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皇子在封地藩府所刻图書,稱為藩府刻本,包括弋陽府、淮府、楚府、吉府、趙府、蜀府等十五府。因藩府有財力、時間,多以中央政府賞賜的宋元善本作為底本,故無論校勘、版刻、用紙皆為當時翹楚,亦为後世所重。 </p> <p class="ql-block">图示《孟子》(卷三至六) 首页钤有"吉府圖書"藏印,尾页更有刊刻牌记“成化庚子吉府重刊”,表明该书為明代吉藩所刊藏。该书开本阔大,白棉纸质,颇有王府气派。据考,吉府刻書活動主要是在吉簡王朱見浚和吉宣王朱翊變在位期間。朱見浚(1456年7月11日-1527年8月16日),英宗庶七子,宪宗之弟,明朝第一代吉王,自成化十三年就藩,吉王一脉便世袭长沙,直到崇祯十七年长沙为张献忠所攻陷。 </p> <p class="ql-block">据文献记载,简王能文善書,收藏甚富,在长沙期间,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与岳麓书院等多有合作,广为刊布儒家经典。有明一代,吉藩刻书地方影响巨大。李致忠《明代藩府刻书简表》列吉藩刻书24种,数量居诸藩刻书第三。今有实物或有目可查者尚有8种,然此类帶鈴印本較少,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一收有明刻《尚書》二卷一部,清代潘祖蔭《滂喜齋藏書記》卷二子部有明刻《賈誼新書》,皆为帶印吉府刊本,素為藏家所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