐巴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青黄不接的时节,寨里的男人相约到富禄码头去挑盐巴。一天傍晚,又饿又累的挑盐队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户人家投宿。无奈主人缸中无米,借遍了寨子的所有家人,才凑得半升米,人多米少,只能煮油茶充饥。在等待煮油茶的过程中,大家东倒西歪地在火塘边睡着了。油茶煮熟后,大家急忙睁开眼睛端起碗就狼吞虎咽起来,动作快的得两碗,动作慢的只得一碗,其中有个叫“大鼻子”的人说不饿,硬是一口都没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刚亮,大家又挑起盐巴上路了,才走一程,没吃油茶的“大鼻子”就走不动了。大家都责怪他昨晚不该装斯文。“大鼻子”说,煮油茶的时候你们都睡着了,我没睡,虚着眼睛看主人家煮油茶。油茶煮好时,女主人起身去拿碗,于是把怀里的孩子从火塘上递给丈夫,这时,从小孩打开的包片中掉一小坨“货”出来,不偏不倚正好落到油茶锅里,主妇想捞起来,又怕大家看到了吃不下,正在犹豫时,她丈夫夺过勺子,三下两下就把那小坨“货”戳散在锅里了。你们吃出味道来了吗?</p><p class="ql-block"> 大家听了急忙呕吐,哪里吐得出来?干呕一阵而已。</p><p class="ql-block"> 其实,有些东西不见比见好,有些事情不说比说好。</p><p class="ql-block"> 吃油茶的时候,有人喜欢摆这个故事,目的是让别人吃不下,他多得吃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