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到中年,年轮的转动,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是饱含着心智的沉淀。</p><p class="ql-block">相信时间的利刃,在我们脸上留下痕迹的同时,也刻下了人生的智慧。</p><p class="ql-block">漫漫人生,一路进取,一路坚守,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p><p class="ql-block">不问过往、不问结果、不问人心,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去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01 不问过往,做好当下</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曾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p><p class="ql-block">过去和未来其实都是不真实的,过去的事已成定局,我们思考再多也无济于事,未来的事还没有到来,对于未来的幻想,无非是自己的臆想罢了。</p><p class="ql-block">曾经有人向马祖禅师请教如何修行,马祖禅师答:“饥来吃饭,困来眠。”这个人就很奇怪,说:“其他人也是这样做的啊,难道他们和你一样用功?”</p><p class="ql-block">马祖回答说:“不是的,他们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想着吃饭,而我,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所以不一样。”</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曾经以此典故写过一首诗:“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简单来说,就是活在当下,专注眼前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p><p class="ql-block">他主张人们应该专注于当下的行动和责任,并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事务中,做好当下,即是未来。</p><p class="ql-block">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做好当下事;修好自己,遇事坦然,一切皆可柳暗花明。</p> <p class="ql-block">02 不问结果,潜心耕耘</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曾说过:“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p><p class="ql-block">多关注过程,不问结果,反而会比一直追求结果来得更好。</p><p class="ql-block">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在他的篮球生涯早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当时大学篮球队中,他曾多次试图参加校队选拔赛,但每次都被拒绝;他越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托人能让自己进入比赛,却每次都与之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这一系列的失败使他感到沮丧和失望,他开始反思自己,后来把所有精力和重心放在更加努力地训练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上。最终,通过坚持和不懈努力,他成功地加入了校队,并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一名伟大的篮球运动员。</p><p class="ql-block">过于追求结果可能会忽视过程中的重要性,成功并不总是线性和直接的,而是需要经历困难和挫折,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来实现。</p><p class="ql-block">让玄奘成佛的,不是雷音寺上领取真经的那一刻,而是埋头前行的十万八千里。</p><p class="ql-block">在毛姆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一个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但在40岁的那一年,他放弃了社会地位、金钱和家庭,前往巴黎追求艺术梦想。</p><p class="ql-block">他的决定引发了社会的不理解和嘲笑,但他对此毫不在意,他开始从零开始学习绘画。斯特里克兰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经历了贫困和困苦,他在贫民窟生活,遭受艰辛和孤独。</p><p class="ql-block">然而,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和对真实的追求使他坚持下来。他不计较社会的评判和最后的结果,只专注于自己内心的追求。</p><p class="ql-block">他不为功成名就或物质回报而追求,而是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学成之后去了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在那里他实现了自己的画家梦,并度过了晚年。</p><p class="ql-block">结果都是给别人看的,过程才是自己真正学到的东西;不过度在意结果如何,用心享受整个过程,才是人生真谛。</p><p class="ql-block">路的尽头到底是什么,或许从来都不重要,而这一路的沿途风景,才是最深入人心的。</p><p class="ql-block">没有行动,就不会有任何结果;与其关注结果,不如着重过程。</p> <p class="ql-block">03 不问人心,自强不息</p><p class="ql-block">王阳明有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p><p class="ql-block">深以为然,盲目去猜测人心,不如正视自己,因为解决问题不在别人,而是在自己身上。</p><p class="ql-block">宋襄公本人极其推崇仁义,特别在乎别人的夸奖,甚至他还特意做了一面绣有“仁义”两个字的大旗。</p><p class="ql-block">在泓水之战中,公孙固向宋襄公提议,等到对方过河过一半的时候,杀过去一定能成功,宋襄公却说,如果这样做,别人会说我是不仁义的,坚决不能这样做。</p><p class="ql-block">好不容易等到楚军全部渡完河,在河岸上布阵时,公孙固又劝宋襄公,如果在敌军慌忙布阵的时候打过去,也有胜算。</p><p class="ql-block">不料宋襄公在这个紧急关头,还想着要维护自己仁义的形象,不顾一切把公孙固臭骂一顿;最后等到楚军布好阵后,一切准备就绪了,两军才开始正面交锋。可当时的宋国实在太弱小了,根本不是楚军的对手。</p><p class="ql-block">哲学家萨特在其剧本《禁闭》中写道:“他人即地狱。”指的是如果我们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会影响我们的自由意志,左右我们的选择,让我们无法真正地做自己,会感到非常痛苦。</p><p class="ql-block">不要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平静,阻碍自己本应明智的决定。</p><p class="ql-block">知乎上有人问,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会怎么样?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曾经因为太看重别人想法,让我紧张到连下课铃都没有听到。高一时,老师让我上台朗诵课文,一心想要好好表现的我,因为怕讲不好,被同学笑话;从被点名的那刻起心脏开始狂跳不止,站在讲台上无比紧张,大脑一片空白,说不出一句话。随后,便听见台下的说笑声,我想这一定是别人在嘲笑我,感觉到极度的丢脸。后来同学提醒我,下课啦。原来这么长时间,我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世隔绝。”</p><p class="ql-block">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有一句很喜欢的话是这样说的: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归舟,一念执着,万般皆苦,一念放下,便是重生。</p><p class="ql-block">自强则万强,人生最好的答案,是做自己的摆渡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