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河北河南

苍耳子

<p class="ql-block">  因为工作原因,我于6月24日至25日,从广元坐飞机到石家庄,由石家庄坐高铁经郑州西安回到广元。算是车行旅游了一圈。</p><p class="ql-block"> 河北的干旱特别扎眼。也许因为我是南方人,虽然川北今年也是大旱。从正定机场到石家庄市中心,沿途连片的麦田,土壤干得发白,呈粉末地灰状。枯干的麦茬,端正立于田间,基本看不出耕种和农作物生长痕迹。甫一走出机场,扑面的热浪如同无影掌,传说中的武功一样,看而不见却冲击波十足,瞬间肌肤感受干和热。从田野到城市道路,目之所及,绿树基本止于杨树、槐树和法国梧桐。从石家庄到郑州,车行两小时才看到一条河流。亲身验证我国北方少雨干旱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河南不太一样。收割的麦田,基本长出青苗,只是不知道是玉米还是其它。绿化带、防风带,道旁树,分布广而且茂密,墨绿,水淋。</p><p class="ql-block"> 过了郑州往洛阳间,火车开始出没于隧道。平原的空旷通透,在这里忽然改换了节奏。因为地形高低起伏,也因这里降水估计略多一些,黄土地被冲刷的沟壑时常飞入眼底。过了洛阳,始有山峦闪眼,青青山头,虽小巧稀疏,然我精神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从石家庄到邯郸,火车总体由北向南。我的右手方向,地势呈斜坡状,由近向远倾斜,一些地方十分明显,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局部实地验证。石家庄到郑州,车上乘客稀稀拉拉,然从郑州东开始,车厢满座,河南人口大省眼见为实非虚言。</p><p class="ql-block"> 中原大地,以黄河流域为轴,华夏文明曾经在这里灿若星海。即便仅倚高铁路过,我亦心中肃然。且不说西安与洛阳,就是河北的邯郸市,河南的安阳市、鹤壁市,底蕴之厚重,都让我叹为观止,蔚为大观。</p><p class="ql-block"> 邯郸,中国成语之都。出自邯郸或与邯郸有关的成语典故达1584个。像围魏救赵、胡服骑射、价值连城、黄粱一梦、纸上谈兵、邯郸学步,等等等等。邯郸有8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邯郸”作为一个城市名称,3100多年来从没改变过。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158年。西汉时期,邯郸是全国性商业中心之一,与洛阳、临淄、成都、宛城共享“五都盛名”。邯郸是世界上粟和黍的最早发源地,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p><p class="ql-block"> 安阳呢,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拥有3300多年建城史和348年都城史。‌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至殷(今安阳殷都区),安阳自始成为都城,历时254年。除商朝外,安阳还曾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朝代的都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字系统,安阳因此称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拥有殷墟和大运河(安阳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盘庚迁都、妇好征战、西门豹治邺等重大历史事件都曾经在这里上演。‌‌</p><p class="ql-block"> ‌鹤壁,古称朝歌。商、卫、赵三朝古都。商朝末期都城在此,商纣王终结王朝。‌‌作为卫国都城383年。鹤壁,因卫懿公养鹤传说得名,即“仙鹤栖于南山峭壁”。‌或许一些人如我一样,知道朝歌但不晓得鹤壁。鹤壁是《诗经》文化的摇篮,也是《封神演义》故事的原型地。境内淇河有“中国诗河”美誉。“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诗经》有三十九篇诗歌描绘淇河风光。‌‌‌境内云梦山,曾是鬼谷子讲学地,培养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享誉胜名纵横家军事家;境内五岩山,因孙思邈晚年隐居闻名,留存药王采药著书遗迹。‌‌</p><p class="ql-block"> “一日看尽长安花”,如此看世界,有广角,无微距,有大节,无细节。中原人文佚事,岂是我白丁一时半载三言两语观之蔽之?</p><p class="ql-block"> 谨此致敬中原文明!也算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闲云一2025.6.26)</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成文日制作。照片及部分文史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