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近年来,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被滥用,危害个人身心健康,甚至诱发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的问题多次被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那么,麻精药品究竟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致人上瘾?面对滥用麻精药品问题,社会公众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警惕?<br>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麻精药品?<br>麻精药品是我国依法依规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麻精药品具有双重属性,使用得当就是“药”,可以起到很强的镇痛镇静作用;使用不当就是“毒”,连续使用易产生依赖性、成瘾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甚至违法犯罪。<br>麻醉药品:指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连续使用、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易产生身体和精神依赖的药品。主要用于手术、癌症等伴有剧烈疼痛的镇痛临床治疗,<br>常用的麻醉药品:可待因、二氢埃托啡、氢吗啡酮、吗啡、美沙酮、羟考酮、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哌替啶等。<br>精神药品: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主要用于镇静、催眠、兴奋等,是治疗癫痫、失眠、抑郁等精神疾病的主要药物。第一类精神药品,如哌甲酯等;第二类精神药品,如阿普唑仑、地西泮、曲马多等。<br>其次要知道麻精药品究竟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致人上瘾?<br>麻精药品(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以下情况下可能导致人上瘾:<br>持续性用药:长时间使用麻精药品,如镇痛药(吗啡、杜冷丁等)、安眠药(蓝精灵等)或精神兴奋药物(利他林等),使得身体和大脑逐渐适应这些药物的存在,从而导致躯体依赖性。<br>心理依赖性:长期使用麻精药品还会在心理层面上形成依赖。药物使用后产生的愉快感、满足感或兴奋状态,使得患者在精神上极度渴望继续使用药物以维持那种特殊的感觉。<br>药物滥用:某些情况下,药物被滥用,如超过推荐剂量或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更大剂量,增加了成瘾的风险。<br>戒断症状:一旦停止使用这些药物,患者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如焦虑、震颤、出汗、失眠等,这些症状反过来又促使患者重新使用药物以缓解症状。<br>最后面对滥用麻精药品问题,社会公众应从哪些方面提高警惕?<br>社会公众在面对麻精药品滥用问题时,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警惕:<br>正确用药:严格遵循医嘱使用麻精药品,不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方式,不随意转借药物。<br>妥善保管药品:家中如有麻精药品,应放置于儿童触及不到的地方,并定期清理过期或不用的药品。<br>提高警惕:对来源不明的药品、食品、饮料保持警惕,尤其在娱乐场所,要小心陌生人给的物品。<br>关注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遇到心理问题及时向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求助。<br>加强教育和宣传:通过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麻精药品滥用危害性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br>监督和报告:一旦发现涉麻精药品的违法犯罪线索,如“聪明药”、“减肥药”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拨打110举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