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以伊停火背后:美国与以色列真的赢了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战争与和平的天平总是摇摆不定。2025年6月,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军事冲突戛然而止,这场持续12天的战争,以双方宣布停火而暂告一段落。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停火背后,实则暗流涌动,充满了诸多值得深入剖析的疑问与矛盾。</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戴弗林在6月24日的表态,以及特朗普于6月21日发表的全国讲话,均传递出一种“胜利”的信号。他们宣称实现了战前目标,摧毁了伊朗的关键核浓缩设施,言下之意是他们赢得了这场战争,所以选择停火。但事实真的如此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美国和以色列在这场冲突中的目标,无疑有两个:一是摧毁伊朗的核能力,二是颠覆现有的反美反以色列政权。从实际情况来看,伊朗现政权依然稳固,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的正是这个政权。这就足以说明,颠覆伊朗政权这一高目标并未实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那么,摧毁伊朗核能力这一目标是否达成了呢?6月22日美国打击伊朗核设施后,沙特核监管机构报告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未检测到辐射泄漏,国际原子能机构也表示尚未报告伊朗遭袭核设施外辐射水平提高。美国国防承包商麦克萨公司发布的卫星图像显示,早在轰炸前,伊朗就已将浓缩铀转移。而伊朗核设施位于地下90米深处,美国钻地炸弹最大轰炸深度仅60米,要摧毁核设施需对同一地方多次精准投弹,此次美国总共发射14枚钻地弹,针对三个地方平均每个地方4 - 5枚,远达不到摧毁核设施所需的数量。就连以色列军方分析也认为,福尔道核设施虽遭受严重破坏,但尚未完全被摧毁。可见,伊朗的核能力并未被摧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既然美国和以色列的两个主要目标都未实现,那为何他们愿意与伊朗停火呢?答案或许是他们打不下去了。以色列国家面积狭小,人口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伊朗的导弹攻击使得以色列民众生活和国家生产受到极大影响,全国经济近乎瘫痪。内塔尼亚胡在国内根基不稳,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其个人私心以保住自己的位置,面对国内的压力,他难以继续支撑战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反观伊朗,在这场冲突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伊朗外长阿拉格奇所言“轰炸伊朗核设施无法摧毁伊朗在核计划中积累的技术知识,即使他们摧毁一两个设施,我们也可以重建”,体现了伊朗在核技术领域的底气。虽然战争对伊朗造成了一定损失,但伊朗的核心力量并未被击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更宏观的国际局势来看,此次冲突引发了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的变化。在这场冲突中,海湾国家在外交上的活跃度增加,成为了潜在的赢家。它们通过积极斡旋,提升了自身在地区的影响力,同时对伊朗实力的安全担忧也得到一定程度缓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伊停火只是暂时的喘息,而非真正的和平。美国和以色列并未在这场冲突中实现其战略目标,伊朗也未如他们所宣称的那样被彻底击败。未来,中东地区的局势仍充满不确定性,各方势力的博弈将继续在这片土地上展开,而和平的曙光,依然被厚重的阴霾所遮蔽,难以轻易显现。</p>