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到县城上初中后,每周都要回农村的家,如果爸爸不下乡还好,如果他下乡去了,我就得借爸爸单位同事的自行车用。不料,上初三的时候,我竟有了自己的“车子”。原来,邮局将伤残退役的几辆公车经过大修后进行内部处理,爸爸就花30元给我买了一辆。虽然三角架等部位有明显焊接修理的痕迹,但那醒目的邮电绿、红色的“永久”徽标、三角架上印着黄色“中国邮政”的信报袋仍然令我兴奋不已,当我将车子骑进学校立在教室墙根时,同学们都投来羡慕的眼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不过,我的这辆车子引发了一桩命案。</p><p class="ql-block"> 一天早上,我挎好书包要去学校时,却发现停在邮局院里的车子竟不翼而飞。因为没了车子骑,上学的时间就很紧,所以我给爸爸说了一声便飞跑着去学校。中午回来爸爸说车子没找着,可能是被贼偷走了,以后就早点步行去学校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实际邮局离学校并不是特别远,除了觉得丢掉一个大物件特别遗憾外,我倒也没十分上心。可是,过了大约一个月左右吧,爸爸却戚然地告诉我,年轻职工某某某上吊死了——有人证实他把我的车子卖给了外地人——他无颜面对同事,必然丢掉工作也无法向家里交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个职工我是熟悉的,他的单身宿舍和爸爸的办公室离得不远,从此,我去后院上厕所经过他住过的房子时心里都会有一种莫名的滋味,而且从此对自行车的热衷劲也小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 我再有“车子”是多年后参加了工作。</p><p class="ql-block"> 军工单位开发民品加挂“西北自行车厂”的名字,研发生产“熊猫”牌自行车,除了20吋弯梁款外就是28吋加重款,钢材特别好,比老牌加重车还重。厂领导给我们新“挖”去的大学生批有出厂价供应指标。但我对自行车比较“内行”,觉得20吋的太小,没有速度,28吋的又太重,所以没要,而是攒了半年钱请大哥在老家县城凭票买了一辆当时特别时髦的“飞鸽”牌男式大链盒轻便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图片来自网络,但和我的车子完全一样)</p> <p class="ql-block"> 那时已不流行用胶带缠梁架了,而是流行配大转铃、镀铬链盒条、单支撑,加上车子自带的镀铬后衣架,特别漂亮吸睛。每当骑车经过人多的地方时猛按一下转铃,那悦耳的铃声会令无数人注目,拉风极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兰州新分配来的女教师成为我的恋人后,“飞鸽”自然成了我们爱情的载体之一。进厂区参加篮、排球比赛,去镇上的自由市场购物、吃零食都离不了它。想起当年丁香花开满山坡时,我带着她在沿山公路上一边飞驰一边高唱流行歌曲,浑身充满青春的力量。1989年1月13日,那场罕见的大雪后路面刚刚能通行,我俩就小心地半骑半推着“飞鸽”去镇政府领取了神圣的结婚证书。</p> <p class="ql-block"> 我们婚后,社会上又开始流行变速山地车。曾被当地人称作“小上海”的工厂里有近两千人分流去了首钢,所以给北京运送备品备件的卡车经常捎回山地车,没去北京留守在厂的人都以骑辆山地车为时髦。我俩都没去首钢,就又请大哥在老家县城给爱人买了一辆“三枪”牌三速红色坤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两辆车子可是出了大力。</p><p class="ql-block"> 我离开学校去厂办公室上班后,不论冬夏、不论早晚、不论远近大链盒都是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一天中午,吃完饭帮爱人收拾完屋子就飞车去上班,前面有一辆大卡车正在行驶,我埋头蹬车,没有看见大卡车亮起红尾灯,等发现车停下时我的自行车已即将钻进大车底盘,说时迟那时快,我的脑海飞速反应如不采取非常措施自己的头将被撞成血葫芦。所幸那时年轻,反应又快,就直接来了个手脚并用,在两手紧急捏闸制动的同时将右腿从车把下伸向前方,不仅蹬住车厢没使自己被惯性摔到车上,而且连车轮都没钻进卡车底部。真是有惊无险,我连冷汗都没顾上出就提转车头继续赶路,这时司机笑咪咪地下车,原来是一个学生家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又有一天早上,我要替生产秘书做生产调度会记录。按军工企业多年形成的保密纪律,各种会议记录本是决不能带回家的,所以我从家里出来得先到厂部办公室拿了会议记录本,再到深“藏”于生产区的生产处参加会议。那天雨挺大,我取了会议记录本后右手打伞,左手扶着车把快速向生产处赶去。经过好几个车间,越过两座桥梁,生产处所在的楼房已依稀可见,不料意外发生了,车子撞上了大铁门。原来这道大铁门是杆栏式的,大雨中很难分辨是开是合,那时工厂是8点钟上班,我来太早,门卫还没开门。幸好门下安着滚轮而且是长铁链子松松地锁着有缓冲,所以虽然伞掉地上摔偏了,但会议记录和人、车都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儿子两岁左右时,家里又添了一辆“车子”——三轮小童车。红色的小车子十分漂亮,儿子非常喜欢,不论他穿一身红色还是绿色衣服、抑或灰蓝迷彩服,小腿都能蹬出一路欢歌和笑声。当他的车技比较老练后,有时下坡会把小腿伸直了离开车蹬,任小车自由滑行下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儿子上托儿所后,爱人的坤车就忙了。早上到托儿所,我顺路把孩子捎去,下午爱人上完课就会按儿子的“叮嘱”尽量“第一名”接他回家。那时的车子上也有“安全座椅”,有金属的,也有竹子的,我家有两个而且全是竹子的。我的车子在前梁安装一个,爱人的车子在后衣架上安装一个。</p> <p class="ql-block"> 厂里开发BMX(小轮山地车)外贸自行车成功并量产后,我找领导批条以出厂价为儿子提前储备了一辆。</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咸阳工作、生活四年,两辆大自行车载着我们一家三口穿过雨天、碾过雪地,车轮日日紧张地转动,铃声一路欢唱。除了送儿子上幼儿园,我们还载着他近则去公园,远则带他绕过郁郁葱葱的周陵,阅尽春草夏花到机场观看爬在地面上的大飞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