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维也纳夜色(东欧四国游之十二)

叶 松(秋月无边)

<p class="ql-block">导言:夜游维也纳城市公园(Stadtpark),就像跌入了一幅被月光浸染的古典画卷。这座始建于1862年、维也纳最古老的公园在夜色中舒展着独特的浪漫肌理。公园最标志性的小约翰・施特劳斯金色雕像在夜色中被暖黄灯光勾勒轮廓,鎏金的乐符与诗人基座在月光下泛着柔和光泽。雕像周围的喷泉溅起细碎水花,被灯光折射成闪烁的星芒,仿佛《蓝色多瑙河》的旋律正化作可见的流光。当我们在夜色中走出公园,回望被灯光点缀的树影与静静流淌的河水,会忽然理解为何维也纳人将这里称为“城市的绿肺与灵魂”。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一座活着的“夜之剧场”,每一片树叶、每一道光影,都在低声诉说着这座音乐之都的浪漫基因。</p><br> <p class="ql-block">午餐后,离开布拉迪斯拉发,到达斯洛伐克出境关口,进入奥地利,看到漂亮的日落画面。奥地利是我到过的第23个国家。驱车前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p> 雄浑的落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大巴直接来到了维也纳的城市公园。维也纳城市公园(Wiener Stadtpark)是维也纳极具魅力的公共空间,有着独特地位与景致。</p> 公园内立有许多音乐家的雕像,如在雪松旁边的管内琴大师半身像、抒情曲之王舒伯特大理石全身坐像等。城市公园石亭。 <p class="ql-block">维也纳城市公园内的音乐家雕像林立,堪称“露天雕像展览馆”,有约翰・施特劳斯镀金雕像,俗称 “小金人” ,是公园标志性打卡点;还有舒伯特、布鲁克纳、雷哈尔等古典音乐大师雕像,尽显 “音乐之都” 底蕴 。</p> 施特劳斯金色雕像: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的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是奥地利人的骄傲,人们在维也纳的市立公园中安置了一座施特劳斯拉小提琴的金色全身雕像,这也是维也纳著名的标志之一。很多游客都会来这里与斯特劳斯合影。 维也纳城市公园于1862 年建成开放,位于老城区东部环形大道内侧,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 ,是维也纳首座向普通百姓开放的公园,横跨维也纳河两岸,由桥梁连接。维也纳城市公园建有大片草坪、湖泊、树林及步行道。 希腊女神喷泉饮水处。 画家雅各布·申德勒(Jakob Schindler)雕像。 不知道这是哪位大师的雕像(欢迎赐教)。 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1828)雕像。 从城市公园出来,走过几条马路,来到刘真真她们大部队品尝牛排的餐馆,据邓天赐说,一路上有三个小混混跟着我们,我到餐馆里避了避,看到国家歌剧院,然后走到克恩顿步行街口。 旅行社安排的吃牛排的餐馆。 这是一家名为 Cocktailbar &amp; Restaurante的鸡尾酒吧 &amp; 餐厅 。从敞开的门能看到内部暖黄灯光营造的温馨氛围,墙上挂有装饰画(含可口可乐主题海报 ),布置简约,门外建筑风格与灯光,传递出维也纳街头特色餐饮、休闲空间的韵味,是游客或当地人享受鸡尾酒、餐食,感受城市夜生活的去处。我们旅游团的部分团友在这里品尝维也纳特色牛排大餐。 我们旅游团的部分团友在这里品尝的维也纳特色牛排大餐。 我多年来养成了晚上饮食少量、免荤腥的习惯,没有参加自费的牛排大餐聚会,便一人逛逛维也纳大街。路过维也纳的Bettelstudent酒馆(Restaurant Bettelstudent) ,其招牌上绘有戴帽子、拿酒杯的人物形象,充满复古风格,在当地应该是很有特色的餐饮场所。 路过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走进克恩顿步行街。克恩顿步行街呈 U 形走向(也叫 “金色的 U 字” ),东起卡尔广场地铁站,西至米夏埃尔广场,全长约 900 米 。 串联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霍夫堡皇宫、斯蒂芬大教堂等标志性建筑,巴洛克、新艺术、现代极简等不同历史时期建筑风格在此交织,比如国家歌剧院(巴洛克风格 )、20 世纪初新艺术风商业楼宇,还有现代玻璃幕墙商业体,传统与现代融合超有看点。 大街两边的支马路上,充满了小吃、便当、风味摊档。 在维也纳最热闹的克恩顿步行街上,露天的餐座比比皆是。 克恩顿步行街上,人头济济。 克恩顿步行街既是购物胜地,又满是文化底蕴。聚集国际奢侈品牌(像路易威登、古驰等旗舰店,集中在国家歌剧院到史蒂芬教堂路段 )和奥地利本土老店(施华洛世奇水晶、莫扎特巧克力等特产店,多在格拉本大街交汇区域 ),年销售额超 40 亿欧元 。