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后的秘境一墨脱(十一)

周小杰

<p class="ql-block"> 再见,墨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墨脱是我国大陆最后插上五星红旗的县城</span>,1954年解放军工作队曾进驻过,后因各方面条件不具备而退出,至1962年6月12日才解放。解放后的墨脱因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很长时间处于不通公路.不通电话.不通邮的“三不通”状态。被称为“隐藏在云雾、雪山、密林中的人间绝境”,是与世隔绝的“高原孤岛”。</p><p class="ql-block"> 由于没有公路,县城往外地及至各乡都无法通车,往来只能走骡马驿道或人行小路,所有货物全靠人背畜运,县里的交通局长被戏称为“骡马局长〞。由于不通公路,平常的物资,价格昂贵得令人目瞪口呆,鸡130元一只,一斤米22元,水泥最高时一吨一万多元。不仅如此,还造成过许多悲剧。曾经有一个恋爱中的大学毕业生到墨脱工作,给恋人写了很多情书,因一年八个多月的大雪封山,等到信能送给恋人时,恋人己成为了别人的新娘。在墨脱工作的一个人病了,三位同事用担架送他去医院,翻越多雄拉雪山时被冻成了雕塑。</p><p class="ql-block"> 在没通公路前,人们称进墨脱的路为“天路”(天啊,这那里是路啊!)。所谓路就是雪山.急流.悬崖.蚂蝗.毒蛇.猛兽,还有寒冷.炎热.暴风雪.泥石流。也有人称之为“心路”,走过一次进墨脱的路,就会成为你一生刻骨铭心的路。</p> <p class="ql-block">  经过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长时间持续建设,现在进出墨脱己建有两条公路,察墨公路和波墨公路。不用途步穿越多雄拉“死人山”,不用攀爬豁口“老虎嘴”,不用绑腿搓盐闯“蚂蝗山”,不用过陡峭的“寡妇崖”,不用溜索过“吊孝江”,不用过头昏脑胀的软藤网桥了。当然,也就不用受“三个蚊子一盘菜”.“三个虼蚤顶铺盖”.“三个蚂蝗做腰带”的害虫袭扰和折磨了。所有乡村也都通了公路,原来靠人背畜驼运物资己成为历史,留在了墨脱博物馆照片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墨脱的农村公路</p> <p class="ql-block">察墨公路(也有称派墨公路:林芝米林县到察隅汇入察墨公路)∽∽察隅扎瓦根镇到墨脱(219国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波墨公路(也称扎墨公路)∽∽波密县的扎木镇到墨脱(318国道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莲花阁一墨脱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籐网桥照片</p> <p class="ql-block">通公路前背夫和骡马队照片</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特别是最近这些年,墨脱发生巨大变化的是交通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而依然川流不息.汹涌澎湃的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惊涛拍岸的大拐弯。</p><p class="ql-block">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报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达5382米,是地球上最深的大峡谷,远超深2133米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和深3200米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可你知道吗?这“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的大峡谷,是因为一次传说中的旅游而行成的。</p><p class="ql-block"> 相传“冰山之母”岗仁波齐大雪山有4个儿女,一天双鬓斑白的老母把4个儿女叫到身边说:你们都长大了,应当出去见见世面,你们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去世界各地遨游吧。大儿子雅鲁藏布江向东,二儿子狮泉河往西,三儿子象泉河向北,小女儿孔雀河向南。雅鲁藏布江绕过999座雪山,穿过999条峡谷,来到贡布地区,看到了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美丽的鲜花,还有“冰山之父”南迦巴瓦,高兴极了,便放声高唱…,这时一只鹞子落到江面喝水,雅鲁藏布江问它:喂,朋友,你是从哪里来的?小鹞子歪着脖子傲慢地回答:我是从印度洋来的呀!雅鲁藏布江一听,连忙打听:你看见我的弟弟狮泉河.象泉河和妹妹孔雀河了吗?