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4.18拍摄于镇江金山寺</p> <p class="ql-block"> 4月18日下午,我们随团游览了镇江历史悠久、风景如画的金山风景区。提起金山,脑海中便会浮现出“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传说,这一故事自孩提时便耳熟能详,令人神往。而今亲临此地,心中满怀期待。金山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因其山势奇秀,更因山巅巍峨矗立的金山寺。这座始建于东晋的古刹,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是中国佛教禅宗四大名寺之一,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步入山门,眼前豁然开朗。山门巍峨挺立,气势恢宏,两侧明代石狮昂首而踞,威严庄重。门额上悬挂着一块“江天禅寺”的匾额,乃是清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笔力遒劲,气势磅礴。金山寺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飞檐翘角,长廊蜿蜒,楼阁相连,将整座山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宛如一幅立体的丹青画卷。远眺金山寺,金碧辉煌,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穿过山门,我们步入天王殿。这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五开间宫殿式建筑,庄重典雅。殿中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人称“笑佛”,面容慈祥,令人顿生欢喜。两侧分列四大天王,手持法器,威风凛凛,象征着护国安邦、风调雨顺。据佛典记载,弥勒是未来继承释迦牟尼佛位的菩萨,因此也被称为“未来佛”。</p> <p class="ql-block"> 走出天王殿,迎面便是庄严肃穆的大雄宝殿。这座重檐歇山顶的大殿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匾额,于1989年10月建成。殿内正中供奉着三尊金身佛像——释迦牟尼佛、药师佛与阿弥陀佛,象征过去、现在与未来。两侧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从佛龛中走出。整座大殿金碧辉煌,气势恢宏,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绕过大雄宝殿,我们沿石阶拾级而上,来到观音阁。这里南接妙高台,北连慈寿塔与法海洞,飞檐相接,丹辉映碧瓦。观音阁内设有四宝室,珍藏着金山寺的镇山四宝——周鼎、铜鼓、玉带与金山图。这些珍贵文物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也见证了金山寺千年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在导游的娓娓讲述中,我们听闻了金山寺诸多动人的传说。从《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寺”的神话,到“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的历史佳话,一个个故事为这座古刹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传说与历史交织,令人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沿着曲折蜿蜒的石阶与长廊,我们登上妙高台。这里是金山高僧佛印于宋元祐年间凿岩而建,又名“晒经台”。每逢中秋,月光如水,清辉洒落,妙高台便成为赏月胜地。相传苏东坡正是在此地登临有感,写下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更令人敬仰的是,南宋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曾在此擂鼓抗金,以四百水师大破金兵,留下“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的千古佳话。</p> <p class="ql-block"> 继续沿石阶北登,我们来到金山之巅的留云亭。亭内立有康熙帝亲笔题写的“江天一览”石碑,因此又名“江天一览亭”。亭西北侧,建有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七峰亭。再往北行,金鳌山下还有一处古仙人洞,为道教遗迹,仿佛诉说着金山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继续攀登,最终来到金山塔下。这座塔矗立于金山之巅,始建于1400余年前的齐梁时期,塔高三十米,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设旋梯,供游人登高远眺。塔共十层,层层飞檐翘角,气势非凡。攀登之路虽艰辛,但我咬牙坚持,终于登顶。</p> <p class="ql-block"> 站在塔顶,极目远眺,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微风拂面,心旷神怡,一路的疲惫顿时烟消云散。俯瞰脚下,长江如带,蜿蜒东去,仿佛一条绸缎静静流淌;近处楼宇错落,犹如堆积的积木;行人如蚁,车马如流,皆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导游还为我们讲述了金山寺中青蛇白蛇的传说。相传千年白蛇白素贞与书生许仙相爱,却被金山寺主持法海阻拦。法海将许仙囚于寺中,白蛇与青蛇前来索人,白蛇施展法术翻江倒海,法海则令金山不断升高,最终以钵盂镇压白蛇于雷峰塔下。青蛇学艺归来,与法海大战,终将其击败,法海只得遁入蟹壳,化作一层蟹膜。至今仍有人传说,金山便是白蛇翻江倒海所造。</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金山寺。金山塔的雄姿、金山寺的传说、佛音缭绕的殿堂,以及那一段段动人的历史,都将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镇江金山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巍峨的建筑、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传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圣与瞻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