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代文学家》让我捧回了十枚奖杯</h3></br><h3>(散文诗)<br></br></h3></br> <p class="ql-block">文 / 张 国 (江苏)</p><p class="ql-block">在文学的百花园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正绽放着独特耀眼的光芒,那就是我心中的《当代文学家》。去年十二月的一次偶然机会,让我与这份刊物结缘。当时正值“瑞冬卷”文学征文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手头恰好有一篇小说《缠绵的爱》——这是被多家网络平台退回的作品,只因篇幅过长,它们要求我将二万余字的小说删减至五千字甚至三千字以内。但我始终不忍心下手,因为删减意味着破坏作品的整体结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怀着忐忑与期待的心情,我将这篇《缠绵的爱》投给了《当代文学家》。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主编未作删改,次日便在微刊上全文发表。那一刻的激动至今难忘,而更让我惊喜的事还在后头——原本只求发表、不敢奢望获奖的我,在今年三月公布的获奖喜报上,赫然看到我的名字和作品《缠绵的爱》出现在小说类一等奖的位置。这份意外之喜让我欣喜若狂,也收到了众多亲朋好友的祝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久后,金灿灿的奖杯、红彤彤的荣誉证书,还有精美彩印的作品集接踵而至。捧着这些沉甸甸的奖品,我由衷感谢《当代文学家》给我荣誉,感谢主编和组委会不拘一格的评判标准。正是这份公平公正,给了像我这样的写作者莫大的鼓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代文学家》不仅发表了我的作品,更点燃了我的创作激情。这份知遇之恩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干涸的创作心田。每当看到书架上闪耀的奖杯,翻阅那期标有“重磅作家”、载有我作品的书,指尖摩挲着铅字印刷的痕迹,总会想起主编那句“好作品不该因字数而埋没”的温暖话语——是这句话鼓励我重拾信心和勇气。半年多来,在《当代文学家》的影响下,我积极参加各类文学平台的全国征文大赛,捧回了十枚奖杯和奖牌,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热情,丰富了业余生活。这一切,都源于《当代文学家》的深刻影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年来,《当代文学家》始终秉持着对文学的虔诚,不媚俗、不趋时,像一位睿智的园丁,在浮躁的时代里守护着纯文学的花园。如今,我的新作《又到麦收时》又在贵刊“星夏卷”征文大赛中发表。这让我深深体会到,真正的文学平台就该如此——既能发现璞玉,又愿耐心雕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此创刊五周年之际,我衷心祝愿这份刊物越办越好,在文学的天空中绽放更耀眼的光芒。愿它继续发掘更多优秀作品,为文学爱好者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愿这份坚守文学初心的情怀,能感染更多怀抱文学梦想的人,让真诚的文字永远能找到知音,使《当代文学家》成为中国文坛不可或缺的力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20日于射阳合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后荐评】文章以个人创作经历为线索,细腻讲述与《当代文学家》的结缘故事。作者通过“投稿被拒—全文发表—斩获大奖—持续获奖”的情节脉络,既展现刊物“不唯字数、唯作品质量”的办刊理念,又以“奖杯闪耀”“铅字摩挲”等细节传递文学平台对创作者的激励。全文将个人成长与刊物价值紧密结合,在质朴的叙事中凸显“发现璞玉、耐心雕琢”的文学温度,既是对刊物五周年的诚挚祝贺,也是对纯粹文学精神的深情礼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品与知音优雅相会 佳作与美刊相映生辉</b></p> <h3>作者简介:<br></br></h3></br><h3>张国,男,中共党员,江苏射阳人,现已退休。《齐鲁新文学》江苏三社社长兼评委;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射阳分会会员、副秘书长,《日月岛文学》签约作家,编辑部副主任。曾在《齐鲁新文学》《日月岛文学》《故乡文学》《作家地带》《当代诗歌》《当代诗星》《乳燕文学天地》《蕾雷创作》《红高粱文学》《水缘文学》等杂志刊物发表组诗、现代散文诗、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纪实、游记等若干篇(首),并参加各类征文比赛获奖多次。<br></br><br></br></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