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书院·每月一读
《我心归处是敦煌》读书分享会 主持人:宋小英 <p class="ql-block">今日,政协书院“每月一读”活动共读《我心归处是敦煌》。大家通过观看樊锦诗采访视频,沉浸式感受敦煌魅力。10位诵读者分别围绕“守着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两大主题深情朗读,张红梅、李文瑞带来精彩分享,书友互动热烈。焦勇、杨建平专业点评升华感悟,最后众人合诵书中金句,以声传情,致敬敦煌守护者,传承文化根脉。</p> 一、观看樊锦诗采访视频 二、读书分享
第一主题:守着前辈的火
诵 读:5人依次诵读相关段落
诵读者:杨学东 张慧敏 周洛莹 李建峰 王楚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关于人生追求与敦煌缘分(杨学东)</b></p><p class="ql-block"> “我其实也想过离开敦煌。为什么呢?在敦煌的日子,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与外界的联系少之又少。而且,和家人聚少离多,孩子小的时候我没能好好照顾他们,错过了他们成长的许多重要时刻,这让我心里满是愧疚。我也曾有过动摇,想着是不是该回到城市,回到家人身边,去过一种更安稳、更普通的生活。但每次当我走进洞窟,看到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彩塑,我的心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抓住。那些历经千年依然绚丽的色彩,那些栩栩如生的佛像,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而又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先人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智慧和情感。那一刻,我知道自己离不开敦煌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与我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这里就是我心灵的归宿。我意识到,我的人生追求和敦煌已经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守护它、研究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描绘敦煌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张慧敏)</b></p><p class="ql-block"> “敦煌,这片神奇的土地,既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又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当你站在鸣沙山上,俯瞰着月牙泉,你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那连绵起伏的沙丘,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而那一弯清泉,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沙漠之中,给人带来一丝清凉和希望。而当你走进莫高窟,感受着那浓郁的艺术氛围,你又会被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所折服。那精美的壁画和彩塑,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里,自然与人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种独特的美,是敦煌独有的,也是吸引无数人前来探寻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描述莫高窟的独特魅力(周洛莹)</b></p><p class="ql-block"> “莫高窟,它不仅仅是一座艺术宝库,更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当你走进洞窟,就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时代。洞窟内的壁画,题材丰富多样,有佛经故事、神话传说、世俗生活等等。那些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的壁画,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画中人物的服饰、发型,到建筑、交通工具,都能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而那些彩塑,更是栩栩如生,每一尊佛像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灵魂。他们的神态各异,有的慈悲祥和,有的威严庄重,让人不禁心生敬畏。莫高窟的艺术,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既有印度的佛教艺术元素,又有中国的传统绘画和雕塑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它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谈及莫高窟人的坚守与奉献(李建峰)</b></p><p class="ql-block"> “在莫高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地坚守在这里,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放弃了城市的繁华和舒适,来到这大漠深处,只为了守护这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中有画家、雕塑家、考古学家、文物保护专家等等,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每天都要在洞窟里工作,忍受着洞窟内的潮湿、闷热和灰尘。他们要仔细地清理壁画上的污渍,修复受损的彩塑,记录壁画的细节。他们的工作繁琐而又辛苦,但他们却从未有过怨言。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意义重大,他们是在为后人留住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莫高窟的未来,他们的坚守和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5.回忆与常书鸿等前辈的交往(王楚玉)</b></p><p class="ql-block"> “常书鸿先生,他是敦煌艺术的守护者和开拓者。我第一次见到常先生的时候,就被他身上那种对敦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所打动。他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越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来到敦煌。他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而且在敦煌的保护和研究方面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经常给我们讲述他在敦煌的经历,那些艰苦的岁月,那些为了保护敦煌而付出的努力,让我们深受感动。他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关心着我们的成长,鼓励我们要为敦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段文杰先生,他也是一位对敦煌艺术有着深厚感情的人。他在敦煌工作了六十多年,对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敦煌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这些前辈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宋小英</p> <p class="ql-block">分 享:围绕第一主题分享读书体会</p><p class="ql-block">分享者:张红梅</p> <p class="ql-block">互 动:书友们围绕第一主题分享读书体会</p> 第二主题:开辟明天的路
诵 读:5人依次诵读相关段落
诵读者:杨晋霞 王文梅 杜爱荣 张逸波 马雅琪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阐述敦煌文化的传承意义(杨晋霞)</b></p><p class="ql-block"> “敦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敦煌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敦煌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当我们看到那些精美的壁画和彩塑时,我们会为祖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所折服,会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另一方面,敦煌文化也可以为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启示和借鉴。它所蕴含的和谐、包容、创新等精神,正是我们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敦煌文化,汲取其中的精华,为我们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敦煌文化也是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交流的桥梁,通过向世界展示敦煌文化的魅力,我们可以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7.讲述敦煌保护工作的艰辛与挑战(王文梅)</b></p><p class="ql-block"> “敦煌的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由于莫高窟地处大漠深处,自然环境恶劣,风沙、潮湿、温差等因素都对壁画和彩塑造成了严重的损害。而且,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的增多也给洞窟的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保护好莫高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建立了科学的监测系统,对洞窟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洞窟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还对壁画和彩塑进行了修复和加固,采用了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尽可能地恢复它们的原貌。但是,保护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如何平衡旅游开发和文物保护的关系,如何提高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解决。”