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岭革命旧址占地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展陈面积3035平方米。1961年3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7月,杨家岭革命旧址被中宣部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刘少奇旧居。 1942年底,刘少奇由华中回到延安后住在这里。 1943年3月,中央机构调整后,任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兼中央研究局局长,并分工负责华中工作。他在七大会议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对统一全党的力量,去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 书柜。 刘少奇在修改《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刘少奇同斯特朗合影。 刘少奇在陕甘宁边区劳模会上讲话。 1939年,刘少奇将儿子、女儿接到延安的合影。 刘少奇卧室。1943年10月,由此移居枣园。 中共中央统战部旧址。延安时期,中央统一战线部与中央城市工作部合并。1947年3月,撤离延安。1948年9月,迁至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更名为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1949年3月进入北平。 曾担任(兼)过中央统一战线部和中央城工部部长的有王明、彭真、刘少奇、周恩来和李维汉。 1939年1月任统战部长的王明(陈绍禹)。 1944年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的彭真。 1943年3月,中央调整工作机构,中央统战部属中央组织委员会管理,刘少奇任组织委员会书记。1945年8月,刘少奇兼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 1946年周恩来兼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 1946年李维汉任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长。1948年5月任中央统战部部长。 担任过统战部副部长的有王若飞、刘晓、南汉宸和柯庆施。 延安时期的中央统一战线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39年,中央统战部秘书长韩光、非党干部科科长徐以新、社会统战科科长刘澜波、友军统战科科长刘培植。 陕西省统一战线教育基地。 朱德旧居。旧居紧邻毛泽东旧居西侧,是一排四孔窑洞。 1940年5月,朱德由太行抗日前线返回延安后就住在这里,协助毛泽东工作。 朱德办公室。他在这里领导抗战,着重抓了边区的经济建设。他视察工厂,踏勘荒沟,写了《论发展边区的经济建设》等文章,提出了经济发展规划,指挥359旅开赴南泥湾执行“屯田政策”,使其成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书柜。 1949年10月,朱德参加在延安王家坪召开的军工生产会议。 朱德与毛泽东视察新市场。 1942年,朱德与邓发在延安。 朱德在抗日前线。 朱德、贺龙和徐向前在延安机场视察部队训练。 朱德、贺龙视察南泥湾。 朱德卧室。1941年3月,由此移居枣园。 朱德与康克清在延安。 周恩来旧居。 1939年6月,周恩来由重庆回延安后住在这里,后因骑马意外受伤后前往苏联治疗。1940年3月返回延安,随后前往重庆,继续主持南方局的工作。 书柜。 周恩来办公室。1943年7月,再次离渝返延。当时,正值延安整风运动转入党的高级干部重新学习党的历史、总结历史经验的阶段,他在中央党校作了《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的报告,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参加了六届七中全会,被选为主席团成员,筹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周恩来同志在办公。 1939年7月,周恩来摔伤胳膊后同刘少奇的合影。 周恩来卧室。1941年3月,由此移居枣园。 壁上挂有周恩来与邓颖超在杨家岭的合影。 此外,卧室还挂有两幅照片。一幅是抗战期间,邓颖超、曾宪植、夏之栩在杨家岭的合影。 一幅是邓颖超与李鹏等在一起。 中央大礼堂于1942年落成,可容纳千余人,是一座中西合壁的大型建筑。 1945年4-6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七大历时50天,参会代表755名。 七大代表座次表。 会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认真总结党成立24年的经验,制定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委员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会议选出中央委员44名,候补中央委员33名。 南侧墙壁上挂有“1945年4月23日任弼时主持七大开幕式”和“毛泽东在七大上作《论联合政府》报告”的照片。 北侧墙壁上挂有“七大全体代表合影”和“毛泽东、朱德参会听取代表发言”的照片。 院中立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名录》石刻碑。 院中还有多处党员干部研习班的同志正在听课。 参观杨家岭革命旧址,如同翻开一部厚重的历史书卷,让人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的波澜壮阔与艰辛不易,使我们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和民族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心中也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们坚信,新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新时代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ed2308">—THE END—</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