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万里,一眼千年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周边古迹巡游之萧何曹参墓

牧云枕流

“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规曹随”、“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中国众多历史人文典故中,萧何、曹参无疑是名声赫赫,但其墓冢作为刘邦汉长陵的陪葬墓却一直默默隐迹于田野乡间…… 今天借着给家人送机后的闲暇到机场附近的古迹遗址看看…… 远处停泊的飞机历历在目。 在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以东2公里太平镇的瓦刘村,有两座东西相邻的墓冢,分别竖立着两块清朝陕西巡抚毕沅所书写的石碑,东侧石碑书“汉相国酂侯萧何墓”,西侧石碑书“汉平阳侯曹参墓”。两墓相距120米,萧何墓高约16米,直径约49米;曹参墓高约13米,直径约41米。 萧何曹参遗址公园是基于对汉墓保护的基础上建立,于2014年7月初正式开园。 萧何和曹参两位汉代开国名相,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度创造了“萧规曹随”的历史佳话。秦末起义军四起,萧何曹参二人共推刘邦为沛公举起了起义大旗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史记・萧相国世家》和《史记・曹相国世家》的石刻景墙,让人瞬间穿越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大汉开国时代 石壁上《史记》里《萧相国世家》《曹相国世家》节选,以图文形式展现二人生平与功绩 司马迁《史记》,总之他们永远在一起 《汉书》也是 走过两千年岁月的走廊,午间强烈的阳光下,光影的斑驳让波澜壮阔大起大合的历史与经天纬地的不世人物都黯淡了些许…… 清朝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在萧何墓冢前立碑,以示纪念 汉相国酂侯萧何墓 萧何在秦六律基础上制定了汉九章律,被誉为律令之宗,汉以后的历代法律大多以《汉九章律》为蓝本。民谣称颂:“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 玉璧广场上“萧规曹随”篆字大印章 据老一辈村民讲,很早以前墓冢周边常有狼群出没,乡亲们都称其为“狼道”,后来狼群消失了,大家才敢偶尔到这附近转转…… 萧何墓西侧约120米处,正是汉朝第二任相国曹参之墓。据说,曹参在担任相国期间整日饮酒聚会、醉生梦死,而百姓却争着为他唱颂赞歌,这是为何呢? 生前萧规曹随,死后墓冢相连。千百年来,萧何曹参墓一东一西默默隐藏在关中平原的田野里 曹参,字敬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徐州)人,西汉开国功勋,扶助刘邦反秦灭楚,屡建战功,后来刘邦定都长安、论功行赏,曹参功居第二,赐爵平阳侯 汉惠帝即位后,他继任萧何为相国,秉承“萧规曹随,休养生息”,使国力得到恢复,也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他与萧何、韩信、张良并称“大汉四柱石” “汉平阳侯曹参墓”石碑 公园植物搭配精心,浪漫樱花林、飘香桂花林、磅礴红枫林形成三个美丽的主题景观林,四季景色各异,园内主题地雕,生动展现了两位名相的生平事迹 汉五年,既殺项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争功,歲餘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 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鋭,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馬 之劳,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 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殺兽兔者狗也,而發踪指示兽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發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div> ——《史记》节选</div> 列侯毕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参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萧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内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误。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与楚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视相國病,因間曰:“君即百歲後,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属家不治垣屋。曰:“後世贤,师吾俭;不贤,毋為勢家所奪。”参功:凡下二國,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惠帝二年,萧何卒。参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將入相”。居無何,使者果召參。參去,屬其後相曰:“以齐狱市為寄,慎勿扰也。”後相曰:“治無大於此者乎?”参曰:“不然。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君扰之,奸人安所容也?吾是以先之。”參始微時,與萧何善;及得將相,有却。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參。参代何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萧何約束。<div> ——《史记》节选</div>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戰之攻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陰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獨参擅其名。參为汉相國,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後,參与休息無为,故天下俱稱其美矣。 ——《史记》节选 赞曰:萧何、曹參皆起秦刀筆吏,當時録録未有奇节。漢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菕,參奥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參 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後世,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 ——《汉书》节选 飞机拔地而起刺向蓝天晴空,它仿佛的轻盈,带不走这片黄土下埋藏的悠远而厚重的人物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