小鹞子根本没到过印度洋,也没见到他弟妹,就撤谎说:他们呀,早到印度洋了。雅鲁藏布江一听,掉头向南,闯山崖.穿险滩…一路奔腾,硬是把喜玛拉雅山东段冲成两半,从而形成了以南迦巴瓦为中心的、马蹄形的、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身处墨脱大峡谷,但见:涛涛江水滚滚流,茫茫山海层层雾。这里:山,险峻陡峭,重嶂叠峦;峰,奇异秀美,姿态万千;林,松涛阵阵,鸟语声声;云,烟涌蒸腾,变幻无穷。抬头所见是无尽的山路,无尽的云海。</p> <p class="ql-block">  墨脱还是中国瀑布最多的县,己探明的大瀑布就有五百多条,规模庞大,景观独特。它们有的掛在路边,有的飘在林中,有的顺山急流,有的飞瀑而下,有的不见其影,只闻其声……</p> <p class="ql-block">  路通了,生活环境变了,门珞巴族的木制吊脚楼,大部分也成了历史遗迹。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大都住进了政府建的新村。看到这么现代化的墨脱县城,你能想象得出1988年时,墨脱县里小店的货架上,只有几块香皂和两支牙膏,而且还是非卖品,只供参观。要买香皂需县里主要领导签字。当时学生领到一只铅笔和写字本都是很奢侈的事,课本和教材都需翻山越岭走半个月时间从林芝背过来吗。据说当时老百姓的经济收入也大多来源于当背夫的运费。</p> <p class="ql-block">  再见,南迦巴瓦!再见,墨脱!</p><p class="ql-block"> 9月30日从林芝回北京。听说从林芝乘机飞北京,会从南迦巴瓦峰边飞过,我选择了靠窗的座位。登机后我取出相机,飞机起飞后我便对着窗外拍起来。一位漂亮的空姐可能猜到了我想拍南迦巴瓦,走过来热情的告诉我,在群山之中如何找出哪个是南迦巴瓦峰,说实在的我听的似懂非懂,因为心思全在窗外,恐怕错过了,一边听她说一边狂拍。到现在为止,我也不确定是否拍到了南迦巴瓦峰,照片里有没有南迦巴瓦峰,只能选几张放到这里,由大家自辨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墨脱不但风景独一无二,世所罕见,是西藏的“西双版纳”和“江南“,而且是让人灵魂有所颤动,心灵有所净化的“人间天堂”,它才是中国真正的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是藏语的音译,又译为“香巴拉",其意为"极乐园"。20世纪30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穿行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山峡谷,苦苦寻觅香格里拉的踪影。几年后回到英国,声称自己己找到了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并于1933年出版了纪实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书中向世人描绘了一个隐藏在喜马拉雅山深处、神奇美丽的香格里拉。那神秘莫测的峡谷、巍峨的雪山、美丽的湖泊、茂密的森林,散落在山间的木屋,与自然合谐相处、与世无争的居民,深深吸引了大萧条时期生活艰难而精神空虚的西方人。一时之间,西方世界刮起了寻找精神家园的热潮。他们先后到印度、尼泊尔和我国西藏,寻找古老的信仰和人类遗失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顺应潮流,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国旅游业开始兴旺起来。1956年印度宣布喜马拉雅山雪峰小镇巴帝斯旦为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1992年尼泊尔不甘示弱,称本国南麓的莫斯唐小镇才是正宗的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 1997年9月,云南省向外界宣布香格里拉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并随后将中甸改名香格里拉市。后四川稻城也称自己的香格里拉镇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但根据佛教典籍记载和民间传说,西藏乃至整个藏区只有一处符合希尔顿笔下的“西藏蛮荒之地”,那就是喜马拉雅山南麓∽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传说是观世音菩萨的一滴眼泪,绿渡母幻化的一朵白莲花∽佛之净土白马岗∽墨脱。</p><p class="ql-block"> 可惜的是美丽的墨脱,由于英殖民主义者的麦克马洪线,目前三分之二的地方还处在印控区,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它很小的一部分,希望整个墨脱早日全部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到它的全境旅行观光!再见,墨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