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四十一载回望:那场中条山下的别离

强哥

<p class="ql-block">  昵称:强哥</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31691965</p><p class="ql-block"> 图片:现场拍摄、影集或网络</p><p class="ql-block"> 正文字数:2970</p><p class="ql-block"><b>四十一载回望:那场中条山下的别离</b></p><p class="ql-block"> 在我人生各学习阶段的毕业季中,上世纪84年7月7日走出军校大门的那个毕业季既是我振翅起飞走向人生更加广阔舞台,又是别离三年军校生活难以割舍同窗情谊的情感交织期。欣喜的是这一刻我已实现了从一个合格战士向优秀学员转变,正式进入军官行列。忐忑的是未来的军旅生涯或充满着复杂多变的考验。伤感的是同窗三载的学友这一别各散五方后他日何时能相聚。</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八队学员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需要,中央酝酿重新组建以维护国家内部安全稳定为主要目标任务的武装警察部队。为此,公安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决定先期开办培养干部的专门学校,便在原“五四一”工程的基础上选择位于夏县的几个分部的旧址上筹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 </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原址现大门)</p> <p class="ql-block">  1981年秋,经过层层考试选拔,我有幸成为建校后的第一批学员,见证了学校初始起步和边建设边发展的进程,对学校的创立背景、架构规模、学科建设、教育培训和人才队伍质量等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校的创立开创了重新组建的武警部队的高等教育先河,为以后陆续组建的西安武警技术学院、廊坊武警学院、天津武警医科专科学校等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亦为以后各省市武警总队相继设立的指挥学校(院)和警种学院提供了相关专业师资保障和教材教辅等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八队的同学)</p> <p class="ql-block">  虽然后来更名为武警专科学校的母校在九十年代整体迁往天津并两易校址,校名已更为武警指挥学院,并升格为本科,无论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和教学规模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我与夏县警校的母校情结和“黄埔一期”的自豪感却与日俱增地萦绕在脑海里,昔日同窗三载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让人感怀。 </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位于天津的武警学院)</p> <p class="ql-block">  我所在的六班,先后汇集了江西的田东亮、黑龙江的陈军以及唐树军(第二学年由七班调入)、内蒙的郝庆华(第二学年从一区队二班调整过来)、家住北京东城区东四十四条的赵振刚、广东英德武警中队来的欧光强(第二学年调任七班副班长)、福州市水部柳前一号的林国钦、四川的魏光和、山西太原的张新德,可谓群贤毕至,良鸟同栖。这些同学在校的表现都不错,即使生活条件虽艰苦一点,学习训练紧张一点,但所有的困难都被踩在脚下,圆满完成学业走上武警部队教育训练和执勤处突一线,为武警部队建设贡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室内训练场)</p> <p class="ql-block">  先说江西老俵田东亮,他来自抚州,中等个子,长着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脑筋活络,聪颖睿智,点子新,办法多,城市兵的特点也十分明显。我因湖南与江西的邻居关系,对他这个老俵的感觉很好,在学习工作中,支持拥戴他毫不含糊。记得第二学年,我们推举他担任了六班第二任班长,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六班异常活跃,学习训练氛围更好。毕业后,他先在南昌指挥学校担任教官,后来转业地方创业经商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学年与田东亮搭班子继任班付的陈军同学,老家在东北那圪瘩,属绥化市北林区管辖。他典型的东北人习性,国字脸,一对蛮显型的酒窝,一头有型的黑发,洗漱完毕习惯性摸点水,摔摔头,帅气外露,加之聪灵劲十足,深受男女战友们喜爱。或是由于文化基础扎实,聪颖勤奋,门门功课在九十分以上,即使是相对稍弱一点的军事、体能科目,在大家的帮助支持下,也有长足进步,最终各科考试完毕后,全校只有他和消防的夏先南获评全优学员,毕业分配时双双进入刚组建不久的武警总部。1985年秋我赴沈阳中国刑警学院刑事侦查专业进修时路过北京,专门去拜访过他,在他办公室发现我梦寐以求的军功章堆了一地,他或开玩笑说:颁你一个一等功奖章怎么样?我说不用,却在心里暗自发誓,将来一定要以实绩赢得军功章,现在我抽屉里摆着的虽只是一枚三等军功章,但也为此感到自豪不已。