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史料  见证传奇|南京史迹寻访之旅明朝系列之二十二

点石成金

<p class="ql-block">拍摄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6-27上午</p><p class="ql-block">拍摄主题:参观郑和下西洋文物资料展览——了解永乐帝指派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和历史性贡献</p><p class="ql-block">拍摄编辑:点石成金</p> <p class="ql-block">古都·南京十朝史迹寻访之旅明朝系列之二十二期的主题,是参观郑和下西洋文物资料展览——了解永乐帝指派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和历史性贡献。同时,顺访史迹南朝梁萧正立墓道石刻等。依照惯例,主持人云中漫步于活动举行前,向群友发送了供大家参阅的有关图文资料。</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cuDLWIr8b8kdboUC1uX0pQ" target="_blank">江苏海院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宣传片</a></p> <p class="ql-block">地铁一号线南京交院站一号出口,是主持人通知大家当天上午结合的地点。八点二十左右,众人便从四面八方赶来集中,一些人趁着等人的简短时间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展览简介</b></p><p class="ql-block">600 多年前,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一支由 200 余艘宝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从南京龙江关扬帆启航,划破碧波驶向浩瀚大洋。这便是从明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郑和率领的七下西洋壮举。28 载春秋,十万余里航程,郑和船队宛如流动的东方文明使者,先后踏足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宝船船身巍峨,最大者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船上载满精美的丝绸、瓷器、茶叶,将璀璨的中华文明传播到异国他乡;船队纪律严明,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与天文知识,跨越惊涛骇浪,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航路。这场航行,堪称中国古代航海史的巅峰之作。它不仅规模空前,船只数量众多、人员涵盖广泛,而且持续时间之久令人惊叹,比欧洲国家的航海行动早了整整几十年。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航海探索,在世界航海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彰显出 “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睦邻友好、共享太平、精益求精、敬业奉献” 的伟大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后世不断探索未知、追求卓越。(资料源自江苏海院海事教育博物馆公众号)</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R1wczxVL3pgBS97BXdQ9MQ" target="_blank">纪念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中国•东盟“一带一路”文化经贸考察团参观海事教育博物馆</a><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JpR2JvJqlLHLqqnw01zOTA"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心系海院 助力发展||杰出校友王世清助力建设学校校史馆和郑和航海文化博物馆</a></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郑和文化博物馆,结合以往对此的认知,笔者不仅对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这一明代永乐年间的航海壮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而且还对航海壮举的历史启示与时代意义有了深刻的感悟。即:郑和下西洋的核心精神内涵是和平开拓与文明互鉴,它的当代借鉴价值​,似乎可以简述如下:​</p><p class="ql-block"><b>1. ​​一带一路的文明基因​​:</b>郑和航线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高度重合,其“共享发展”理念为当代国际合作提供历史范式。</p><p class="ql-block"><b>2. ​​非霸权式崛起样本​​:</b>对比西方大航海时代的暴力扩张,郑和模式证明强国可通过和平交流提升影响力,这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示范意义。</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上面的南极石 是由该院邓华老师 2021年10月参加中国第38次南极考察时带回国内的。</p> <p class="ql-block"><b>顺访史迹</b></p><p class="ql-block"><b>1、南朝梁萧正立墓道石刻</b></p><p class="ql-block">据王勘、邵世海<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STyyXjGvP46GY1fQo0W1A" target="_blank"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 font-size:18px;">《六朝遗韵——沿着朱偰先生的足迹》</a>介绍:</p><p class="ql-block">梁建安敏侯萧正立(生卒年月不详),梁临川靖惠王萧宏的第五子,字公山,初封罗平侯,后改封为建安县侯。</p><p class="ql-block">朱偰先生在《图考》中记录:"过前宋墅村,至刘家边,西为梁萧正立墓。墓范围颇大,石兽凡二,南北相向,与甘家巷萧秀墓所见略同……石兽后数十步,越小坡,为二石柱,已大半没土中,碑一作正文,一作反文,反文尚可读,作'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p><p class="ql-block">如今刘家边村早已拆迁,石刻所在地2003年左右建立了江苏海事学院。笔者第一次走访是2004年夏天,当时海事学院还在建设之中,一对石兽浸泡在水中,石柱立于石兽西面百米开外,被提升至地面,底部用铁箍加以固定。由于长时间的浸泡,西石兽足部开裂较为严重。石柱周围长满了树和芦苇,由于风化,石柱石榜上的文字已经无从辨认。</p> <p class="ql-block"><b>顺访史迹</b></p><p class="ql-block"><b>2、刘家边</b></p><p class="ql-block">据《南京地名大全》:刘家边,自然村。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永宁村。南宋时,刘氏大户从北方迁此,为当时淳化地区“九墅十八边”之一。</p> <p class="ql-block">小小插曲犹为寻访史迹的过程增添了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文字资料为云中漫步(萌爷爷)收集整理。资料源自:《六朝遗韻——沿着朱偰先生的足迹》《南京地名大全》等。</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短视频源自群友:云中漫步、王秋华、树轮、当当、金牛、王凤、陌上菜、桥桥奶奶、流星雨、萍缘、开心果莹莹、老羊、童心未泯、czh、玮祎、小鹿、行者、笑看风云、哈尼君子、杜会计、陈跃宁、阳光、顶怀、点石成金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