</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8.表达对敦煌未来的期许(杜爱荣)</b></p><p class="ql-block"> “我希望未来的敦煌能够继续保持它的独特魅力,成为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敦煌文化,喜欢敦煌文化,让敦煌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希望我们能够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开展敦煌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让敦煌文化走向世界。同时,我也希望莫高窟人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莫高精神’,坚守在这片土地上,为敦煌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敦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反思人生选择与责任担当(张逸波)</b></p><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程,我们会面临无数的选择。有时候,一个选择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一生。我选择来到敦煌,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从未后悔过。因为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我肩负着保护和传承敦煌文化的责任,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我不能辜负历史和人民对我的期望,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敦煌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承担责任。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0.感悟生命与敦煌文化的关联(马雅琪)</b></p><p class="ql-block"> “在敦煌的日子里,我常常思考生命的意义。我觉得,生命就像敦煌的壁画一样,虽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褪色,但它的价值和意义却永远不会消失。敦煌的壁画和彩塑,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而我们的生命,也应该像这些壁画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价值。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美好的东西。敦煌文化给了我这样的启示,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我希望自己能够像守护敦煌一样,守护好自己内心的那份信念和追求,让生命在奉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分享:围绕第二主题分享读书体会</p><p class="ql-block">分享者:李文瑞</p> <p class="ql-block">互动:书友们围绕第二主题分享读书体会</p> <p class="ql-block">焦广文</p> <p class="ql-block">杨学东</p> 三、点评 <p class="ql-block">焦勇</p> <p class="ql-block">杨建平</p> 四、合诵金句 <p class="ql-block">《我心归处是敦煌》中的金句:</p><p class="ql-block">1.飞天是佛教文化的使者,从古老的印度起飞,曾在阿富汗、尼泊尔歇脚,越过昆仑,经新疆到敦煌,接受华夏文化的洗礼,然后飞遍神州大地,又飞向更远的东方、西方,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鉴赏。</p><p class="ql-block">2.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p><p class="ql-block">3.几代莫高窟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诠释的正是“坚守大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p><p class="ql-block">4.原来世界的意义并不取决于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和时间,而取决于心灵对世界的体验和感知,心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p><p class="ql-block">5.一个人必须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p><p class="ql-block">6.一切在世人看来最艰难的所在,一切人迹罕至的地方,其实是命运对于意志达成最彻底的考验之处。一切在世人看来最不可能有生之意义的地方,恰恰可以唤起生命极大的力量和信念,并且创化出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宋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武主任总结</p> 我的读感 <p class="ql-block"> 我是从端午节那天开始读的,这次是带着任务读的,12天读完了!我认识到,好的书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各个方面都有涉及,都会有收获。</p><p class="ql-block"> 读完这本书,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敦煌看看,看看北区、南区,看看距离莫高窟15公里的数字博物馆,看看静谧的宕泉河、望望神奇的三危山,九层楼上走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心归敦煌,岁月生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读《我心归处是敦煌》有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端午佳节,粽香萦绕,我翻开了《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本书。带着任务开启阅读之旅,十二天的时光,宛如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让我沉浸其中,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本书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宛如一本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在这里,历史、艺术、考古、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知识相互交织、熠熠生辉。每一页都蕴含着深厚的底蕴,每一个故事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我在阅读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对敦煌文化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上书本,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冲动——我渴望踏上那片神秘而神圣的土地,亲身感受敦煌的魅力。想去莫高窟北区探寻历史的痕迹,触摸岁月留下的斑驳印记;漫步莫高窟南区,欣赏那精美绝伦的壁画和栩栩如生的彩塑,领略古代艺术大师们的鬼斧神工;前往距离莫高窟15公里的数字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文化的前世今生;静静地坐在宕泉河畔,聆听河水潺潺流淌,感受那份静谧与安宁;遥望神奇的三危山,想象着它承载的古老传说;登上九层楼,俯瞰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让心灵与历史对话,与文化交融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书中樊锦诗先生的事迹,更是深深打动了我。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敦煌,为敦煌的保护、研究和弘扬事业倾注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她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她坦诚地说:“如果说爱人不支持我,那我肯定就要离开敦煌了,我还没伟大到为了敦煌不要家、不要孩子。我不是那种人。”这番朴实无华的话语,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樊锦诗先生。她有着对敦煌深沉的热爱,也有着对家庭、对孩子的眷恋与责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她努力寻找着平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是因为爱人的理解与支持,她才能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敦煌事业。这让我明白,伟大的成就背后,往往离不开家人的默默付出与支持。樊锦诗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她在敦煌的岁月里,克服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她见证了敦煌的变迁,也推动了敦煌文化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罢此书,我不仅被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更被樊锦诗先生的精神所鼓舞。她让我懂得,热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让人在困境中坚守,在平凡中创造非凡。同时,家庭的温暖与支持,更是我们追求梦想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真正踏上敦煌的土地,去亲眼见证书中描绘的一切,让心灵在这片文化圣地得到洗礼与升华 。而樊锦诗先生的故事,也将永远激励着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追寻热爱,坚守初心,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p> 意外收获一 <p class="ql-block">现场分享获得一套藏书票!</p> 意外收获二 <p class="ql-block"> 今日读书活动有幸获赠焦老师一书,进门就翻阅一遍,图文并茂,遍及晋城本地事物,特别亲切,非常精彩[强][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