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葡之行十二•巴塞罗那圣家堂

苍穹归雁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绝对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巴塞罗那乃至西班牙最具标志性的地标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座教堂,更是一件凝聚了天才建筑师安东尼·高迪毕生心血、至今仍在建造中的伟大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1883年 原建筑师辞职后,年仅31岁的高迪接手该项目,并彻底改变了原来设计。</p><p class="ql-block"> 从1883年直至1926年意外去世,高迪将生命最后的43年完全奉献给了圣家堂的设计与建造。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他更是一心扑在工程上,甚至住在工地。</p> <p class="ql-block">高迪去世时,工程仅完成了约15%-25%(主要是诞生立面及其塔楼的一部分)。他留下了大量设计稿和模型,成为后人继续建造的依据。</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成为世纪"烂尾楼”且建造过程漫长,资金来源主要依靠个人捐赠。</p><p class="ql-block"> 1936年西班牙内战中,高迪的工作室被毁,许多原始设计图稿和石膏模型遭到破坏,为后续建造带来巨大困难。</p><p class="ql-block"> 目前他的同行和学生,依靠幸存的资料、后人研究和技术进步(尤其是计算机建模),在缓慢恢复,并在近几十年明显加快。</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融合了哥特式、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和高度个人化的自然主义风格。高迪摒弃了传统的直线,大量运用曲线、螺旋、双曲面等,灵感直接来源于大自然(洞穴、山脉、花草、树木、动物)。</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三个宏伟立面:</p><p class="ql-block"> 诞生立面:面向东北方,由高迪生前亲自监督完成。装饰极其繁复华丽,充满生机和喜悦,描绘耶稣的诞生与童年。是三个立面中雕刻最丰富、最接近高迪原始设计的。</p><p class="ql-block"> 受难立面,面向西南方,由雕塑家苏比拉克设计建造(1954年开始)。风格简洁、硬朗、棱角分明,运用强烈的线条和几何形体表现耶稣受难的痛苦与沉重,与诞生立面形成鲜明对比。</p><p class="ql-block"> 荣耀立面,面向东南方(主入口方向),仍在建设中。规模最大,将描绘人的历程(从地狱到天堂)、死亡、最后的审判、荣耀和永恒等主题。完成后将是主入口。</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内部,会立刻被其“石林”般的景象所震撼。高耸的立柱模仿树干和树枝,在顶端分叉形成“树冠”,支撑起巨大的“树叶”(拱顶)。彩色玻璃窗(诞生立面侧冷色调,受难立面侧暖色调)将阳光过滤成绚丽的光影,营造出无比神圣和灵动的氛围。内部结构本身就是力学和美学的完美结合。采光几乎全部运用自然光,设计独特。</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 最终将有18座塔楼。12座代表十二门徒(已建成8座:诞生,受难立面各4座),4座代表四福音书作者(建设中),1座代表圣母玛利亚(已建成,高138米,顶端有“伯利恒之星”)。</p><p class="ql-block"> 最高的中央塔楼代表耶稣基督(规划高172.5米,建成后将成为巴塞罗那最高点)。尚未建成。</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是一部用石头雕刻的《圣经》,每个立面、每座塔、每处装饰都蕴含着深刻的宗教故事和象征意义。</p><p class="ql-block"> 高迪旨在建造一座“穷人的大教堂”,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美感。</p> <p class="ql-block">一代巨匠。大师高迪</p> <p class="ql-block">唯一安葬在圣家堂里的高迪。</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设计模型</p> <p class="ql-block">高迪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圣家堂是一座活着的建筑,一个跨越世纪的工程奇迹。它不仅是高迪天才的终极体现,也是人类艺术、信仰与工程技术结合的巅峰之作。其独特的设计、丰富的象征意义、梦幻般的光影效果以及仍在进行中的建造过程,都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瑰宝。参观圣家堂,是去巴塞罗那绝对不容错过的体验,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是难以言表的。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已完工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