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录】16上学 我的岁月长歌——时光剪影(选节)

人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三章 我的童年记忆</b></p><p class="ql-block"><b> 十六、母校解散</b></p><p class="ql-block"> (一)一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记忆被尘封,但它们不该被遗忘,就像我的母校——乃莫板蒙族小学的那段坎坷历程。</p><p class="ql-block"> 1965年下半年,母校从原校址迁至滕家营村,同时更名为原<b>郊区民族小学</b>。这本该是一个新的开始,是母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新起点。那时的母校,整个校园都充满着希望的活力,校园里一草一本仿佛都在诉说着对未来的憧憬。教室里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划过的痕迹,如同知识的魔法印记,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p><p class="ql-block"> 然而,命运却对它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到了1968年底,在那个特殊的动荡年代,母校遭遇了巨大的不幸。学校被迫宣布解散,这对于一所承载着学生希望与梦想的学校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学生们就像失去了家园的鸟儿,只能是“各奔逃生”。学生们背着铺盖,怀着沉重的心情告别母校,各自返回家乡。我们姐弟也不例外,同村籍的十几名学生就这样无奈地离开了学校,踏上了归乡的路途。这一去,不仅仅是离开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告别了一段充满希望与成长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而回到村里后,这些从解散学校出来的学生们的苦难并没有结束。大家想继续上学念书,却四处碰壁。尤其是当年的六年级毕业生,哪个中学也不要。我们这些学生同样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那个年代,似乎一切的秩序都被打乱,教育的公平性被无情地践踏。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求学之路被无情地阻断。</p><p class="ql-block"> 不过也难怪,在那个动荡时期,解散关闭的不仅仅是我们读书的一所农村少数民族学校,而市里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学甚至是中专也关闭停办。学生的学业被迫中断,没有了上学的地方,这不仅影响了一代人的知识获取,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就像我的母校和我们这些学生的遭遇一样,这是一个时代的伤痛。岂能忘掉!</p><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沉浸在痛苦之中,而是要从中吸取教训。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教育环境。</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校乃莫板蒙族小学从迁址更名为郊区民族小学到被迫解散,共生存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其中前两年学习上课还算正规,后两年就停课“闹革命”了。校领导和一些老师被批斗,我们跟着喊口号。校长和教导主任都换了人。校长云学士被换成许文秀,教导主任换成梅凯。高年级学生还给老师画漫画丑画批判他(她)们。</p><p class="ql-block"> 1968年冬,学生们先后从学校开回户口和粮食关系。从此结束了吃供应粮和大食堂的日子。1969年又开始在生产队分上口粮。</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