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夜,我吃了三种抗过敏药物,并依次使用了两种外用药物,处理新发的皮疹:先涂抹洗剂,再敷上药膏。本以为皮损会逐渐消退,不料凌晨1点皮疹急剧恶化,对治疗产生强烈抵抗。红斑性疹块蔓延至背部和小腿,形成大面积瘙痒斑块,伴随剧烈刺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起后咨询一位医生朋友,他强烈建议我立即接受专业临床评估——这个提议我向来抗拒,但此刻意识到必须遵从。在医院简述病史后,接诊医生推测为环境暴露性病因,可能源于近期登山时接触有毒昆虫。当被问及近期呼吸道症状时,我确认有户外活动史,但否认发热或其他症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医生开具静脉生理盐水输注处方,我表示同意。医生给我穿刺置管时,我以抽离的姿态观察针头刺入过程——蚊叮般的瞬时刺痛后,通过这纤细针管与外界建立联结的体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在输液装置旁,我凝视生理盐水沿管路滴落,思忖其即将开始的体循环。这让我想起医学的象征性回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并忆起五年前为祖母静脉补液的往事。当时她脆弱的血管条件需要精细穿刺技术——那次经历中我发现自己竟无师自通掌握了静脉穿刺要领,曾笑言"我天生就会扎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次输注过程顺利。治疗期间友人询问症状是否缓解,我解释需待溶液完成全身循环方显疗效。想象液体在脉管系统中奔涌,与病菌展开冲突性交锋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输液结束后(大约下午五点,整个过程持续了两小时),症状已显著改善:手臂不再瘙痒,主要皮疹也消退了。虽然这些“入侵者”究竟是经由肾脏排出,还是被免疫系统所中和——其撤退的路径对我而言仍有些神秘——但它们的“撤退”已成事实。我随即发信息告知那位医生朋友无袖,感谢他的及时建议与帮助。内心不禁浮现一句感慨:交友贵在至诚,求医当寻良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这位医生,处方中特意包含了保护肠胃的药物。这个细节让我尤为信服他的诊断与治疗方案。或许他深知抗过敏药物可能刺激我本就脆弱的胃,又或许我的皮肤症状本身就提示了潜在的肠胃问题。相比之下,前一位医生仅凭表象就断定为日光所致。当然,我并非否定她的帮助——也许她的方案意在激发体内反应,促进更深层的循环排毒,只是我当时未能理解其用意。毕竟,身体的康复有时并非越快越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此刻显得尤为贴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皮疹只是身体的一件小事,倒是给我的心灵上了一节善意的好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