又过了几年,他在总政青年局任职期被选送国防科大师干班,我们再次相聚,仿佛看到他仕途宽阔的喜人前景。2012年冬,我在郴州市某局任局长时得知他荣调上海某军医院任政委,更为他朝将星路上挺进的英姿而欣慰,于今他已是将星闪耀,成就裴然。梳理他由民警战士而学员,由武警高等学府而武警总部,由武警总部跨界解放军总政治部(着陆军服),后转任海军,历经了武警、解放军陆军和海军等不同序列、岗位的沥练。他从戎四十余年的人生履历是多么的丰富和精彩。将他写进母校的历史,我首先觉得应是六班的自豪、二区队的骄傲、八中队的光荣、二大队的亮色,更是母校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下图左为陈军右为室友宋日明)</p> <p class="ql-block">  再说说班副欧光强,大哥1978年入伍,来自英德县武装民警中队。他中等个子,典型的广佬,我很喜欢这个邻省大哥,或因他性格开朗,为人耿直,以及敢说敢做的担当,他后来调整到七班,学习训练及号召力不错,我知道我的眼力错不了,他毕业回广东后正赶上广东改革开放和大发展需要武警部队发挥维稳作用的关键期,一步一步干到四支队长的重要职位(岭南特警队),充分展现了母校培养的光芒,为武警部队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射击场)</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转眼毕业离校整整四十一年了。 离开夏县的日子越久远,思念的情怀更浓烈,让人无时不刻都忆起与师长、同学、战友相处的日子。有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 在夏县的每一个日日夜夜,无一不是我们激情燃烧的岁月。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响起,宁静的校园便开始醒来。</p><p class="ql-block"> 在中条山上,我们迎着初升的太阳,或沿着陡峭的山脊爬上山顶,将图版摆放在马扎上,寻找站立点,标定目标,用“跳眼法”目测距离,如此这般在沟壑纵横的山川中“指点江山”。透过望远镜,仿佛能看到学校操场上整齐的行进队伍,时儿齐步时儿正步,还有那一招制敌的擒拿格斗术、单双杠上旋转的优美身姿以及学员大食堂的袅袅炊烟。放眼望去,开阔的麦田及道路两旁、机耕道边,满目葱绿,一眼望不见尽头的高耸白杨树和倒插的垂杨细柳,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还有那校门口不远处驻军高大威猛的骡马奔跑蹶起的扬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把中条山脚下静美的校园映衬得分外妖娆。</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本人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在中条山深处,我们隐伏在人迹罕至的丛林里,悉心研究打“空降特务”战法,随着教员预设的敌情,我们交替掩护,按导调推进和完善的抓捕方案,利用地形地物,缩小包围圈,趁“空降之敌”立足未稳之际打他个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 夜幕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按地图行进。大家借着朦胧的月光,手持指北针测定前行的方位后,以急行军的速度通过预设的一个又一个检查点。</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仅存的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  频繁的高强度的昼间训练下,我们或更加亲睐夜间训练。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们静伏在沙地上,满以为躲过教员犀利的眼睛,微闭一下双眼,脑海里便偷偷地呈现出父母亲人和女友的音容笑貌,情不自禁地露出甜美的微笑来。记得有一次夜间训练简易通信课目,风趣幽默的教员在教学时强调信息传递的准确和重要性时讲到,某部在一次演练传递口令中就闹过一场误会,原来传递中一名地方方言比较重的战士将前面发现一个“人”的口令传成前面发现一个“营”而使部队虚惊一场……</p><p class="ql-block"> (我和夫人在通往教学楼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  转眼又是一年毕业季,忆起41年前毕业离校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中条山下,汾水河畔,这里是培育我们的摇篮”校歌在耳边响起,让人心潮澎湃。谢谢你,母校!谢谢你,战友!中条山的朝阳,汾水河的月色,还有那嘹亮的号角与并肩的身影,早已融入血脉,成为生命里永不褪色的勋章。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啊,是青春淬炼成钢的炉火,照亮了我们一生的征程。</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我们配备的书包和指挥尺等)</p> <p class="ql-block">一一谨以此文献给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高等教育的拓荒岁月,献给我的母校和1984年夏一同走出夏县警校大门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长沙涂强辉乙巳年六月初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