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自白书

xiao Sひ

<p class="ql-block"><b>(美篇号:9837833)</b></p><p class="ql-block"><b>文字/图片/编辑:xiao SU(跨越时空自白书)</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i>三毛在《简单》中写道:“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这分明就是我的人生写照。遇见倾心之人与事,我会毫不犹豫地奔赴,眼中藏不住热烈;倘若触及底线,我亦能决然抽离,不拖泥带水。这般敢爱敢恨,便是我交付给世界的鲜活自白书。——</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打火机"咔嗒"一声划破寂静,烟头在黑暗里绽开橙红的花。总有人说我活得太"用力",像幅未干的油彩画,浓烈的色块冲撞着世俗的留白。可当我把真实的褶皱摊开来,那些说着"欣赏"的人却慌忙后退——原来他们爱的只是画布上光鲜的局部,而非颜料下凹凸的肌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的独特是带刺的野蔷薇,拒绝被修剪成温室里的标本。去年在景德镇,我蹲在龙窑边看匠人烧制裂纹釉,那些不规则的冰裂纹路让我突然明白:完美的规整是流水线的产物,而缺陷里藏着独一无二的呼吸。于是我开始收集残缺的器物:一只缺了口的青花碗,瓶身歪扭的钧瓷茶盏,它们在陈列柜里比任何工艺品都耀眼。朋友来家里做客,指着那些"破东西"笑我品味奇特,我只是把茶杯重重一放:"你看这道裂痕,像不像黄河在地图上拐了个弯?"他们不懂,我爱的从来不是完整,而是每道伤痕里生长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幽默是我打磨过的双刃剑,既能劈开尴尬的冰面,也会划伤误触的手。某次公司团建,我模仿领导开会时的口头禅,逗得同事前仰后合,却没注意到角落里上司沉下的脸。后来他在部门会议上敲着桌子说"要注意分寸",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在脱口秀俱乐部,那个因为讽刺老师被请家长的下午。原来有趣的代价,是永远要在"冒犯"与"讨好"之间走钢丝。可我偏要做那个不肯收刃的人——如果幽默必须包裹虚伪的糖衣,那我宁愿当个不会笑的哑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炽热的血液里流淌着孤注一掷的基因。二十岁那年,我为了追一场草原上的流星雨,瞒着家人坐了两天两夜绿皮车,在零下十五度的旷野里冻到失去知觉。当流星拖着尾焰划破夜空时,同行的驴友缩在帐篷里唠嗑,只有我跪在雪地里哭到发抖。后来有人说我"太冲动",可他们不知道,当城市的光污染吞噬了星空,能为片刻的璀璨付出一切,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就像现在,我依然会为了一本好书熬到黎明,为了一场livehouse请假跨省,这种"不理智"的炽热,是我对抗平庸的最后武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真诚的底色是不怕被看透的坦荡。前阵子朋友借钱周转,我直接问他:"你上次欠的三千还没还,这次能保证什么时候还?"他愣了半天,骂我"不够意思",转头却在朋友圈晒别人"爽快"借钱的聊天记录。可我宁愿做那个煞风景的人——比起打肿脸充胖子的"仗义",戳破泡沫的真话才是真正的慈悲。就像我会告诉暗恋对象"我喜欢你,但也接受你不喜欢我",会对客户直言"这个方案有三处致命漏洞",这种不讨喜的直白,让我失去过机会,却也让我在跌倒时,总有真实的手伸过来搀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烟盒在掌心被捏出褶皱,尼古丁像老友般安抚着神经。上周在医院体检,医生指着CT片说"肺纹理增粗",我走出诊室就点燃了一支烟。旁边的孕妇皱着眉快步走开,环卫工大爷嘟囔着"年轻人不爱惜身体"。可他们不知道,这支烟陪我熬过创业失败的凌晨,听过我对着电话向母亲隐瞒失业的谎言,也见证过我在异乡出租屋里,对着天花板吞下去的所有委屈。它不是好习惯,却是我与世界和解的方式——当所有人都要求我"懂事",只有它允许我做个不必坚强的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站在人生的门槛回望,那些说"欣赏"我的人,大多停留在"你真特别"的惊叹里,从未想过走进我的兵荒马乱。他们爱我的有趣,却怕我的尖锐;迷恋我的热烈,却躲着我的偏执。可我早已不再需要模糊的点赞——要爱,就请爱我抽烟时指尖的颤抖,爱我固执时眼里的血丝,爱我把真诚磨成匕首时的笨拙与勇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世界多的是八面玲珑的鹅卵石,而我偏要做棱角分明的花岗岩。或许会在岁月里磕磕碰碰,或许永远等不到懂得收藏我的人,但至少我活成了自己的模子——非黑即白,有血有肉,不被"欣赏"的糖衣软化,也不为"合适"的模具妥协。毕竟,能坦然拥抱全部的自己,才是对生命最郑重的喜欢。</p> <p class="ql-block">‌苏子滔,80后,出生于福建泉州。他自幼酷爱诗词、散文等,曾是福州晚报签约诗人。多次作品发表在各平台,代表作有《桃子》、《家父》、《十岁那年的春天》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