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黄河

阿牛得草

<p class="ql-block">桥下黄河</p><p class="ql-block">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仙太白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黄河自青藏高原三江之源冰雪融化的水滴,经黄土高原汇集成巨川,一路向东奔向大海。这黄浊水流,千百年来,不知疲倦地冲刷着中原大地,掀起了中华文明的波澜壮阔。</p><p class="ql-block"> 兰州被誉称为“黄河明珠”。黄色河流,自兰州城中穿过,奔腾不息,气势如虹。</p><p class="ql-block"> 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先生形容黄河水过兰州城的情景:“湍上急流声若箭”。</p><p class="ql-block"> 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兰州黄河铁桥 ,后为纪念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将其命名中山桥。中山桥是黄河历史上的第一座桥梁,如今已是兰州的重要地标以及网红景点。</p><p class="ql-block"> 来兰州旅行的人,无不想到中山桥观赏奔涌的黄河水自桥下通过的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 暮色渐起,盛夏兰州城的天空,此时阴云遮蔽阳光,让人感觉丝丝凉意。我站立桥头,抬眼望去,“中山桥”三个金色大字立于拱顶之上,左边有一只龙头石龟驮着巨大的石碑,碑前刻着“黄河第一桥”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眼前是一座四墩五孔高大的钢铁大桥,横跨黄河之上,就像一位古老巨人苍劲的手,用力搭住两岸。桥身纵横交错的钢梁,犹如一道钢铁彩虹。</p><p class="ql-block"> 大桥早已不通车辆,桥上游人熙熙攘攘。我漫步来到桥中央。 桥不算宽,十米以内,桥长也就两三百米,两侧护栏以及顶梁有点脱漆和锈斑。铁桥与视距内另一现代桥对照,略显古色旧态。</p><p class="ql-block"> 桥面上铁板早已磨得光滑,行人踏上去,便发出空洞的响声。这响声与桥下黄河的咆哮混在一起,似乎正播放着奔放的协奏曲。</p><p class="ql-block"> 河对岸的白塔山,树木葱笼;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屋舍错落有致,显出几分古意。</p><p class="ql-block"> 站在桥上,河水从桥下奔腾而过,激起层层浪花,时而打一个漩涡,便又向前奔去,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p class="ql-block"> 九曲回肠的黄河,承载了多少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基因。从黄帝、炎帝的传说,到夏商周的都城遗址,再到儒家文化的诞生。</p><p class="ql-block"> 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镌刻着最初的文字;秦汉的烽火台,矗立在河畔高处;唐宋的诗词歌赋,在河水的伴奏下传唱。</p><p class="ql-block"> 我望着黄色绸带般滚滚向前的黄河水,耳边似乎响起《黄河大合唱》的旋律,那便是永不言败中华民族的精魂曲。</p><p class="ql-block"> 苏秋航</p><p class="ql-block"> 2025.6.26汕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