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腊子口是中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的著名天险关隘,因1935年红军长征期间突破国民党围堵的腊子口战役而载入史册。该地集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现存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国家森林公园等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东北部的腊子乡政府驻地北7公里处的深山峡谷之中。东西有陡峭的石崖相对峙,中为一条长约30多米、宽8 米,高达100 米以上的隘口,崖壁下是水流湍急的腊子河,河上只有一座小木桥,与东侧崖壁下的栈道相通,抬头只见青天一线,地形十分险峻,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藏语“腊子”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形容其地势险峻,素有“人过腊子口,像过老虎口”之说。</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战役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出奇制胜的著名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仗。此次战役,红军突破了长征中的最后一道关口,为顺利进入陕甘地区开辟了通道。</p> <p class="ql-block">现存腊子口战役纪念碑、纪念馆及战役遗址,陈列武器、文件等文物,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领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继续北上,向甘南腊子口前进。1935年9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到达腊子口。</p> <p class="ql-block">红军英雄塑像</p> <p class="ql-block">甘肃国民党守军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p> <p class="ql-block">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从此,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驰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红军主力从朱立沟(朱李沟景区)翻山越岭到达哈达铺,红军余部从牛路沟(即一线天景区)翻山到达岷县,沿途有当年红军走过的木桥和栈道。从这里可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建立新中国,历经千辛万苦,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的情景,也可以重走长征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p> <p class="ql-block">昨晚中雨,道路数里堆着泥石流,路政部门连夜`清理,才使我们清晨顺利到达。</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东北部,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腊子口周围是崇山峻岭,东西两侧都是100多米高的陡峭石崖,如刀劈斧削一般,中间是一个宽8米左右的隘口,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抬头望去,只见一线青天,地形险要,易守难攻。</p> <p class="ql-block">红军面临的形势比背水一战还严峻。背水一战尚可渡水而退,但红军已无路可退,四面受敌:前有甘肃军阀,后有从四川追来的刘文辉部,周边还有卓尼杨土司的队伍,以及胡宗南部的主力,若不能尽快拿下天险腊子口,不但无法实现中央北上抗日的主张,红军还将会面临被敌人合围的危险,甚至连掉头南下、重回草地的机会都没有。因此,毛泽东果断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当时驻守在腊子口的敌军有两个营,其中一个营扼守隘口,另外一个营配置在隘口后边的谷地。守军在桥头和山崖上构筑碉堡,形成交叉的火力网。此外,敌人在腊子口附近地区还配置了两个师,可随时增援,妄图凭借天险挡住红军的去路。</p> <p class="ql-block">16日下午,战斗打响。承担夺取天险腊子口任务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红军先后多次对敌发起猛攻,但因地形狭窄,无法展开大规模进攻,敌人以逸待劳,凭借地形优势,用机枪封锁独木桥,等到我军战士接近桥边时就投手榴弹,我军接连几次进攻,都无法接近桥头,正面进攻一直没有进展。</p> <p class="ql-block">半夜时分,部队决定暂停进攻,重新研究作战方案。经过缜密侦察,我军发现了敌人的布防漏洞,原来敌人过于自信腊子口天险优势,把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正面,而且正面修建的碉堡没有顶盖,在两侧峭壁顶上也都没有设防。根据敌人兵力分布情况,结合实际条件,四团决定兵分两路夺取腊子口:由王开湘带领一连、二连隐蔽迂回至腊子口右侧,从崖壁攀登至敌人后侧;杨成武带领六连从正面突击,夺取独木桥,若袭击不成,也要连续进攻,达到消耗敌人,造成其恐慌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勇士们顺利渡过了腊子河。面对陡峭的山壁,怎么才能上得去?外号“云贵川”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用带铁钩的长杆沿峭壁爬了上去,把用绑腿做成的绳索系在大树上垂下来,战士们顺绳索攀上峭壁,迂回至敌人身后,向没有顶盖的敌工事投掷手榴弹,敌人万没想到我军会从峭壁迂回至其后方,惊慌之下士气大泄,被我军两侧夹击,只得仓皇逃命。我军乘胜夺占了独木桥,控制了隘口炮楼,随后总攻部队兵分两路,沿腊子河向峡谷纵深扩大战果,连克敌人多道防线,一举夺下腊子口天险。</p> <p class="ql-block">腊子口是红军长征中克服的最后一道关口,腊子口战役因此而被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此次战役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被敌人四面合围的危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创造了有利条件。时任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对此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腊子口一战,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如果腊子口打不开,我军往南不好回,往北又出不去,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会处于进退失据的境地。现在好了,腊子口一开,全盘棋都走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