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为民服务冲锋号

R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和行动指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吹响为民服务的冲锋号,以冲锋的姿态、战斗的状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冲锋,就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回应群众期盼。为民服务,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群众的一桩桩小事,都是构成国家大事的细胞。福建南平的廖俊波速度,让政和县从全省倒数跃居前列;河北塞罕坝的造林人,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换来百万亩林海。他们之所以赢得群众赞誉,正是因为始终以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劲头干事创业。今天,面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党员干部更要强化马上就办的意识,能快则快、能早则早,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p><p class="ql-block">冲锋,就要以敢啃硬骨的担当破解民生难题。为民服务,不能只挑松土挖,更要敢向硬骨啃。脱贫攻坚战中,数百万扶贫干部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把最难啃的硬骨头啃了下来;疫情防控期间,无数党员逆行出征,筑起守护生命的钢铁长城。越是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越考验党员干部的担当。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层公共服务提升......这些难事要事,必须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真正让民生痛点变成发展亮点。</p><p class="ql-block">冲锋,就要以枝叶关情的初心办好群众身边事。为民服务,既要谋大事,也要抓小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浙江推行的民情日记,让干部走村入户记下百姓需求;北京接诉即办机制,让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有回音、有落实。这些实践启示我们:群众的一口水、一盏灯、一条路,都是天大的事。党员干部要甘当小学生,多坐群众的小板凳,多听群众的心里话,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p><p class="ql-block">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时代的华章,必定在为民奋斗中书写。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之所以能赢得人民拥护,正是因为一代代共产党人始终以冲锋的姿态为民奋斗。今天,新征程上的冲锋号已经吹响,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把为民服务落实到每一次走访、每一次调研、每一次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中,让青春和热血在服务人民中绽放绚丽之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