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张东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头头是道,</p><p class="ql-block"> 做起来莫名其妙。</p><p class="ql-block"> 听上去一套一套,</p><p class="ql-block"> 看上去还很老套。</p><p class="ql-block"> 新课改到现在都二十多年了,新课标已经好几个版本,新教材改了又改,对课堂教学来说,改革到位了没有?远远没有!改革成功了没有?还差得远!</p><p class="ql-block"> 现在教师们最大的问题用四个字可以概括一一知行脱节。新课改理念已经了解,但是课堂教学的落实很不到位。甚至有些教师觉得都不会上课了!</p><p class="ql-block">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想办法来达到理想的状态一一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难上加难。</p><p class="ql-block"> 但是,要实现“知行合一”的理想境界,还是有些办法可用的。我自己总结出如下几个“秘招儿”,不用不知道,一用真奇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将“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目标”</b></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是教师的教学目标,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以学生为主体来确定的。教师从关注“教学目标”到兼顾“学习目标”利于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从“教师讲课”向“教师引领学生学习”转变。这是新课改最根本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根据“学习目标”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b></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就容易明确了。“学习任务”往往是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的,除此之外,还可能有教师自行设计的学习任务。为什么要强调“学习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做事情,改变传统课堂不放心、不放手、不让学生体验成长的积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因为“学习任务”不止一个,所以要确定“学习任务群”</b></p><p class="ql-block"> “一课一得”的传统说法有其特定的含义,指的是教学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但是,就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说,往往是系列化的教学目标,以前是依据“三维目标”来确定,现在是依据“核心素养”来确定,都不会是单一的,都是成系列的。既然“教学目标”是系列化的,“学习目标”也就是系列化的;“学习任务”当然也就是系列化的,系列化的“学习任务”就成了“学习任务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根据“学习任务”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b></p><p class="ql-block"> 学生的“学习任务”确定了,这“学习任务”由谁来完成?当然是由学生来完成。要让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再靠教师讲课是不行了,所以,一定要靠学生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备课,设计教学,其实就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活了,动了,学习就真实地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学习活动”不止一个,所以是学习活动是“序列化的”</b></p><p class="ql-block"> 承前所述,“学习任务”是系列化的,“学习活动”当然也应该不是单一的,也应该是系列化的。这个系列化的“学习活动”要么是多个“学习活动”的组合,要么是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也就是说,光让学生活动起来还不行,还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的“学习活动”优化了,教师的教学就真的优化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教材按单元构建,所以要“单元课”和“单元整体教学”</b></p><p class="ql-block"> 目前所有的教材,都是按照单元来构建的。有的是按照主题来构建的,那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单元。既然如此,就不能只见“课时”,不见“单元”。要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在运用教材教学时,要进行“单元备课”——以单元为单位的整体备课。实现了“单元备课”,“单元整体教学”就顺理成章了。单元教学的意义在于教给学生的不再是琐碎的、零散的、孤立的东西,而是让他们学会思维,学会构建,为学会创造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 如果,“单元备课”和“单元整体教学”再加上“单元集体备课”作为加持,众人拾柴火焰高,那么教学的“扩优提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实践体验:真的灵验</b></p><p class="ql-block"> 曾经指导一些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评优课,按照这样的“秘招儿”去做,上出的课真的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自己也用这样的思路去上过小学的课,初中的课,高中的课,大学的课,屡次尝试,屡试不爽!</p><p class="ql-block"> 把这些“秘招儿”总结出来,供大家体悟。如果认真研读,尝试实践,一定会简便而有实效。新课改的美好愿望也就容易变成现实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张东兴,笔名希乐舅舅。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作有《在创新中求发展》《享受语文每一天》《换种视角来阅读》《作文快乐岛》《希乐舅舅大锅炖》《研学故事,行走的风景》等。自创“新教育儿童诗”。曾荣获2012年度冰心儿童图书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