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照片里的青春往事

竹园之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名:竹园之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19715322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我的照片多到数不清,但没有智能手机前的就不多了;工作前的就更少。学生时代只留下难得的两张相片:一张是初中毕业照,一张是初中毕业时与程建富、冯训松两位同学的合影。两张黑白照,历经岁月已经泛黄;但它依然是我倍加珍惜的宝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每当翻开影集,看到初中毕业的两张照片时,我的手指总要在隔着薄薄油纸的相片上反复轻抚——尤其是对那张与程建富、冯训松两位同学的合影。睹物思人,与同学们在学校的相处往事,像过电影一样:总是一幕幕从照片中浮现在眼前;还有红旗中学那口大铁钟的洪亮声音,多少次把我从梦中唤醒。离开学校四十多年中,梦游红旗中学无数次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初中毕业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我和程建富、冯训松,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马涧小学一起就读;1976年共同升到红旗中学读初中,1978年初中毕业后又一起考入都昌县重点——大港中学。程建富是我表弟,打小一起在外婆家长大。他脑子灵,象棋走得比我还好;我爱打乒乓球,他是我最热情的粉丝。兄弟俩可谓惺惺相惜。冯训松比我小2岁,能说会道,爱讲笑话与故事,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们三位有个共同的"特点"——在老师的眼中不怎么安分守己。红旗中学读初一时,我因为一次下雨天,与别班的同学争雨伞而受记过处分;冯训松也莫名其妙地受到了警告处分。我们仨从小学到初中始终同甘共苦,是真正荣辱与共的好兄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1977年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我和程建富、冯训都没考好,准确说都考的很差。当年山村的人没有多大时间观念,早饭不早。我们三位总是结伴同行,有时上课的大铁钟钟声响起,我们三位还在我家没出行呢。很多回,我们走到学校时,一节课也快上完了。一天上午,教我们数学的陈齐国老师特意守候在学校的大门口。陈老师见我们三位又是姗姗来迟,早就拉着一张不高兴的脸:"你们不用去上课,先到我办公室来。"话虽不重,却斩钉截铁。说完陈老师就大步流星地走向他二楼的办公室(也是老师的寝室)。当我们三位忐忑不安地来到陈老师办公室,他先问我们为什要请三位来。建富与训松只低头不作声;陈老师犀利的目光盯着我不放,我只有壮着胆子回答:"是我们经常迟到和期中考试没考好吧。"一直阴着脸的陈老师,听我回答后接着说:"回答很准嘛,我看你们三位同学头脑都不差,甚至还有点小聪明。从明天起都搬到学校寄宿。"我们三位从此寄宿学校。为了不辜负陈老师的一番好意,为了改变一下自己在老师面前的形象,从此三个吊儿郎当的同学都认真学习起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19年在鸣山观与冯老师合影。左起:冯贵平老师、李咸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初二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中,我和建富考得最好,其他科目也不错。梁松山校长瞧见我进步快更是特别高兴,在全校年终大会上宣布我为"三好学生",并同时宣布撤销了我的记过处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天气特别好。虽是隆冬,太阳照得我身心暖乎乎的。群鸟时而从天空中飞过,多么欢快的鸟儿呀!它们此起彼伏地对鸣,那阵阵婉转的叫声好像是专门献给我的祝贺。如今回想那一天那一刻,我的心情仍然激动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在我小学三年级时,梁老师就很关爱我,尤其重视教我打乒乓球。早在马涧小学欢送五年级小学毕业大会上,他就特意推荐我代表三年级学生致欢送发言词。1975年下半年我读五年级时,原马涧小学校长梁老师已调到红旗中学任校长。我在红旗中学读初一时、那次被处分,也是梁老师来给我母亲做解释工作。从梁老师离开我家时那双可亲的眼神里,我似乎读懂了他对我的殷切期望。自从陈老师训教一番后,我就暗自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尽快赶超班里成绩好的同学。这方面建富表弟做的更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全县初中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比赛中,程建富获得全县第二十名,初二(一)班的郭滕金获得第八名,因为他俩的好成绩,学校为此特意开了一次表彰大会。郭滕金、程建富的突出表现是对我最好的激励。我在他们上台领奖时,就暗自下定决心努力追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1978年夏天,我们初中迎来了毕业。