中段还有 18 家百年咖啡馆,像 1786 年开业的德梅尔咖啡馆,保留古典宫廷服务流程,逛累了能坐下感受慢时光。 克恩顿步行街还有露天咖啡馆、街头艺人表演,史蒂芬大教堂后方白天有复古马车服务 。冬季会变身圣诞市集主会场,建筑灯光点亮后,金色橱窗和鹅卵石路面超适合拍照,能沉浸式感受维也纳的浪漫与活力,是游客打卡维也纳必逛之地。 克恩顿步行街上的艺人。 克恩顿步行街上的消费场所丰富多彩。 我在克恩顿步行街上留个影。 这里的人们很友好。 这是奥地利连锁美妆零售品牌BIPA的门店夜景。BIPA 主打美妆护肤、个人护理等产品,在奥地利街头常见,类似本土版 “美妆集合店”。BIPA门店以亮眼粉绿波点装饰橱窗,夜晚灯光渲染出时尚活力氛围,既展现品牌辨识度,也贴合美妆零售吸引客流、营造潮流感的商业需求,是维也纳城市夜间消费场景的一部分 。 我走进维也纳地铁史蒂芬广场站(Stephansplatz)内,地下空间很宽敞,商店众多,看上去生意都还不错。 地铁史蒂芬广场站是U1与U2两条线路的交汇站,所以人流量比较大。 地铁史蒂芬广场站的自动扶梯只有向上的单梯运行。 地铁站上来就是圣斯蒂芬大教堂。进入大教堂看看。圣史蒂芬天主教堂。圣史蒂芬天主教堂是维也纳极具标志性的建筑,也是天主教维也纳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常被视为奥地利商议国家大事的地点,还被誉为“维也纳心脏”。 它风格独特,是欧洲古典风格建筑混合体,历经多个世纪改建、修建。始建于 12 世纪,初为罗马式,后融合哥特式(如高耸南塔 )、文艺复兴式(如北塔 )等风格,见证了建筑艺术的包容与演变。教堂内部有宏大哥特式布道坛、彩色玻璃窗(阳光透射添梦幻光晕 ),还有 “忧伤的耶稣” 雕像、巴洛克式祭坛等。 圣史蒂芬天主教堂。是维也纳的象征,见证城市发展,从早期宗教功能建筑,逐渐成为奥地利国家大事商议地、文化与历史传承载体,历经战争(如 1683 年土耳其围城、1809 年拿破仑入侵 )、二战破坏(1945 年遭炮火袭击,屋顶、钟、管风琴等损毁 )后,又成为奥地利人战后重建、凝聚民族精神的象征,1948 - 1962 年由全国九个联邦州共同修复 。 <br>地下墓园藏着黑死病牺牲者骨骸、哈布斯堡王朝皇族内脏,腓特烈三世大石棺是后哥特式雕塑杰作。 圣史蒂芬天主教堂承载着维也纳的历史记忆,从 12 世纪建造,历经战火(如二战中受损 )又重建,是奥地利民族精神象征,还见证过莫扎特婚礼等历史事件,静静伫立在旧市区中心,像城市的守护者。 虔诚的信徒们在这里静静地祈祷。 这尊雕像是“忧伤的耶稣”吗? 圣史蒂芬天主教堂塔高 136.7 米(南塔 ),屋顶有彩色菱形图案,包括皇家双头鹰、维也纳市纹章,夜间灯光映照下,古老石材与雕刻细节更显庄严神秘。 教堂外马路上供游客乘坐的马车。 游客们还可以用三轮车代步。 大街上全球知名的快时尚品牌Forever 21门店的夜景外观。明亮的品牌标识FOREVER 21十分醒目,橱窗和店内灯光照亮陈列的服饰,行人穿梭,展现出热闹的商业氛围,体现该快时尚品牌门店夜晚营业、吸引顾客的场景,传递出时尚消费与都市夜生活融合的气息 。 看上去新鲜可口的熟食,吸引了众多市民排队购买。 再走了一点路就原路返回,到国家歌剧院对面的一条酒吧街上看看,这里面很热闹,喝酒、娱乐,人很多。 酒吧街上游客熙熙攘攘。 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这里喝酒聊天。 走进维也纳环形大街画廊(Ringstraßen - Galerien)。它位于维也纳,是集购物、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场所。建筑外观融合现代与古典风格,夜晚灯光营造出热闹且有格调的氛围,人们在此休闲消费,展现当地夜生活场景,也体现维也纳作为文化与商业交融城市的特色 。 凭自己的方向感,走进城市公园,拍摄了部分团友今晚欣赏交响乐的地方-库尔沙龙·维也纳音乐厅(Cursalon)外观夜景。库尔沙龙·维也纳音乐厅建于19世纪中期(1865 - 1867 年),为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被维也纳环形大道与城市公园环绕,外观宏伟,屋顶有雕像装饰,夜晚灯光映照下尽显典雅。 <br>库尔沙龙·维也纳音乐厅是小约翰・施特劳斯首次登台演出的音乐厅,对维也纳音乐传承意义重大。拥有自己的维也纳古老沙龙乐团,常演奏施特劳斯、莫扎特等古典作品,每年超 500 场音乐会,适合音乐爱好者,也对古典音乐入门者友好,演奏者会借丰富表情添娱乐性。库尔沙龙·维也纳音乐厅兼具历史底蕴与现代功能,两层共四个宴会厅及千余平方米露台,能欣赏城市公园美景,是举办活动、音乐会的优质场地。还附设餐厅 “Das Johann”,可在享受奥地利美食同时赏景,还有约翰・施特劳斯舞会、圣诞及跨年等特色活动,带来视听味多维度体验 。<br> 库尔沙龙·维也纳音乐厅靠近城市公园约翰・施特劳斯金像等景点,构成维也纳音乐文化游览线路,方便游客串联打卡,感受音乐之都氛围 。演出结束后,我与大家汇合乘坐大巴返回维也纳Lelas West Hotel酒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