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79年,我所在的部队从大本营鞍山抽调了部分官兵到深圳,成为了先遣队。机关放映组的组长70年老兵苟登芳也是先遣队成员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留在鞍山的时常打听在深圳工作生活的战友,两地之间相互交流,人员也随其需要时有变动,来来回回间各有不同见解,见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绝大多数来自深圳的的消息都是气候太热,环境太差,条件太苦。因此除了服从组织几乎没有人愿意要求到深圳。听到的好处是离香港近,沙头角物品丰富多彩,通过办理边防通行证可以买到内地市场买不到的商品。如:味精,筷子,丝袜,折叠伞…..入调至深圳的官兵每月都有25元的边防补助金,比起内地调一级工资标准是5元,名额还有限来说也有优势。战友们各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体验,感受决定了不同的选择和追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是1980年夏日里的一个礼拜天,我带着苟登芳战友买的折叠伞在219公园内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图:折叠伞从深圳带到鞍山,又从鞍山用到深圳 ,南北两地,黑白与彩色都记录下了使用的年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0年夏季,老苟回鞍山时帮我买了一把红白相间布料的折叠伞,色泽分明鲜亮,很新潮抢眼,人见人爱。我用的也很称心如意非常珍惜,是当年节假日出行拍照遮阳避雨必备的工具。这把折叠伞从深圳带到鞍山,又从鞍山用到深圳,使用至儿子出生后两三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深圳在八十年代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折叠伞普及率已经非常高,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折叠雨伞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吃麦当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深圳第一家麦当劳的开业时间是1990年10月8日。这家餐厅位于深圳罗湖区东门商业步行街,我们一家三口是在14号休息日去的,记得那天天气晴朗,我们吃了早餐,早早收拾停当就乘车去了东门老街。那天光华餐厅生意十分火爆。餐厅有三层,柜台在二层,排队的人从二层一直排到外面的大马路,听说餐厅开业当天营业额创下全球麦当劳单店单天营业额最高纪录——46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儿子开心的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深圳麦当劳和香港麦当劳的菜单一样,提供包括“麦香饼”这种需要用刀叉吃的食物,而且要佐以配料和酱料。我和儿子不知道刀叉怎么用,也不知道所有的配料怎么用。老公转业后不久,84年冬季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随口一句想找个吃喝玩乐的工作,本是和上级领导谈笑中一句无心话却被急需用人的单位—中国国际旅行社深圳分社总经理找上门急招入社担任了分社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因工作原因老公踏足香港比较早,吃麦当劳已轻车熟路。儿子迫不及待地要尝尝薯条和汉堡的新鲜口味。老公在餐桌指点着我和入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怎样蘸料,怎样喝热奶茶。儿子对焦黄酥脆的麦香鸡吃的津津有味,对薯条沾番茄酱也有兴趣,小手不停地往嘴里送的同时还不忘给妈妈传递,我们母子俩都感到酸甜可口,儿子舌尖还灵动地在唇边轻轻滑动着酱汁。巨无霸汉堡包层层叠叠,内含肉蛋及蔬菜,色泽多彩吸引着我们的眼球和胃口,全家人吃得开心,大饱了眼福大饱了胃。享受完美餐后一家人走出熙熙攘攘的人流,又穿梭在老街中走走停停直至下午回到红岭路的家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十年代,深圳有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大众不懂如何用餐时还专门配备穿着粉红衣服的接待员在大堂教大家怎么用餐具、怎么配着吃。如今麦当劳已经成为全国各地民众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且具有最快捷便利的快餐消费模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编辑:文字,张建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摄影:王效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片来源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