最高兴的是同学们那天在一起照毕业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左起:冯训松、程建富、李咸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1978年,改革开放初始。那时的农村人很少照相。我4岁的时候,同家人有一张合影。到初中毕业时,还从未有一张单独的照片;更没有和同学在一起照过相。在全班同学与教师合影后,我对建富、训松说:"我们三位照一张吧。"建富、训松当然乐意我这个"大哥"的话。于是便有了那张我们三人的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那天我们三位合影的时候,其他同学也没闲着。大家纷纷找关系好的同学合影,尤其是女同学,她们一个个打扮得像过节一样。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山村小姑娘,一旦打扮起来还真像天宫下凡来的仙女。我们平日还非常封建的男生们,竟然一个个围观得舍不得离去。也许是太多男生贪婪的眼神,惹得有的女生害羞起来。一害羞,那就更可爱了。那害羞的眼神更水灵,特别是郭木兰的眼神,那不就是《英雄儿女》中王芳的灵眸再现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时光飞逝,日月如梭。1978年的中考如期而至。此时的我和建富、训松与是非昔日可比,其文化成绩都名列班上前茅。在100分钟的数学考试中,程建富做了40分钟就草草交卷了。他的快速交卷多多少少也影响了我。我快速检查一遍后,也提前10分钟交卷了。平时100分的考试卷,建富总可以考90多分,是我班数学最好的学生。可是那次中考他太大意了,马失前蹄是自然的事。我还算幸运,数学考了85分全班第一;总分也过了上中专的体检线。冯训松那次中考也不错,其总分数也超过了上重点高中线。最终我们三位如愿以偿地分配到大港中学读高中——那可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设置的重点高中,是大部分同学可望不可即的好学堂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去高中报到前,我邀建富一起向母亲要了八只景德镇最好的茶杯。那八只红花茶杯分别送了梁老师、危老师、冯老师和陈老师。给四位老师各送两只茶杯,是我和建富对四位老师辛勤耕耘、日夜关怀的回敬。我们知道两只茶杯微不足道,但那可是我和建富代表全班同学对心爱教师的一份深深感激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记得,梁松山校长为了快速提升同学们的成绩,亲自组建了两个班10人攻关小组。二(一)班的郭滕金、石东青、刘小黑、但杨丰、(还有一位想不起来了)和二(二)班的程建富、李咸辉、颜长菊、郭初华、冯梦喜为攻关小组的重点培养对象。为了这两个班的尖子学生能早日出类拔萃,梁老师总是亲临指导煞费苦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记得,危景夫老师胃病常发。多少个课内课外,他经常勾着头弓着腰捂着肚子教两个班的物理与化学。学校理化方面的好老师奇缺,危老师也只有能者多劳,根本顾不了自己的体弱之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记得,班主任冯贵平老师一边复习一边辛苦执教。作为民办老师的他,考取师范是多么重要。可他总是在课外抽出最多时间教导我们班的同学写好作文。当年没有什么学习资料,乡村中学尤其缺少。冯老师就在报纸上寻找高考作文来辅导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曾记得,刚从九江师范毕业来的陈齐国老师,他总是日夜不分地关照着我们同学的数学解题。有疑难随问随教,各种不同题型的方程都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各种几何证明的破解总是给我们分析得头头是道。尽管他总是阴着脸特严肃,我们还是从内心底里感激他!尊敬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送好茶杯,我和建富如释重负。老师们废寝忘食的教导之恩有如山高海深。老师的恩情是难以报答的,但我们终于用八只茶杯对尊敬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一份心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时间过得真快,一晃自己满头花发。有的老师可能再也看不到我的这篇拙作了,有的同学也早早辞世而去。退休后的我,每次翻开影集,每次看到那两张初中时期的照片,初中时期师生们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眼前。可是一合上影集,我又久久不能平静——我为没能读完高中、没能参加高考而后悔终生;更为过早失去俩位亲如兄弟的同学而深深惋惜。又到毕业季,真是不忍再去翻开那本老影集;可初中毕业照相时的热闹欢乐情景,又总是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无数次催我上课的大钟声,又仿佛在耳畔悠扬回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文:竹园之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图:竹园之子+宋毓老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