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八大辽构是指中国现存的八座辽代木结构建筑,包括独乐寺山门、独乐寺观音阁、奉国寺大雄殿、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寺大雄宝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开善寺大雄宝殿和阁院寺文殊殿。</p> <p class="ql-block"> 八大辽构遗存,我走访过6座了,还有两座在河北。这个夏天我一一走访。</p> <p class="ql-block"> 开善寺位于高碑店市旧城址东北隅,俗称东大寺,据载始建于唐。原建筑大多已被毁,现仅存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建于辽代, 殿内仅见4柱,空间开敞,这是为适应殿内布置密宗观音大士、八大金刚等众多群像需要而采用的减柱和移拄法,目的是为扩大礼拜视野, 殿内还留有辽代壁画。</p> <p class="ql-block"> 开善寺,简单分三个区域,院子里残碑,高碑店发现的石碑,石刻,集中在开善寺存放。有唐代,辽代,金,明,慢慢看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残碑要细看哦!有一躺着的“时立爱神道碑” 金代碑,旁边是一块出土的赑屃,2022年3月出土,名噪一时,碑额上有篆体“大金故崇进荣国公忠厚时公神道碑”,刻于金朝明昌六年二月二十日。碑文为金代大书法家赵沨笔体,碑额篆文为文章书法篆刻堪称金代第一的党怀英所题,石刻则是著名石刻世家宫氏家族的宫济所刻。我到家了才想起来,热迷糊了!</p> <p class="ql-block"> 大殿门口的明代石碑,《重修开善寺碑记》。立于明永乐年间,记载了重修开善寺的经过。</p> <p class="ql-block"> 大殿内横梁上依稀有彩绘残留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唐.千手观音汉白玉造像,正对大雄宝殿后门。国家一级文物,高2.1米,2001年在大殿后墙中发现,虽有残损,仍然很美!</p> <p class="ql-block"> 元.题刻,唐代千手观音像左边立柱上。等同今天的到此一游,证明至少元代这棵柱子,这个大殿都是存在的,字迹清浅模糊。</p> <p class="ql-block"> 位于河北保定涞源县的阁院寺自今年“五一”试开放了几天,到目前都还在考核未开放。听网上说想要进去参观,还要看缘分,正巧我们到时大门有人进出,我也就随机进去了。</p><p class="ql-block"> 阁院寺,东汉创建,历唐重修,经辽被尊为国寺,千年不倒(包括两次地震)完好地保留了文殊殿的建筑原貌,是辽代最典型的官式建筑,也是全国唯一的三开间、方形,减柱造殿宇。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内部梁架为四椽桃对乳袱用三柱。</p> <p class="ql-block"> 阁院寺辽代窗棂,由于木窗极难保存,可以说是文物史上的奇迹!此外,还保存着辽代以后元(1206~1368年)、明、清多个朝代的窗棂格。</p> <p class="ql-block"> 殿外檐隔扇门上的两块辽代菱花格子窗棂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完好且仍在使用的木窗棂,被称为木雕孤品,其中左边的格子雕刻观音种子文围绕中间的金刚铃,正中间的格子雕刻有文殊菩萨种子让信众步入殿内便能得到庇佑。</p>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前的踏脚石很有特色和少见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 辽代经幢,也位于文殊殿前,不大,很容易被忽略。因为保存状况非常好,很容易认成现代作品。</p> <p class="ql-block"> 文殊殿门不开,只能隔着门缝用手机盲拍了几张内部。</p><p class="ql-block"> 殿内东西北三壁上皆是大幅壁面。在“文化大革命”中因用黄泥覆盖,得以幸存。现尚未完全清整,仅从部分剥掉泥皮的墙面上所见,原璧画为一幅贯通墙面的大型构图。</p> <p class="ql-block"> 这座殿檐下的彩绘,采用五彩杂间装。在唐、辽建筑实例中,外檐画以青绿彩绘的,尚不多见。彩画中还用了不少金色。</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斗拱风格显著,实用性胜过美观性,是那个年代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 飞狐大钟,据钟身铭文记载,此钟铸于辽天庆四年(1114年),是为皇帝和公主祈福铸造的,是中国现存唯一有明确记年的辽代大钟,因钟铭文中有“飞狐”字样,被称为“飞狐大钟”。</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上还有其他新建的天王殿、藏经楼,两侧有东西配殿及禅房等。</p> <p class="ql-block"> 1996年11月20日,阁院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