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疗随笔(36)—校园团辅体验记3

诗疗黄干

<p class="ql-block">  诗疗随笔(36)—校园团辅体验记3</p><p class="ql-block"> 作者:黄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次活动的疗愈效果究竟如何,取决于疗愈过程的匹配性,即参与团辅体验的学员在团辅活动中是否能感受到自身所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和智力水平是否胜任完成活动所需。</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一个把握分寸问题,如果完成任务所要求的学员主观条件过低,学员们就会在活动中感觉索然无味,没有兴趣;如果要求学员的主观条件过高,学员就会产生为难情绪,甚至知难而退。本次活动筹备团队在录取学员条件中加入“是否平日有写作或写诗的习惯“,若有就优先录取,其用意在此。</p><p class="ql-block"> 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中也要注意在难度上做到循序渐进。据我事前了解,许多同学虽然有兴趣报名参加体验活动,可是他们对是否能胜任和完成活动中所提出的写作任务,心里无数,或多或少有些忐忑。</p><p class="ql-block"> 事后调查反馈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我的技能与活动挑战完美匹配,既不轻松也不过难” :17人给5分,19人给4分,5人给3分,1人给1分,合计177分,占总分(210分)的84.3%,提示大多数同学认可我们活动中所设计的技能难度,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所提供的诗疗体验难度,符合他们所具备的技能与心理期待。</p><p class="ql-block"> 问卷中还有一个问题:“活动本身让我感到愉悦,享受过程而非结果”:29人给5分,8人给4分,4人给3分,1人给1,合计190分,满意度为90%。</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个问题十分重要,会决定学员们是否能持续参加体验活动,也会直接影响疗愈效果。事实上,这次活动的结果非常好,其过程也与之匹配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为我们以后团辅体验活动,提供了有事实、有依据的有力数据支撑。</p><p class="ql-block"> 近期,一家社会心理教育活动机构“荣格心育”,邀请我去做一次团辅体验讲座活动,结果又是如何呢?</p><p class="ql-block"> (待续)</p><p class="ql-block"> 2025062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2byir0" target="_blank">诗疗随笔(35)—校园团辅体验记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